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防止科創板變身“套現板” 規範股東減持層面需推創新舉措

紅刊財經 曹中銘

7月22日,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粉墨登場。在滬深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之後,設立科創板,進一步完善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架構。而且,由於科創板定位於高新技術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支持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互聯網、高端製造、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行業,科創板因此也受到了市場極大關注。

客觀上,這種“關注”足以從科創板掛牌後的市場走勢中顯現出來。

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的“首秀”堪稱精彩。從開盤情況看,漲幅超過100%的公司達18家,低於100%的為7家。25家公司中,開盤漲幅最大的為安集科技,幅度為287.85%,漲幅最小的為新光光電,幅度為57.52%。從股價上漲的絕對值看,安集科技開盤上漲超過百元,達到112.81元;上漲最小的為中國通號,上漲5.85元,但漲幅則達到了100%。當天收盤,安集科技以400.15%的漲幅榮登榜首,新光光電以84.22%的漲幅位列最後。25家公司首日平均漲幅為140%,中簽者獲得了豐厚的收益。

科創板第二個交易日,基於首個交易日的大漲,市場預期科創板新股會大幅低開後低走。然而人算不如天算。25家公司中有24家都是低開高走收陽線,另1家雖然是高開低走,但當天股價上漲達11.72%。第三個交易日,科創板25家公司全體飄紅,且多家公司股價創出收盤新高。

在滬深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中,國資持股的上市公司,相對而言股東減持壓力最小,這是由於國資減持受限所致。而對於民營上市公司而言,董監高、大股東與實控人的減持,早已成為市場的“一道風景”,也常常遭到質疑與詬病。特別是創業板,由於在科創板上市的公司具有科技、創新的特點,因而其平均估值水準比主機板、中小板等板塊要高得多。個股的高估值,更容易激發股東的減持衝動。因此,近些年來,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減持力度,往往會比中小板與主機板大得多,而創業板也曾經被市場戲稱為“套現板”。

科創板由於其獨特的定位,其平均估值水準顯然會比創業板更高。這已經在25家公司首個交易日得到了詮釋。根據掛牌首日的收盤價測算,25家公司平均市盈率為120倍,而當天創業板市場的平均市盈率為40倍,中小板為25倍——科創板的估值,是中小板與創業板遠遠無法達到的高度。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面對科創板公司的高估值,在限售股份解禁後,科創板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實控人、董監高,以及核心技術人員等,是否會進行大肆減持。一旦這種現象出現,勢必將產生較大的負面效應。一方面,科創板董監高、實控人的減持,必然對市場持股信心形成衝擊,這樣的案例在主機板、中小板與創業板市場屢見不鮮。某些上市公司在大股東、實控人等大肆減持後,進一步強化市場的拋售壓力,股價一落千丈。

另一方面,在科創板公司中,核心技術人員的持股,無疑是值得關注的。因此,核心技術人員的減持,無形中更值得警惕。雖然上交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對核心技術人員持股的減持進行一定的限制,比如規定核心技術人員“自所持首發前股份限售期滿之日起4年內,每年轉讓的首發前股份不得超過上市時所持公司首發前股份總數的25%”,但畢竟並非禁止其減持。一旦核心技術人員所持股份全部減持後離職,對於上市公司或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因此,筆者認為,首先應當規範科創板股東減持行為,防止科創板變成“套現板”。對於投資者來說,對科創板股票的炒作不能過於盲目。科創板公司雖然存在“估值難”的特點,但估值也須有一個“度”。失去理性的炒作,必然造成科創板公司的估值泡沫,大大提升科創板公司股東的減持衝動;其次,對監管部門來說,也需進一步完善科創板的減持制度。對於科創板出現的違規減持行為,也要進行嚴厲打擊。

科創板作為資本市場的增量改革,在IPO制度、交易制度等方面都進行了創新,筆者認為,在規範股東減持、打擊違規減持行為方面同樣需要創新。比如,可以建立違規減持股東的股份“回購”制度,股東違規減持,應責令其從二級市場買入同等數量的股票,中間產生收益的,歸上市公司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