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每個人都可以讀懂的中醫(3)紫蘇篇

(繼上篇)

紫蘇篇

一碗田螺紫蘇湯

竹籬茅舍周圍沒有閑草,用得好都是寶。

有一天小指月跟爺爺倆人各背著一個葯蔞,一大一小,到周圍割紫蘇去了。

爺爺邊割邊問小指月,這紫蘇有什麼作用啊?小指月早就知道爺爺會隨時提問,便不假思索地說,紫蘇辛溫,一能解表散寒,治風寒感冒,二能行氣寬中,治胸肺脾胃悶脹氣滯,三還能解魚蟹毒,對於吃太多魚蟹引起中毒而導致腹痛吐瀉的人,可以用它來解毒。爺爺聽了後,滿意地點了點頭。


沿著小山路一直走到山腳,有戶農家。這戶農家的男主人經常到河裡捉田螺,然後拿到市場上去賣,換點油鹽。

這天這家大嫂隔遠就看到竹籬茅捨的爺孫倆人悠閑地走著,左手拿著刀,右手拿著一把紫色葉子的東西,在邊走邊聊。她馬上迎上去,著急地叫道,老先生,老先生,且慢走!我家男人昨天又吐又瀉,現在肚子還痛,不知道怎麼回事?

爺孫倆聽了後,跟她到農舍裡去看,只見大叔躺在床上,用手捂著肚子,眉頭緊皺,看樣子腹中痛得難受,不然怎麼如此強壯的一個大男人,居然難受得皺眉咬牙。

切完脈後,老先生就問,昨天肚子痛之前,你們吃了什麼?

大嫂馬上端出一大盆田螺,說,這幾天抓了很多田螺,賣也賣不完,所以自己就天天吃,昨天一下吃了很多,一吃完後肚子就脹,脹到受不了,又吐又瀉,吐瀉完後,人就蔫了,躺在床上,還沒緩過來。

老先生便問小指月說,為什麼吐瀉呢?小指月尋思了一下說,吃了髒東西,或吃太多,消化不了,就要通過吐瀉來給邪以出路,這是身體在自救。

老先生又笑著笑問,那該怎麼辦呢?小指月指著手中的紫蘇說,辦法不都在這手上了!

爺孫倆相視而笑,便把兩大把紫蘇給了大嫂,並叫她用一把去熬湯。這一把少說也有二三兩,連梗帶葉都可以用。

老先生又說,好吃不多吃,山珍海味吃太多了,人也病得快。海鮮魚肉田螺螃蟹,雖是美味,總不如粗茶淡飯。以後要注意飯到七分飽,放開肚皮地吃,只會把病給吃進來。說完爺孫倆便回竹籬茅捨去了。


第二天早上,一陣紫蘇的香氣把小指月從夢中喚醒過來,只見爺爺端著一碗紫蘇田螺湯,放在桌上。小指月一個鯉魚打挺,就從床上跳下來,這可是不容易吃到的好東西啊!

但是一想到昨天看到那大叔痛得臉都發青的樣子,小指月又猶豫了,說我不再做實驗了。這個教訓從別人身上得來,總比自己去挨苦要舒服。

爺爺聽後哈哈大笑,說,原來你還是怕嘗葯,怕以身試藥試病,但這次不是叫你像那大叔一樣生病,這次是上好的紫蘇田螺湯,今天早上那大叔親自送過來的田螺,我們用昨天采來的紫蘇做湯。

小指月眼睛一亮問,那大叔怎麼樣了呢?爺爺笑道,當然是生龍活虎了。吃完紫蘇湯後肚子就不痛了,昨天好好地睡了一覺,今天醒來龍精虎猛。

小指月露出了快樂地微笑說,那這個田螺湯吃了應該沒事。爺爺笑笑說,當然沒事,那大叔並沒有在做田螺湯時放些新鮮紫蘇進去,而且是一下子放開肚皮當飯吃才會吃壞。你看在做魚蟹蝦螺的時候,放進新鮮的紫蘇葉,一可以調味辟穢,二可以芳香醒脾以開脾胃,還可以解毒,防止這些水產品引起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輕微的食物中毒,甚至皮膚瘙癢出疹子這種過敏反應。你加進這紫蘇葉進去,拌煮時吃,這方面的擔憂就可以減免。

只聽得一陣喝湯聲,還有小指月的讚美聲「真好喝」,一碗田螺紫蘇湯轉眼就被他喝完了。

虛人感冒用參蘇飲

紫蘇跟麻黃都能夠解表散寒,治風寒感冒,它們有什麼不同呢?什麼時候用紫蘇,什麼時候用麻黃,小指月有些糊塗了,特別是學到這些藥物功效相近的時候,他就有點矛盾,到底該用紫蘇還是該用麻黃?

這時爺爺便說,麻黃、紫蘇都是辛溫發散,麻黃髮汗解表力量峻猛,紫蘇發汗解表力量緩和,輕證可用紫蘇,重證要用麻黃。

小指月又問,如果用錯了怎麼樣呢?爺爺嚴肅地說,禍不旋踵。輕證用麻黃,若體虛之人,必汗出不止。重證你用紫蘇,風寒閉表厲害,你這紫蘇上去,病重葯輕,如隔靴撓癢也治不了。小指月馬上會意。


這時一個小女孩在她母親的帶領下,敲開了竹籬茅捨的門。小女孩的母親說,這娃子感冒咳嗽都一個月了,還流鼻涕,怎麼吃了那麼多感冒藥,稍微好點又重新感冒,反反覆復,搞不好?

小指月就先問了,怕不怕冷,出不出汗?只見那娃兒穿著一件比較厚的衣服,而且還帶著帽子,爺爺看在眼中,心中早有答案。小女孩的母親說,都不敢吹風,也沒什麼汗,還經常頭痛,胃口也沒有,老是打不起精神,上學都耽擱了。

爺爺摸完了脈,問指月你看這是什麼回事呢?小指月尋思了一下說,脈浮又有點弱,既有風寒表邪,又有中氣不足,這可該怎麼辦?用補嘛,會把邪給戀住;用發汗嘛,這麼薄的底,肯定受不了。

爺爺笑著說,如果用汗法可以治好,她前面吃那麼多感冒藥,早就好了。小孩子有什麼生理特點呢?小指月馬上想起來說,脾常不足,容易內傷實滯,外感風寒。爺爺又問,既然知道體虛脈弱,外有邪風脈浮,那該怎麼辦呢?小指月笑笑說,補氣解表咯。爺爺接著說,那用什麼方子呢?小指月想都沒想,便說,參蘇飲。

爺孫相視而笑,一張以人蔘配蘇葉為主的補氣解表方,治療氣虛反覆外感的病證,就寫在了紙上。

幾天后小女孩高高興興地上學去了,把帽子也丟掉了,也不怕冷了,胃口也開了。反反覆復折騰了她將近一個月的感冒,居然兩劑參蘇飲,就讓她氣足風散,諸症自愈。

爺爺便問小指月,為什麼前面醫生用麻黃湯越發汗她越容易感冒呢?小指月說,爺爺以前說過,當兩軍對戰,守衛兵力不足時,你打開城門,反而引邪入內。所以當體虛力弱時,一個小感冒你都不能用大發汗,一發不患邪之不去,而患邪之復來。

況且毛孔一打開,就要消耗正氣,本身正氣不足,邪風就趁著毛孔鑽進來,這就是麻黃湯用不好還會加重感冒的道理。

不過小指月還有點不解為何在參蘇飲裡頭人蔘就放那麼一丁點,爺爺點了點頭,他知道細心的小指月一定會從發現這參蘇飲的秘密,那就是人蔘劑量絕對不能大。病人體虛力弱,你稍微用小劑量,小劑量可以走上焦住元氣,祛除邪氣於肌表。

爺爺早就準備好了,拿出了喻昌的《寓意草》,指了一段叫小指月讀下去。小指月恭敬地捧過書本,便用那清脆的聲音讀了起來:

傷寒病有宜用人蔘入葯者,其辨不可不明。蓋人受外感之邪,必先發汗以祛之。其發汗時,唯元氣大旺者,外邪始乘葯勢而出。若元氣素弱之人,葯雖外行,氣從中餒,輕者半出不出,留連為困;重者隨元氣縮入,發熱無休。所以虛弱之體,必用人蔘三、五、七分,入表葯中,少助元氣,以為驅邪之主,使邪氣得葯,一湧而去,全非補養虛弱之意也。

這一段一讀完,不用爺爺解釋,小指月立馬明白了虛人感冒,用小劑量的人蔘配合治氣神葯蘇葉,輕微地宣開一下肌表,這樣風邪去,衛氣得補益,身體自愈。這樣就截斷了纏纏綿綿感冒不止。

小指月想不到這麼矛盾的病證,把兩個辦法統在一起,就把病給治好了,他以前只想到體虛要麼就補氣,想不到一補,外邪就更加留戀不去。然後他又想,有外邪那就發汗逐邪,想不到用大劑量去發汗,反而把身體搞得更虛,邪氣反而去而復來。

想不到爺爺居然用這種小劑量的補氣法,配上解表散寒,疏通氣機非常平和的蘇葉,兩個一搭配,補氣祛邪,小女孩一個月都好不了的感冒就徹底好了。可見感冒用藥不當,也會拖得纏纏綿綿,用藥得當,照樣覆被而臥,隨手取效。

氣滯加外寒怎麼辦?碰到簡單的外感風寒可以一汗而解,碰到簡單的內傷食滯,可以一氣理順,消食化積。

可如果既有風寒感冒,又有胸脘痞悶,胃口不開,這該怎麼辦呢?而且像這種情況最常見於小娃子,這不一個婦人,帶著她五歲的小娃子,敲開了竹籬茅捨的門。娃子都快一周沒胃口了,又怕冷打噴嚏,當感冒治,反覆治不好。

老爺爺便問小指月說,為什麼發汗解表解不了風寒感冒呢?小指月笑笑說,食物要靠脾胃來運化,藥物也要靠脾胃來運化,脾胃運化不了,雖然把風寒趕出去,但肌表氣血上不來,一樣會很快感冒回去。

老爺爺點了點頭說,《難經》曰,損其脾者,飲食不為肌膚。當脾胃有食積,吃進來的營養就消化不去。脾胃是周身氣血生化之源,它自己消化不了水谷,就沒有多餘的氣血供給五臟六腑,四肢百脈,肌表毛孔,所以肌表毛孔必然會為之開合失常。小指月點了點頭說,難怪一般解表散風寒的葯,治不了他的感冒。

老爺爺說,確實這就不是麻黃所能了,應該找一味葯,它既能夠外散風寒,又能夠理氣和中,你想想用什麼葯呢?小指月一下子就反應過來說,非紫蘇莫屬。

老爺爺又說,那該用什麼方呢?小指月說:

香蘇散內草陳皮,

外感風寒氣滯宜。

惡寒發熱胸滿悶,

解表又能暢氣機。

小指月不僅把湯方說出來,還把方歌像脫口秀那樣,很有節奏感地吟了出來。這個以香附配合紫蘇再加甘草、陳皮,組成四味葯的香蘇散,既能夠通過蘇葉表散外面的風寒之氣,解開畏寒頭痛無汗的癥狀,又能夠通過蘇葉配香附、陳皮來理氣和中,解開胸脘痞悶,不思飲食的中焦瘀阻癥狀。

所以這娃子吃兩天葯,就胃口開,怕冷消,胃口一好起來,整個人就活蹦亂跳,笑逐顏開了。

(待續)

觀看更多爺孫倆故事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針推精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