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A股全線反擊戰即將打響 大股東一大動作蘊藏黃金機會

二級市場上,與上市公司相關的產業資本一般可狹義地分為股份回購資金和大股東增、減持資金。

關於股份回購資金方面,據數據顯示,該類資金自2018年6月之後(較前一月增50.8%),規模增長明顯。直至2018年12月和2019年1月,回購資金規模達到400億元左右的峰值,與此同時,指數也出現了階段性底部。

回購資金的持續增長對於市場階段見底有一定參考作用,但是有兩個缺點。

再看大股東增減持資金方面,這類資金近一年多來主要以淨減持為主,平均每月淨減持金額為-115.61億元。從數據上看,從2018年1月到今年4月這16個月中,淨減持金額與上證指數的聯繫並不是很大。2018年7、8、9三個月上證指數跌幅收窄處於震蕩區間,但是大股東淨減持金額連續三個月維持高位;而去年12月市場見底出現反彈,而淨減持金額更是超過150億元。所以從近一年多數據看,大股東增減持淨額與大盤指數可參考性不大。

回購資金具有一定參考作用,但是有兩個缺點。

首先,它是單向資金,只有買入金額。所以不論市場漲跌,回購資金都是正值,無法判斷資金的多空強弱。其次,未來隨著政策和趨勢刺激,該項資金越來越大是確定事件,所以單依靠回購資金規模去判斷市場階段底部難度太大,且有明顯滯後。

可行辦法,是將這兩大類資金做平滑處理。

既然回購資金和大股東增減持資金都算做產業資本,那麽就可以加總考慮。這樣即可以緩解回購資金的滯後性,也可以增強大股東增減持金額的參考性。

尤其是資金匯總,還綜合考慮了場內產業資本的多空情況比較。如上圖所示,如果將回購資金與大股東增減持淨額經過加總來看,當總數值為正時,市場多頭佔優(回購資金+增持資金-減持資金)。也預示底部正在接近,這樣可幫助投資者提前準備進場。

這兩類資金用於分析市場強弱需要綜合考慮,可借鑒性較高。但是在個股機會把握上,仍需要獨立考慮。原因如下:

一些上市公司增減持資金有一定誤導性,有些大比例增持其實參考意義不大。例如5月初,據東財choice數據顯示,合盛矽業(603260)被大股東大幅增持超過30%,其實質原因是股權協議轉讓。從數據顯示的大股東增減持明細中可看出,羅立國的一致行動人,羅燚和羅燁棟分別受讓了大股東富達實業減持的8246.09萬股。其實僅是受讓原股東減持的股份,非真正意義上的大股東增持。

又如隆華科技(300263)於四月底出現大比例減持,本質則是股權轉讓。公告顯示是實控人完成股份轉讓的過戶登記導致的。

所以如果單純看增減持比例或者增減持資金,很有可能會被一個個別案列誤導,所以僅此做為投資參考難度較大。

而回購資金由於只是單向資金,優勢相比前者會強一些。其主要優勢就是已實施回購的上市公司一般具備一定基本面支撐。

通過統計已實施回購金額1億元以上個股的發現,這些上市公司ROE中位數為8.98%,同期所有A股上市公ROE中位為6.8%;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方面(CFO),已回購超1億元以上個股中位數為4.45億元,A股上市公司中值為1.33億元。

而回購金額越高的上市公司,這兩項數值優勢更明顯,例如回購超3億元以上的上市公司,ROE中值約為12.24%,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中值約為10.41億元;若回購金額超過5億元以上,ROE中值將達14.13%左右,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中值約為20.54億元。從公司基本實力看,這些公司相比整體A股樣本看,優勢較為突出。

從機會把握程度看,回購個股的機會把握相對容易一些。下圖為已經實施股份回購3億元以上,剔除ROE低於12.24%個股。同時考慮到因為去年政策支持,一些公司可能會採用融資回購股份的方式,如此會增加公司未來杠杆,存在風險,借錢回購不能算作實力的體現,所以也剔除了2018年籌資現金大額淨流入個股。僅供參考:

風險提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下降,回購進展不及預期

來源:巨豐投顧

作者:張旭 執業證書:A0680617100004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具體操作建議,據此操作盈虧自負、風險自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