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民網狠批「酸鹼體質理論」是騙局 這些行業將受影響

極客網·極客要聞11月8日,自美國《聖地亞哥聯合論壇報》11月2日報導「酸鹼體質理論」創始人羅伯特歐陽(Robert Oldham Young)因醫療詐騙被判罰1.05億美元以來,這些天國內主流媒體紛紛加入討伐這個三無「江湖醫生」、普及生活健康常識的行動中來。

(羅伯特歐陽被判罰1.05億美元)

其中,向來以關注國計民生著稱的人民日報(人民網)更是密集發文闢謠「酸鹼體質理論」,直指酸鹼體質論是假的、是個大騙局,早該被戳穿、早該走下神壇了。與此同時,在被法院定性為「詐騙犯」後,這套理論創始人羅伯特歐陽的「輝煌履歷」也被一一戳破。

(人民網客戶端截圖)

儘管醫學和媒體界對羅伯特歐陽及其理論的質疑和闢謠早已存在,此前他也曾因多起「小事故」被曝光和「扒皮」,但直到此次他因「指導癌症患者凱利女士用注射小蘇打替代化療導致後者癌細胞轉移」的荒唐做法,被當地法院斥為「詐騙犯」並重罰1.05億美金後,其錯誤理論及背後險惡的商業用心才上升到全民關注的地步。

雖然羅伯特歐陽及其「酸鹼體質理論」已經倒台,但要徹底破除其根深蒂固的思維影響、普及生活健康常識仍然任重道遠,因為很多行業仍然在使用這一理論或類似觀點忽悠消費者,利用人們對疾病的恐懼、對健康的渴望等心理,達成其不可告人的商業目的。不過,在經歷此次標誌性的全球打假事件後,以下這些行業將受到影響或衝擊,有助於科學精神的回歸和科學常識的普及。

首當其衝的要數保健品行業。經此之後,很多鼓吹「人體屬於酸性體質,需要吃鹼性保健品調節」的不良企業,將被置於消費者顯微鏡之下,甚至觸動監管的神經。根據丁香醫生的專業科普,國內「酸性體質學說」最早是在2001年由保健品製造商提出時,其目的就是為了推銷保健品。

(百度搜索截圖)

百度輸入「保健品 鹼性」,結果可謂觸目驚心。在435萬個相關結果中,排名前列的都是吃什麼鹼性保健品對生男孩有效、吃什麼保健品讓體質變成鹼性等荒唐內容,而底部「為你推薦」的搜索話題,則充滿了強鹼性保健品、鹼性保健品、鹼性補品等帶有明顯「商家定製」風格的關鍵詞,背後的參與者之眾、利益之大可見一斑。

其次是食品行業。在鹼性保健品的帶動下,不少食物、食品生產廠家也傍上「酸鹼體質理論」的「西風」,從原料食品到加工食品,都被貼上酸鹼標籤分門別類。經此之後,那些打著「吃鹼性食品排酸」噱頭、實則是想提高售價的食品品牌,或將迎來消費者的「用腳投票」。

(丁香醫生闢謠)

在人民日報微信刊登的闢謠文章中,丁香醫生的專家直接給某些套上健康外衣的食品宣判「死刑」,稱它們違背了兩大常識:一方面食物自身的酸鹼性和胃裡的酸、腸道裡的鹼相比,弱得可以忽略不計,根本不可能改變原本就穩定的酸鹼值;另一方面食物自身的酸鹼性和該食物經人體消化後的酸鹼性根本不是一回事,補鹼有時候恰恰得到的是酸,按所謂的酸鹼食物表進食根本不可取。

再次是飲用水行業。偽科學的無孔不入,使得「酸鹼體質理論」已經滲透到了飲用水行業。一些國內瓶裝水或引入電解製水機的飲水機品牌,開始借用所謂國外的研究理論,鼓吹鹼性水更健康,從而高價推銷鹼性水。同時,一些凈水器廠商也基於所謂的「酸鹼體質理論」,宣傳其生產的凈水器擁有製造鹼性水的功能,相比普通凈水器更加健康,著實吸引到不少消費者為此買單。此次「酸鹼體質理論」及其創始人羅伯特歐陽的垮台,當是對這些商家的當頭棒喝。相信會有不少消費者回歸理性,在關注自身飲水健康時不再緊盯著水的酸鹼性,而是看飲用水本身是否足夠乾淨、衛生和安全。

(央視 3·15 晚會闢謠)

實際上,主流媒體和專家們早已不止一次闢謠飲水對血液酸鹼度無調節作用,沒有必要專門飲用弱鹼性水。早在2010的3·15晚會上,央視就曝光了弱鹼性水祛病強身騙局;2015年的3·15晚會上更是直斥「鹼性水有益健康」是消費謠言。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唐頤認為,人體胃酸的PH值通常在3左右,酸性很強,但由於人體內的酸鹼緩衝體系,喝下PH值為5-8的水後,其實幾乎是沒有差異的。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康復科主任白躍巨集解釋說,人體有自然調節酸鹼平衡的機制,普通人只需要保持正常飲食就足夠了。相反,如果長期、過量地飲用弱鹼性水,反而會破壞體內的酸鹼平衡,給身體增加負擔。

本來,稍有生活健康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羅伯特歐陽所宣揚的那一套「酸性體質是萬病之源,鹼性體質百病不生;想要健康活命,得多吃鹼性食物,來調整身體PH值」理論是徹頭徹尾的偽科學。事實上,所有喊出類似「一刀切」口號販賣「萬能葯」,或打著口號販賣食品、保健品以及飲料、飲水的個人或商家,背後都有著其不可告人的商業目的。相信在人民網的帶頭密集批評和揭露偽科學下,生活健康常識將得到加快普及,還各行各業消費者一個美好的生活太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