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打了胰島素,為啥血糖還是不穩定?這4個具體病例看了你就懂了

臨床上,胰島素治療糖尿病常存在「該用時不用,用後注射不規範」兩大問題,阻礙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達標。堂主通過下面4個具體病例,為大家分析胰島素在2型糖尿病中的應用細則。

病例一:注意胰島素用藥間隔

王先生住院期間採用預混胰島素治療,早、晚餐前半小時注射,血糖控制很好。出院後,他通常7點吃早飯,17點吃晚飯,雖然胰島素治療方案與住院時一樣,但血糖經常波動。

分析

採用預混胰島素治療,要求早、晚餐前半小時各注射一次,兩次注射應間隔12小時。換句話說,如果7點吃早餐,那麼,晚餐時間應是19點。以諾和靈30R為例,其中短效胰島素佔30%,中效胰島素佔70%。短效胰島素隻控制當餐的血糖,中效胰島素控制第二餐的血糖。如果注射時間間隔沒有達12小時,再次注射時,因上次中效胰島素的作用尚未發揮完全而會使胰島素的作用重疊,造成低血糖。同時,由於晚上注射時間的提前,延長了其與次日早晨注射的時間間隔,導致中效胰島素的作用早已發揮完畢,而易造成高血糖。

病例二:根據病情調整胰島素用量

老劉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院,經過胰島素強化治療,血糖恢復正常、酮體消失,病情穩定後出院。出院後,依然沿用住院時的胰島素強化方案繼續治療,起初血糖控制還不錯,但最近常出現低血糖。

分析

糖尿病患者血糖得以控制時的胰島素用量,並不代表日後所需的維持量。因為糖尿病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高血糖被控制,其胰島細胞的功能可逐步得到改善,胰島素的需要量可相應減少。在此階段應定期監測血糖,並根據血糖情況,酌情減少胰島素的用量,直到每日最少的必需量。

當然,維持量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應根據日後的飲食情況、運動量大小、有無應激狀況及血糖變化及時增減,在增減胰島素劑量以後的2周內,也應密切監測血糖。

病例三:根據藥效時間調整胰島素用量

老李頭是位老糖友了,自以為「久病成醫」,覺得去醫院醫生說的自己都知道,就在家裡自行調整胰島素用量,遇到空腹血糖高時,就在早餐前多打2個部門胰島素,但次日空腹血糖依然較高。這讓他疑惑不已,趕緊去醫院了。

分析

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一定要知道各種胰島素的作用特點,如起效時間、藥效高峰時間、作用維持時間等。一般說來,短效胰島素(或超短效胰島素類似物)隻控制當餐的餐後血糖;中效胰島素控制當餐及下一餐的血糖,且以下一餐為主;而長效胰島素類似物沒有明顯的作用高峰,主要提供全天的基礎胰島素水準。

老李頭的錯誤在於,如果他的空腹血糖高,在排除「蘇木傑」現象以後,應考慮是頭天晚上的胰島素用量不足,應增加睡前胰島素的劑量,而不是加大早餐前的劑量。因此,只有弄清楚胰島素髮揮藥效的時間段,才不至於在調整胰島素劑量時發生錯誤。

病例四:治療期間應規律飲食和運動量

趙女士患糖尿病多年,平時工作太忙,有時注射了胰島素卻不能按時進餐,結果多次發生低血糖。無獨有偶,陳先生也是注射胰島素,有一天和朋友們去爬山,運動量比平常大很多,他還是按平常的劑量注射,結果發生了嚴重的低血糖。

分析

糖尿病患者在注射胰島素期間,更應規律飲食和運動。因為胰島素的劑量是按照規律的飲食和運動設定的,所以,在固定了胰島素用量之後,飲食和運動盡量不要有太大的變動。注射胰島素後要按時定量吃飯,如果事先知道有較大的運動量,可以減少胰島素用量或者增加進食量。

許多糖友對使用胰島素抱有很多顧慮,認為胰島素用了以後會成癮或重病時才能用,其實這是糖友常見的一種誤解。胰島素是機體內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時促進甘糖、脂肪、蛋白質合成。因此,糖友不必談之色變,同時對於那些恐針的糖友,可以更換注射方式,改用無針注射器注射胰島素。

無針注射器在以上方面有絕對的優勢。無針注射器是在進行藥物注射時不藉助針頭,使用高壓射流原理,使藥液形成較細的液體流,瞬間穿透皮膚到達皮下。因為注射原理的改變,藥液在皮下彌散分布,起效時間更快,藥物吸收率更高!無針注射器還具有痛感較低、不會出現硬結和增生的優點。

更多健康資訊,歡迎大家關注「北京護生堂大藥房」微信:hstdyf_lepu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