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啃老族過時了,一種新型「啃小」正在形成,比啃老更勢利更現實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

不知何時,「啃老族」(年齡在23~30歲之間、具有自主謀生能力卻仍未「斷奶」、需要父母供養的年輕人,社會學家稱之為「新失業群體」)逐漸out,一種新型的「啃小族」如同雨後春筍,開始生根發芽。

她花了6年時間,將女兒養成「怪物」

童童(化名)今年12歲,長相甜美可人,是小區裡的「小明星」。

同齡孩子天真無憂地在學校裡跟夥伴們一起嘻哈玩樂,盡情享受美好時光。然而童童每天都在不停地化妝、換衣服、拍照、卸妝……「123,姿勢擺好,笑一笑」,「哢嚓」、「哢擦」、「哢嚓」……結束一組照片,繼續下一組。

「我已經記不清自己到底拍了多少張照片!每天臉都會笑僵。」卸完妝後的童童面無表情的說著,衣服還未來得及換,一旁的媽媽就立即催促著女兒抓緊時間,晚上還有一場秀。

這樣反覆轉場、在各處奔波的日子,童童已經過了6年。6歲那年,媽媽把童童送到了一家表演培訓班,本意是想鍛煉女兒,沒成想孩子在這方面比較有天賦,被一家專門打造童星的網紅店看上。

第一次出活動,童童就賺了6000塊,這讓父母興奮不已,從那之後,夫妻倆就有意辭掉工作,專心為女兒做職業規劃。最開始童童每天抽著周六周日放假期間進行平面拍攝,每天「工作」8小時,「日薪」平均4000元,每天大概需要拍攝100多套衣服。

隨著童童曝光度變高,不少商家主動找上門,父母的野心開始變大,他們不再滿足於一周只有兩天的拍攝,經常去學校請假拍攝。白天拍攝,晚上放學回家後,還要在網上直播,有時候甚至要出席一些其他的商演T台秀。

父母銀行帳戶的錢越來越多,家裡的環境得到改善,孩子能穿著漂亮的名牌衣服上學,接受全班同學的羨慕眼光,然而她也變得越來越沉默,有好幾次提出不想去拍攝,想在學校好好上學,父母都會大聲斥責,然而逼著孩子去。

在拍攝現場,童童要快速切換自己的心情,即使不高興也要不停地笑,擺好動作,回到學校,因為經常忙著「工作」,學習跟不上,經常被老師批評,童童每天都特別壓抑,可是又沒有朋友能傾訴。

漸漸地,她臉上發自內心的笑容越來越少,也不願開口說話,每天只要在家就把自己關在房間內,而且脾氣也變得愈發古怪,經常一不高興就摔東西,好幾次竟然在上課的時候拿著剪刀剪頭髮、剪衣服。

老師察覺到不對勁,聯繫了童童的父母,父母也有些心慌,帶著女兒去看心理醫生,結果發現孩子已經患上了輕度的抑鬱症。

童童的故事不是第一個,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個,近幾年,隨著童裝市場的快速發展,童模的市場需求不斷擴增,這也讓很多父母看到了商機。

播放GIF

前一段時間,一則「童模小女孩拍照時遭媽媽踢踹」的視頻引起廣泛關注,以上種種跡象皆表明,一種新型的「啃小一族」正在茁壯成長。

何為「啃小」?

其實,這是一個相對「啃老」延伸出的一個概念,大概意思是父母具有賺錢能力,但是卻把自己當成賺錢工具,依賴小孩的經濟生活。

據了解,現在有很多「童漂一族」,在「童漂」基地,有些僅有18個月大的孩子就被父母狠心送來接受拍攝賺錢,還有一些孩子直接告別了學前教育,專註拍攝賺錢,他們可以日入過萬、年入百萬,讓那些愛錢貪名的父母趨之若鶩。

我們很難想像到,原本應該在父母庇護之下快樂成長的兒童,闖入了成人的名利場中,跟「生意」、「客戶」、「報價」等辭彙綁定在一起,每天迎合鏡頭被當做漂亮的「人肉衣架」來回折騰是什麼心情,我們更很難理解那些利欲熏心,自己有手有腳不願腳踏實地賺錢,利用孩子的商業價值牟利的父母。

「啃小」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傷害?

1、影響孩子的三觀形成

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當前社會兒童參加商業活動的現象較多,過度消費兒童的現象較為嚴重。

而被過度消費的兒童,由於過早踏入賺錢行列、天天面對沒有個人玩伴、沒有自由生活的焦躁中,往往一失自身年齡該有的天真無邪、活潑可愛,變得早熟、少年老成。

除此之外,孩子的三觀是在幼年時期萌芽、青少年時期定型,如果他們過早接觸到成人世界的複雜,可能會影響其三觀的形成,將來變得浮躁、急功近利。

2、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很多家長被金錢所蒙蔽,為了不錯過童模紅利期而耽誤發財的大好時機,每天讓孩子接受超負荷的工作量。有一個被稱為「織裡第一童模」的女孩,就曾經在某一天內拍攝了264款衣服,這種高強度的工作,大人都未必能夠承受,何況是正處於生長髮育期的孩子。

此外,有人說「出名要趁早」,卻忘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孩子過早去出名,過早面對外界輿論的紛雜,接受外界的評頭論足和審判,是否會對她們的心理帶來極大的壓力呢?

過去幾年,各衛視策劃了不少有關「帶娃」、「育兒」類的綜藝節目,平均年齡不到6歲的小孩,明明是最沒有心機的時候,卻因為不小心做出某些不太合適的舉動或者是因為後期剪輯的原因,網路上罵聲不斷,一群成年人肆無忌憚地網路暴力小孩子。

面對這樣的侮辱和謾罵,孩子們是否能真正的快樂呢?看似是主角的他們,其實背後承載的是家長慾望的溝壑和商業世界的真實競爭。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位家長對孩子的期待,這當然無可厚非,我們能夠理解,只不過有些「啃小」父母,盲目地把孩子當成「搖錢樹」,剝奪屬於他們的童年美好時光,這是不值得提倡的行為。

最後送給父母一句話:「子女和父母有建立界限的必要。」(引用自王浩威《晚熟時代》)父母和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父母雖是監護人,可以對著孩子立規矩,可能卻也要兼顧民主,不能強迫他們做一些不合時宜的事情。(lyj)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