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酸鹼體質”是騙局 “易騙體質”卻很難改

“酸鹼體質說”創始人。影片截圖。

11月2日,美國聖地亞哥法庭作出判決,酸鹼體質理論創始人羅伯特·歐陽被罰賠償一名癌症患者1.05億美元。這位養生大師當庭認罪,表示自己的“酸鹼體質理論”純屬騙局。

養生謠言在老人們中很有市場

事件一出,旋即在朋友圈刷屏。但如果你平時是堅定的“科學黨”,就會知道這只是一次遲到的宣判。早在幾年前,對“酸鹼體質”的質疑就已不少,一些專業醫學網站早就將之稱為“養生大騙局”。

對於具備常識、有一定認知能力的人來說,近期好消息不少。兩周前有個針對101個養生謠言的辟謠文成為爆款,今天更是證明酸鹼體質這一養生界重大理論基礎是騙局。

可是問題來了:你家裡的老人會看到這一消息嗎?會相信嗎?你會把這個消息轉發到你的家族群裡嗎?

兩周前,一個朋友在朋友圈裡講述了自己的遭遇。他把那個“101個養生謠言”的爆款文發到了家族群裡,告訴長輩們,可樂不殺精、WIFI異塵餘生不會致癌、傳說中相克的食物可以一起吃、打針西瓜不存在、小番茄不是轉基因、醋不能軟化血管、咖啡不致癌、酵素全是假的、骨頭湯不補鈣……然後長輩們告訴他,做人不能太偏激,不要相信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凡事要兩方面看,最後他選擇了退群。

我寫了這麽一句留言:中國人面臨的最大健康難題,就是如何讓老人們不相信養生謠言。

網絡一直被視為開啟民智的劃時代工具,對善於學習者來說,它是最好的平台。但要想達到這樣的效果,需要基本的知識體系和判斷力。如果常識和判斷力匱乏,網絡會讓人變得更加糟糕。在這一點上,很多老人的情況比年輕人更為嚴重。

甚至有科普愛好者認為,眼下是科普最艱難的時代。因為這一代中國老人,大多未能接受正常良好的教育,知識體系和判斷能力存在缺陷,科學素養尤其匱乏,但又偏偏在本就固執的老年時期遭遇海量資訊的網絡時代。“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這一人類思維短板,在他們身上有著更為極端的體現。加上朋友圈是熟人社交圈,不少老人往往在獲取資訊後急於廣而告之,增加了養生謠言的傳播。

某些一心謀利的養生公號、養生產品廠家,更是推波助瀾,以各種標題黨的方式欺騙老人。之前有媒體做過調查,隨機打開幾十個老人的朋友圈,80%的內容都關乎養生,其中絕大多數是謠言。

也曾經有人要掀起“保衛爸媽朋友圈”運動,但毫無意外地敗下陣來。所以,有個非常無奈的說法,認為許多中國老人是“易騙體質”,而且什麽謠言都相信,就不相信自己子女說的。

如果僅僅是轉發朋友圈,那不過是擾人而已,但如果為所謂的養生產品掏錢,那可就是把自己辛苦一輩子攢下來的血汗錢拱手送給騙子。比如,酸鹼體質成了騙局,可在此之前,那些賣鹼性水的廠家從人們手中騙了多少錢?又如那些堆滿老人房間的紅外線治療儀、能“殺死癌細胞”的保健杯、所謂的小分子淨水機、各種保健品,還有號稱能防癌的養生床墊,哪個騙的不是老人的血汗錢?

說服老人要“細水長流”和“抓大放小”

那麽,如何說服老人?

依靠權威顯然不夠,一些老人限於知識體系的匱乏,本就固執,將“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發揚光大。

比如,食物相克問題,今年的央視3.15晚會專門進行辟謠。按理說,以許多老人對央視的感情和信賴,理應把食物相克摒棄出自己的養生知識體系吧?可惜的是,在食物相克和央視之間,許多人依舊選擇前者。

當然,如果你質疑阿膠的功效,他們又會拿電視媒體來為自己背書。辟謠文章的傳播效果也顯然比不上謠言,一來滯後,二來專業人士的四平八穩即使有理有據,也比不上養生謠言的標題黨那般吸引眼球。

對於晚輩來說,所能做的也許只有“細水長流”和“抓大放小”。

“細水長流”不僅僅指正確養生資訊和辟謠資訊的不斷發送,更關乎“溝通”二字。養生資訊的泛濫,養生騙子的橫行,確實有老人知識匱乏和判斷力不足的原因,但也跟老人的孤獨感有關。

為什麽有些老人更容易相信那些推銷養生產品的人?因為往往能感受到在子女那裡無法得到的關懷——即使這關懷是假的。騙子未必巧舌如簧,他們往往只需要表現出誠懇與關懷,就能俘獲許多老人的心。

對於子女而言,要想打贏這場“消滅養生謠言”的戰役,只能依靠日常的頻繁溝通。當你家老人決定買一個兩萬元的養生床墊時,你已經無法阻止他,最後往往只能吵架收場。要想避免這種情況,只能把溝通做在前面。

態度當然也很重要,“學會接納老人並不正確的世界觀”,或許是這代人必須接受的宿命。換言之,即使你深知一些老人的無知,也不要試圖以填鴨的方式改變老人。在溝通中慢慢實現科普,要比簡單粗暴的“打臉式科普”好得多。

至於“抓大放小”,固然無奈,但不失為良策。要抓的“大”,是那些高價且無用的養生產品,還有那些有害健康的做法,可放的“小”,是指那些雖然有違常識,但對健康沒有太大影響的謠言。按照這個標準,食物相克也可算為後者,它口耳相傳,一代代人深信不疑,很難被真正破除,但有些老人遵從這些謠言的後果,僅僅是少吃了點東西。

要想改變“易騙體質”,我們還有漫長的路要走。讓成年人盡量相信科學、了解科學,讓孩子們在尊重科學的環境中成長,培養足夠的判斷力,都是當務之急。至於那些老人,我們不妨寬容一些。

葉克飛(專欄作家)

編輯 李冰冰 校對 郭利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