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又一隻券商股來了:明天打新中信建投 頂格申購120萬

  6月7日(周四),打新中信建投!自此,證券業前十大券商終於在A股聚首。

  今日(6月6日)凌晨,中信建投證券(股票簡稱:中信建投,股票代碼:601066)在上交所披露了最新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A股)招股說明書,確定此次發行價格為5.42元/股,發行股份數量為4億股,佔此次發行後股份總數的比例為5.23%,募集資金總額21.68億元。中信建投今日早晨也在港交所發布公告。

  招股書顯示,中信建投5.42元/股的發行價對應的發行市盈率為11.21倍,而目前行業平均市盈率為21.25倍。若中信建投股價漲至10.27元,即收獲4個漲停,其市盈率才能與行業平均市盈率持平。

  在A股市場,國內淨利潤前十大證券公司中,僅中信建投缺席。如今中信建投順利登陸A股市場,也成為第11家A+H股券商。因此,前十大券商全部聚齊A股,對於證券行業和國內資本市場而言,將有積極的引導作用,券商“強者恆強”競爭格局更加凸顯。

  中信建投脫胎於當年的老華夏證券,此次A股上市亮點頗多。中信建投董事長王常青、新任總裁李格平帶領下的12名“豪華”高管團隊首次正式亮相,新一屆董事會成員有了新成員,李格平、張沁、朱佳及王波均是“新面孔”。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出中信建投A股上市十大要點:

  要點一:明天申購,頂格申購120萬元

  今年第三隻券商新股來了!就在明天,即6月7日,中信建投進行網上和網下發行。

  具體來看,中信建投網上申購代碼為“780066”,發行價格定為5.42元/股,申購日期為6月7日(明天),中簽繳款日為6月11日(下周一),頂格申購需要滬市市值120萬元。對於網下配售的投資者,需配市值6000萬元。

  中信建投此次發行價格定為5.42元/股,是綜合考慮了公司基本面、可比公司估值水準、所處行業、市場情況、募集資金需求、承銷風險及公司H股股價等因素。投資者按此價格在6月7日(T日)進行網上和網下申購,申購時無需繳付申購資金。明天網上申購時間為9:30-11:30,13:00-15:00,網下申購時間為9:30-15:00,網下申購代碼即為股票代碼“601066”。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建投這一發行價對應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的2017年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攤薄後市盈率為11.21倍,低於中證指數發布的T-3日前一個月行業平均靜態市盈率,低於可比上市公司的靜態市盈率均值。 

  招股書顯示,中信建投此次發行數量為4億股,全部為公開發行新股,不安排老股轉讓。回撥機制啟動前,網下初始發行數量為2.8億股,佔本次發行數量的70%,網上初始發行數量為1.2億股,佔本次發行數量的30%。

  要點二:募資總額21.68億元,六大投向

  中信建投此次A股發行募集資金總額威21.68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募集資金淨額為20.69億元,將全部用於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公司營運資金,推動境內外證券相關業務發展。

  “市場時機成熟時可考慮擇機並購證券相關機構及資產,加快擴展業務規模,擴大市場佔有率。”中信建投招股書中透露,這也符合當下監管部門鼓勵券商“做大做強”的要求。

  根據發展目標,中信建投募資計劃重點使用方向將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六大方面:

  (一)投資銀行:充實投行團隊,加強投行業務能力建設,在傳統投行業務外開拓新的投行業務品種;投入發展新三板做市業務、交易業務、直投業務等。

  (二)財富管理:加快C型營業部建設步伐,調整和優化網點布局,擴大網點覆蓋面;完善互聯網業務平台,優化在線交易和服務系統;積極拓展股票質押式回購、融資融券、約定購回和收益互換等資本中介業務,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投資及融資需求;更新客戶管理系統。

  (三)交易及機構服務:適度擴大FICC和股票及衍生品的投資規模,增強機構交易服務和做市能力;完善主經紀商服務平台,更新交易及風險管理系統。

  (四)投資管理:完善資產管理產品體系,提高資產組合管理能力;提高投資管理業務回報率;增加對基金、期貨和直投子公司投資,提高其盈利能力;積極培育另類投資業務等創新業務,發展新的盈利點;市場時機成熟時可考慮擇機並購證券相關機構及資產,加快擴展業務規模,擴大市場佔有率。

  (五)國際化發展:進一步拓展境外投資,發展交易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增強公司的跨境業務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打造國際化投行品牌,提升海外資產和收入的佔比。

  (六)中後台建設:順應科技發展和業務需求,投入資訊技術,構建和更新技術架構和運營管理平台;在運營管理、風險管理、法律合規、稽核審計、人力資源等中後台領域進行體系優化,為公司業務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撐。

  要點三:中信建投投行業務穩居前二

  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內部統計,中信建投2017年度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行業排名第八和第九。

  2015年至2017年,中信建投合並口徑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90.11億元、132.59億元、113.0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86.52億元、53.13億元和40.62億元。自2010年至2017年,中信建投連續八年獲得中國證監會“A類AA級評級”(中國證券公司可獲得的最高評級)。

  根據各證券公司年報披露,2012年至2016年,中信建投的淨資產收益率連續五年在按總資產規模排名的中國前20大證券公司中排名第一。2016年度,中信建投的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18.1%。

  作為一家大型綜合證券公司,中信建投近三年來,投資銀行、財富管理、交易及機構客戶服務、投資管理業務條線收入結構持續優化,投行業務和財富管理業務收入貢獻佔比上升。

  2015年至2017年,中信建投的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分別為30.7億元、41.63億元和33.48億元,分別佔中信建投營業收入的比重為16.15%、31.40%和29.62%。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建投證券近年來經營業績優於行業平均水準,投行業務穩居行業前二,其他主營業務正在“強勢進軍”行業前五。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的年度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顯示,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證券投行業務收入近兩年均位列行業前兩名。

  年報顯示,中信建投2016年債券主承銷金額和債券承銷傭金收入位列第一;2017年境內債券主承銷家數與承銷金額行業排名均為第二,其中公司債券承銷金額與家數均行業排名第一;2017年擔任主承銷商的境內股權融資項目數量行業排名第三,承銷金額行業排名第四,其中IPO主承銷家數行業排名第五,行業排名第四。

  2017年中信建投擔任主承銷商的境內股權融資項目數量行業排名第三,承銷金額行業排名第四;其中IPO主承銷家數行業排名第五。

  要點四:各主營業務強勢進軍行業前五

  證券經紀業務(財富管理)方面,2015年至2017年,中信建投證券經紀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分別為86.22億元、36.55億元和28.05億元,分別佔中信建投營業收入的比重為45.35%、27.56%和24.82%。證券經紀業務的收入是組成中信建投收入的重要來源。

  截至去年底,中信建投在中國擁有806.72萬名財富管理客戶,其中包括16.7萬戶中高端客戶。中信建投擁有15912名企業客戶,包括對中國經濟具有影響力的大型國有企業、具有經濟活力的優質非國有企業以及具有成長潛力的中小企業,覆蓋金融服務、高端製造、TMT、房地產、能源、節能環保、醫療健康和新材料等行業領域;中信建投擁有11212名機構客戶,其中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和保險公司等專業機構投資者。

  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信建投在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設有302家證券經紀營業網點,覆蓋中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營業網點尤其集中於富裕人口密集的五省二市,包括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福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位於五省二市的證券營業部數目佔公司證券營業部總數的比重為56.29%,其中北京的證券營業部數量為57個。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是北京地區營業網點最多的證券公司。

  資產管理業務方面,中信建投資產管理規模從2015年的5517.09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6573.84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9.16%。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的數據,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信建投資產管理業務以份額口徑計的資產管理規模行業排名第七。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業務具有穩健的投資風格並為客戶帶來良好的投資回報,私募投資業務快速增長,實現了較高的投資收益。

  在交易及機構客戶服務業務板塊,中信建投提供證券經紀及金融產品銷售服務、投資研究服務,並開展自營交易。根據萬得資訊,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信建投代銷的公募基金產品數量達3151個,行業排名第一。

  2016年中信建投資產支持證券承銷金額為879.77億元,並作為行業首家證券公司創設了第一期信用風險緩釋憑證(CRMW)。2017年度資產支持證券承銷金額為1995.77億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固定收益產品投資佔自營投資總規模的62.68%。2015年至2017年,中信建投交易及機構客戶服務業務中自營業務的收入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1.59%、5.82%和3.73%。

  今年一季度,中信建投實現營業收入27.4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54%;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5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8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0.69%。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建投證券總資產由2006年末的231.90億元,增長至2017年末的2058.83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1.96%;營業收入由2006年的16.85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113.03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8.89%;淨利潤由2006年的2.43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40.62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9.18%。

  截至去年底,中信建投有中信建投期貨、中信建投資本、中信建投國際、中信建投基金及中信建投投資五家一級子公司。其中,中信建投期貨去年實現淨利潤1.85億元,截至去年末淨資產11.64億元。

  要點五:在港交所上市一年半後登陸A股

  中信建投2016年12月9日港股上市後,回歸A股上市也列入發展計劃中。此次A股上市自證監會受理申請材料到正式發行上市,進程順利,速度頗快。

  從去年6月30日,中信建投A股IPO申請被證監會受理;今年4月3日,中信建投A股IPO申請成功過會,到5月25日拿到證監會下發的上市許可證,耗時不足11個月。

  以下是中信建投此次A股發行時間表:

  要點六:8103萬保薦承銷費花落四大投行

  中信建投A股上市,聘請的聯席保薦機構(聯席主承銷商)是瑞銀證券和中國銀河證券。中德證券和海通證券擔任聯席主承銷商。長城證券擔任財務顧問(副主承銷商)。

  招股書顯示,中信建投此次發行費用總額預計為9930.28萬元。其中,保薦承銷費用為8103萬。

  與此同時,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審計及驗資費用為635.85萬元,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律師費用為336.11萬元。

  要點七:前十大券商A股聚首,成第11家A+H股券商

  中信建投A股上市,這也意味著,今年上半年,A股將齊聚前十大證券公司。

  近幾年,營業收入、淨利排名前十的券商競爭激烈,但格局已定。按照2016年度證券公司淨利潤排名表,這10大券商依次分別是國泰君安證券、中信證券、廣發證券華泰證券、海通證券、申萬巨集源國信證券招商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和中國銀河證券。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證券行業前十大券商2016年度累計營業收入佔全行業營收總額的60%,淨利潤則佔全行業淨利潤總額的52%。

  要點八:北京國管中心和中央匯金是大股東

  背靠大樹好乘涼,中信建投的大股東是北京國管中心和中央匯金,持股比例均超過30%。

  招股書顯示,中信建投第一大股東是北京國管中心,此次A股發行前持股比例37.04%,A股發行後持股比例35.11%;中央匯金是中信建投的第二大股東A股發行前持股比例32.93%,A股發行後持股比例31.21%。

  此次A股發行後,中信證券依然是中信建投內資股的第三大股東,持股比例5.58%。

  要點九:新一屆董事會、“豪華”高管團隊亮相

  A股上市的同時,中信建投也迎來了新一屆董事會,“豪華”高管團隊隨之亮相。

  中信建投新一屆董事會成員名單中,李格平、張沁、朱佳及王波是“新面孔”。中信建投新任總裁李格平是董事會執行董事。李格平還擔任中信建投黨委副書記、執行委員會委員、財務負責人、計劃財務部行政負責人、資金運營部行政負責人。

  招股書顯示,中信建投核心高管團隊(執行委員會委員)共有12名,高管陣容頗為“豪華”。

  從招股書披露的高管履歷來看,中信建投高管證券從業經歷十分豐富,正值壯年,多名高管還是“老華夏人”,曾在華夏證券(中信建投前身)工作,且已經在中信建投工作多年,求學履歷也十分光鮮。

  “中信建投核心高管層很穩定,也是當之無愧的精英高管團隊,他們工作能力和工作狀態非常好,敢闖敢拚,對公司的忠誠度也非常高。”接近中信建投的有關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

  招股書顯示,中信建投 “十三五”期間的願景為,“通過五年的努力,使公司主要核心業務指標進入同業前五名,成為具備綜合優勢、管理先進、信譽卓著、受人尊敬、健康發展的國內一流上市證券公司”。

  要點十:證券業“強者恆強”時代到來

  中信建投A股上市後,補充淨資本“做大做強”。這也宣告著,中國證券行業強者恆強的時代已經到來,新一輪證券行業並購整合潮也即將發生。

  當下,國內券商傳統業務飽和度提升,依靠牌照紅利的商業模式進入瓶頸期,證券行業集中度也在迅速提升。

  以投行業務為例,今年A股及港股的股權融資市場最受市場關注的是“新經濟上市潮”。今年A股新經濟企業上市方面,由於新經濟及CDR項目呈現單個融資額較大、承銷商較為集中的情況,國內券商投行收入分化明顯、集中度提升。大塊頭項目基本全部掌握在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華泰聯合證券這四家大投行手中,中小投行難以“分羹”。

  做大資本中介業務是目前大券商主動選擇,且以兩融和股票質押為主,同時積極加碼FICC布局,增資境內外子公司,做大做強綜合投行。當前大券商估值處於歷史低位。與此同時,大中型券商代銷產品收入增長明顯;資管業務方面,大中型券商重點提升主動管理佔比和優化產品結構,從而提升整體費率。

  多名券商人士認為,未來券商核心競爭力轉向資本實力、風險定價能力、機構平台和金融科技能力。如今,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和外資金融機構等競爭對手通過對產品和服務創新向證券公司的傳統業務領域滲透,已在某些領域與證券公司形成有效競爭。

  而外資金融機構雖然其境內業務仍受到限制,但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的進一步擴大,其將更加深入地參與我國證券行業競爭,並充分發揮其在資金來源、專業能力、資產規模和客戶基礎等方面的優勢。

  隨著證券監管部門穩步放開或者放鬆管制要求和我國金融業綜合經營趨勢的加快,將吸引更多新的競爭對手進入證券行業從而進一步加劇行業競爭。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證券公司的業務也面臨來自互聯網公司等非傳統金融機構的競爭。

責任編輯:張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