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5)– 生薑篇


生薑篇

早行山中口含薑

雖然竹籬茅舍裡很多時候對於慢性病都是開張湯方叫病人到鎮上去抓藥。但如果有些山村裡的人急著要用到一些藥草,老先生要麼自己櫃子裡就備有,要麼就自己到四處去採藥。

這不,一大清早,爺孫倆人已經翻越了好幾座山,原來他們今天早上是去採藥。不知道怎麼回事,小指月以前都是趕在爺爺前面,今天怎麼打不起精神,反而落後了。

爺爺關切地問,小指月,往日活蹦亂跳的小指月,今天都到哪裡去了?小指月鬱悶地說,爺爺,怎麼今天走起山路來,有點頭暈,老想打噴嚏?爺爺在前面停下腳步說,早上出來時,叫你含片生薑,你含了沒有啊?小指月搖了搖頭說,那麼辣,我含幾次就不想含了。

老爺爺笑笑說,你這是自找苦吃,早行山路,這大清早,水濕霧氣很重,甚至還有山嵐瘴氣,生薑能夠辟惡氣,通神明,你不含片在口,怎麼能打起精神,把寒氣趕出去呢?

說完爺爺好像變魔術一樣,從袋子裡拿出兩片生薑,丟給小指月說,快嚼上,再不嚼上,活蹦亂跳的小指月就會變成病貓了。

小指月接過手後,丟到嘴裡,他不太喜歡這股辛辣的味道,但沒辦法,清晨霧露雨濕大,山嵐瘴氣重,太陽又還沒有完全出來,最容易被風冷所傷,所以在山中早行的採藥人,都會帶上生薑防身。

《本草綱目》上說,早行山中,宜含薑一塊,不犯霧露清濕之氣,即山嵐瘴氣。這句話可是一輩子的經驗之談。李時珍是什麼人呢?他可是最地道的採藥人,而且還編寫了《本草綱目》這本醫學巨著,所以《新三字經》上說,李時珍,編本草,徐霞客,探險奧。

一個經常與大山打交道的人,其實就是要跟山裡的寒濕霧氣,以及山嵐瘴氣打交道。你如果不知道一些防身之道,結果跑一趟山回來,就有可能感冒拉肚子,甚至頭身困重。所以很多在山居的人,不明不白就得了風濕痹症。其實這都是長期與山中風冷打交道,但又不懂得用一些溫通血脈,發散風寒的藥物來調理身體造成的。

隨著那辛辣的山薑味走竄上周身去,剛才像泄了氣的皮球樣的小指月,彷彿一下子充滿了氣一樣,又蹦躂蹦躂地跳到爺爺前面去了。當然還有小指月歡快的《採藥歌》歌聲回蕩在青山綠水間,歌曰:

草木中空善於治風,

葉根有毛治血之宗。

葉桿生刺祛瘀消腫,

葉裡藏漿可以拔膿。

多梗白花寒性相同,

紅花圓梗性屬溫通。

氣味芳香行氣止痛,

氣味辛辣治寄蛇蟲。

對枝對葉跌打之用,

上山採藥有所適用。

......

又歌曰:

笑納淮山草木香,

聆聽神曲寺中揚。

硃砂點破陽春路,

琥珀回穿半夏鄉。

舉目紅花燒峭壁,

低眉白菊臥籬牆。

使君遠志當歸漢,

玉竹依然熟地藏。

......

水火傷,用生薑

爺孫倆採藥回來時,太陽都出來了,大地一片溫暖,山嵐霧氣都漸漸散開。小指月習慣性地架起火爐子,煮起水來。原來爺爺有個習慣,每天都會喝上一兩杯熱茶,但從不喝多。

爺爺說,少量飲茶,可以健胃消食,但大量飲茶,卻會傷到脾胃,好東西也不可貪多。要知足,知足才能常樂。

只見爺爺邊呷著一杯熱茶,邊唱起一首《不知足》詩來:

終日奔波只為飢,

方才一飽便思衣。

衣食兩般皆具足,

又想嬌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

恨無田地少根基。

買得田園多廣闊,

出入無船少馬騎。

槽頭拴了騾和馬,

嘆無官職被人欺。

縣丞主簿還嫌小,

又要朝中掛紫衣。

若要世人心裡足,

除是南柯一夢西。

爺爺唱得入神,小指月也聽得入神,他正在想爺爺唱這詩是什麼意思。結果一不留神,就打翻了他手中的那一小壺熱水,小手指馬上被燙得紅通通。

哎呀,好痛!本能的反應,小指月一邊跳著,一邊用手去吹,爺爺轉過頭來望向小指月,知道這頑皮的小傢夥又把手燙到了。

爺爺說,水火傷,怎麼辦?小指月邊跳邊叫說,用生薑,效果良。爺爺接著說,那你還等著乾什麼呢?

小指月馬上跑到廚房裡拿來一大塊生薑,丟到石臼裡,用那隻沒有被水燙到的手,快速地把生薑搗成泥,然後把這些薑泥敷在燙紅了的小手上。然後就感到一下子傷痛減輕了,緩了一口氣說,舒服了點,還好有生薑。

第二天就完全不痛了,再過幾天,連傷疤都沒留下。這種小招法,讓小指月切身體會,非常深刻。所以他在自己的筆電上,寫上水火傷,用生薑,並把這件事情也記錄下來了。因為爺爺曾跟他說,一個醫生,不知疾苦,無以為醫,要以病苦為醫藥。在病苦之中,你才能夠真正有切膚之痛,然後發勇猛心,去精進醫術,迅速處理苦難。所以每一個好的經驗,都值得記下來,而且應該記下來。

歷代聖賢們都是這樣發心的,他們不為自己,只為好的藥方智慧能夠代代相承,救人於疾苦煩惱之中。一個醫家,要醫術不斷上進,一方面要善於閱讀古籍,養成每日必有一得的精神,另一方面要善於有臨床實證的精神,以自己親身的體驗去驗證藥物的療效,把這些經驗記錄下來。

生薑解半夏毒

小指月翻閱古籍,發現關於生薑的功用有四:

一曰,製半夏,有解毒之功。

二曰,佐大棗,有厚腸之說。

三曰,溫經散表邪之風。

四曰,益氣止胃翻之嘔。

他就在想,薑棗可以調和腸胃,調和中焦脾,有助於生化氣血,這個我知道。薑可以溫經散表邪之風,我也切身體會過,早上被風寒山嵐邪氣一吹,頭身困重,流清鼻涕,馬上嚼上一片生薑就好了。關於薑製半夏有解毒之功,這可怎解?於是小指月便去問爺爺。

爺爺又露出了神秘的微笑,轉身走到竹籬茅舍外面。那裡正長著一片半夏,爺爺采了一片半夏葉子拿進茅舍裡面來,跟小指月說,「指月啊,這是什麼啊?」小指月當然知道「知道了,那是半夏,外面到處都是。」爺爺又跟小指月說,你嘗過半夏沒有啊?小指月搖搖頭。

爺爺把這一小片的半夏葉子,又摘出像米粒那麼大的一小點,放到小指月手中,示意他嘗一嘗。小指月看爺爺那麼小氣,便說,外面那麼多半夏,你就給我這點嘗,都不夠我塞牙縫!

爺爺想笑又沒笑,說「等你牙縫塞滿了,還想要,我再給你。」於是小指月想都沒想,就把那太不值一提的一丁點半夏葉片,丟到嘴裡嚼了起來,一吞下喉嚨,指月那表情就有點傻了。

他著急地說,爺爺,我中毒了,我的喉嚨怎麼想刀割劍刺那樣呢?爺爺假裝不知道,問他,那麼一丁點都不夠塞牙縫,還要不要啊?小指月心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想要再說話,卻說不出來了,啊,啊,又不知道怎麼表達。

他想什麼能解半夏毒呢?剛才不是讀到生薑製半夏,生薑能解半夏毒之功嗎?

沒等爺爺動手,他立刻衝進廚房,不管三七二十一,連薑帶皮就往嘴裡丟,大嚼了起來,慢慢咽下去。然後就感到從口腔咽喉到胃流下一條熱辣辣的燒爍感,隨後那種針扎樣的刺激喉嚨之感就消失了。他這才緩過氣來,能夠講話了。

他第一句話就是,我明白了葯書上說生半夏要用薑製,如果直接服用就容易戟喉的道理,以前不知道什麼是戟喉,那是沒有嘗過梨子的味道,這次又吃了一次苦頭,原來戟喉就像是矛戟針刺一樣扎喉痛啊!這種東西千萬不要亂嘗,到時候聲音說不出來就麻煩了。

這時爺爺在旁邊翻開宋代洪邁《夷堅志》,找到那一則關於生薑治病的故事。然後講給小指月聽。

原來有個叫楊立的人,咽喉紅腫生瘡,話都說不了,潰破後還有膿血,一大群醫生都束手無策。有個叫楊吉老的醫生,問了楊立平時的飲食習慣。原來這楊立平時喜歡吃鷓鴣,楊吉老馬上囑咐說,先服用生薑一斤,然後再用藥。按照常規的道理,咽喉都紅腫熱痛,潰破流膿,再吃生薑不是火上澆油嗎?

但大家都知道楊吉老醫術高明,絕不會輕易戲言。於是楊立就先拿幾片生薑來嚼服,發現嘗幾片後並沒有疼痛,反而越吃咽喉越舒服。吃到半斤的時候,疼痛就消失了,吃完一斤,只是感到有些辛辣,但是咽喉流膿血消失了,也能講話了,病也隨著好了。

這楊立不解地向楊吉老問,為何我的病,諸醫束手單用生薑得以救治?楊吉老笑笑說,你以後要少吃鷓鴣了,鷓鴣喜歡吃半夏,你喜歡吃鷓鴣,這樣半夏之毒轉入咽喉,而得喉壅,生薑專攻半夏之毒,故能薑到病除。

大家聽後豁然開朗,如非辨證仔細,哪裡會知道原來這是慢性半夏累積中毒所致,乃不良生活飲食習慣造就的。所以不能見病知源,就沒法根治疾病。

小指月聽後,大叫妙哉,這生薑能解半夏毒,得趕緊記入本子中。

生薑童便醒跌仆

「生薑不是平常之葯,用得好可以急救。天底下不是因為用稀有神奇的葯來治療大病急病,稀疏平常的藥用到極致,也可以化平常為神奇。」小指月在反覆思索爺爺這句話。

這天爺爺帶小指月下山到鎮上去趕集。小指月的心像小鳥一樣,飄飛了起來,邊跑邊跳,一會兒踩踩路邊花草,一會兒看看樹上小鳥。想起鬧市裡的冰糖葫蘆,指月的口水就禁不住掉下來。爺爺在指月頭上用煙鬥敲了一下,說,還不趕快走,看什麼看,有哪樣東西是你的。小指月沒有聽懂爺爺這句話,是啊,百年過後,這身體都不再是自己的,又有什麼好貪戀的呢?

一到集市上,人來人往,熱熱鬧鬧,既有賣瓜果的小販,又有吆喝著冰糖葫蘆的大叔,旁邊還有玩雜技的賣藝人,甚至還有賣麵條的大嬸。

小指月一邊拿著爺爺剛買給他的冰糖葫蘆,一邊說要多看會兒雜技表演,什麼胸口碎大石,咽喉頂紅槍,這些在小娃子眼中都是神奇得不能再神奇的事。當然還有後空翻,以及雙手倒立,蜻蜓走路等,表演非常精彩,周圍傳來陣陣的喝彩聲。

誰知有一個練後空翻的小夥子一不留神,背部著地,一個跌仆,居然暈死過去了,場中馬上亂成一團。有人喊救命,有人喊醫生。表演雜技的老闆也慌了,一時沒有反應過來,他估計這些雜耍不知練了多少年,今天怎麼這麼倒霉會出事呢?

小指月在旁邊也愣住了。他發現,怎麼爺爺不見了,他四處一望,剛要喊爺爺,發現爺爺正在賣麵條的大嬸那裡搗著什麼東西,小指月馬上跑過去。爺爺拿一個裝麵條的碗丟給指月說,快,拉一泡尿下來,越快越好!

小指月不知道爺爺要乾什麼,但爺爺說的,指月馬上照辦。尿拉好的時候,爺爺把搗碎了的東西放到裡面去,小指月一看原來是生薑,然後看到爺爺用手指一攪,那薑汁跟童便便混在一起。

然後老先生三步並作兩步走,就往那暈死的小夥子那邊走去。別人還沒反應過來,老先生就把薑汁往這小夥子往這小夥子嘴裡灌。雖然有大部分流了出來,淌濕了衣服,但還是有一小部分灌了進去。

老先生說,灌下去就有救了。果然一灌完,這小夥子嗆咳了幾下,然後醒了過來,喘了幾口氣,煞白的臉才慢慢轉紅暈。周圍的人包括雜技的老闆都還沒明白怎麼回事,這小夥子就沒事了。

大家在周圍都鼓起掌來,他們都想留老先生好好答謝。甚至有人認出來,他們爺孫倆就是竹籬茅捨的醫生。但老先生拉著小指月的手,說,還有急事要辦,便飄然離去。因為老先生不喜歡熱鬧,他好清靜。

在竹籬茅舍裡頭,爺孫倆又坐在那裡看書,好像對剛才那一幕完全不以為意,就像家常便飯一樣,過後就不管了。這時小指月已經拿出本子來,在抄錄爺爺給他翻到的一段古籍:

《廣心法附余》曰:凡中風中暑中氣中惡乾霍亂一切卒暴之病,用薑汁與童便服,立可解散。蓋薑能開痰下氣,童便降火也。

抄完後,小指月便問爺爺說,如果在路上不能及時找到生薑怎麼辦呢?爺爺笑著跟指月說,不要驚慌,單味童便就能治跌打悶傷,而且用童便的訣竅要趁熱往傷者嘴裡灌。不省人事的要多灌些,那樣重傷的可以醒過來,輕傷的也能夠逐瘀血下行,理順氣機,使身體快速恢復。

說完,爺爺又從用竹編制的書櫥裡,抽出一本《外科心法》。翻到一頁早已經折好一個小角那裡,小指月接過來,看了一遍就喊道,妙哉!妙哉!他就像禾苗吸甘霖露雨一樣,趕緊用筆把《外科心法》這段文字抄錄下來:

「大凡損傷,不問壯弱,及有無瘀血停積,俱宜服熱童便,以酒佐之,推陳致新,其功甚大。若脅脹,或作痛,或發熱煩躁,口乾喜冷,唯飲熱童便一甌,勝服他葯。他葯雖亦可取效,但有無瘀血,恐不能盡識,反致誤人。唯童便不動臟腑,不傷氣血,萬無一失。」

止嘔聖葯薑汁

山腳下,有一對養羊的夫婦。他們有個兒子不務正業,吃喝玩樂,還去賭博,本來家產就不大,都讓他輸得快傾家蕩產了。周圍鄉裡鄰居,以及鎮上有威望的老人都來勸這小夥子,回頭是岸,重新做人,但這小夥子照樣我行我素,越陷越深。

有一次這小夥子跟豬朋狗友在鎮上喝完酒後,又吃了一些生冷瓜果,然後就一路嘔吐。回到家裡,又大瀉了幾場,整個人就像脫水的瓜苗一樣蔫下去了。幾天都吃不下飯,而且稍微一點湯水都嘔吐下來。小夥子的父母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倆人便到半山腰竹籬茅舍找老先生,老先生跟小指月被請到山腳下來,為這小夥子治病。老先生一看就明白,跟小指月說,生冷瓜果,酒食所傷,嘔吐不止,用什麼呢?小指月說,用止嘔聖葯!老先生點點頭說,薑汁止嘔效最奇!

於是叫這老夫婦搗爛一塊生薑,擠出點汁來,然後再從葯蔞裡拿出點藿香正氣散,把這薑汁拌在裡面,給這小夥子吃下去。

小夥子剛剛吃完後,那種想嘔的感覺就消失了。而且慢慢覺得腸子有團熱氣在動,胃口起來了,便索要粥水喝。家裡早就給他煮好了老先生提前交代的山藥粥,用這來養胃。這葯粥一喝完,居然不吐了,這可是三天以來第一次吃東西不吐。

一旦不吐,體力就很快恢復了。夫婦倆千恩萬謝,小夥子也覺得自己好像是在鬼門關裡走了一回,不知道怎麼報答老先生。

這時老先生正準備拄著竹杖要走,小夥子反應還算敏捷,對老先生說,你鞋帶鬆了沒系好!

老先生點了點頭說,看來我真的老了,兩隻手發抖,眼睛發花,蠅頭小字現在也看不清了。偶爾讀讀古籍,沒有放大鏡都不行。現在鞋帶鬆了,腰板也硬了要彎下去都不容易,你能否幫我把鞋帶系好。

這小夥子高高興興地助了老先生一臂之力。老先生慈祥地說道,謝謝你,年輕真好,眼明手快,你瞧瞧,人老了行將入木,一天比一天衰弱。小夥子要好好保重自己,趁年輕的時候,要把你人生該乾的事業乾好,等到像老頭子這樣眼花手抖了,就啥事也別想乾了。

小夥子聽完,心中一個顫慄,像是被雷電擊了一下。他還沒有反應過來,老先生跟小指月轉過頭就離開了。

奇怪的是從那天起,這小夥子再也沒有花天酒地,陪豬朋狗友去浪蕩賭博了。他陪伴在父母身邊,幫忙牧羊種地,很快把賭債還清,並且娶上媳婦過上幸福的生活。

小指月在路上不解地問,爺爺,你手沒有抖過啊,你眼睛沒有花過啊,你每天看的書比我還多,看的字比我的還小,你從來都沒有用過放大鏡,系鞋帶是輕而易舉的事,你天天都練太極,身子骨好著呢,怎麼在那家裡盡說謊話,是騙小孩嗎?爺爺不是說,人不能說謊話嗎?

老爺爺又拿旱煙袋往指月頭上一敲說,假到真時真亦假,真到假時假亦真,真真假假誰能說得清呢?你以後長大了都會明白的。做什麼事情不要看到表面的語言,要看到背後的用心。

老禪師的延壽薑

男子不可百無無薑。《論語》中孔子說,不撤薑食不多食。薑不僅是食療之品,用得好更可以做延年之方。特別是處於山中,或者常年處於陰冷環境下,身體有寒濕為患,薑無異於延壽良藥。

這天指月跟著老爺爺路過一禪寺,這禪寺在一片翠竹的包繞下,與世隔絕,群山迴環,綠水流淌,小指月身在其中,就明顯感到這青山綠水,不似人間。

突然聽到一陣蟬鳴、鳥叫聲,這才感到自己不是在夢中,真是: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爺孫倆拾階而上,這古老的石頭縫上長滿了青苔,遠遠就傳來梵音還有陣陣木魚聲。路邊偶爾還有山羊走過,用好奇的眼光看著這陌生的來客。

小指月更是好奇,便問起爺爺說,在別的地方採藥,見到山羊,山羊就跑,怎麼在這山裡頭,山羊見人都沒有嚇著要走呢?

爺爺笑著說,這是佛門清修之地,這周圍方圓十裡都沒有獵戶進來,所以這裡頭的鳥不怕人,連山羊都對人有好感。

小指月第一次聽到佛門清修之地,居然可以讓小動物不怕人。小指月真想上前去摸摸那隻山羊,但看到爺爺已經快要走到寺廟山門去了,趕緊跟上去。

小指月一跑上去,剛好有一個老禪師出門來。還沒完全照面,就聽到老禪師洪亮的聲音說,遠來貴客,恕老衲有失遠迎,哈哈!

老先生雙手合十,彎腰做了個禮說,有勞尊者,打擾長老清修了。小指月就插了一句話說,老和尚,你怎麼知道我們來呢?老先生對指月說,不得無禮,這是禪門尊者。只聽那老禪師笑笑說,你們人雖沒到,但葯氣已經先到。沒有什麼尊長跟凡夫之分,拜老郎中所賜,老夫多年風濕痹症,如今一去不復回。

小指月這才反應過來,原來老爺爺曾經給這大司機治過風濕,不知道爺爺用什麼葯呢?只聽得老先生說,出家人四大皆空,區區風濕,何足掛齒!

老禪師哈哈一笑說,我佛有雲,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老先生不知手下救了多少人,這才是真正出家人的胸懷!

老先生說到,身病有葯醫,心病唯佛法可醫,這不我又要向您老取經了。老禪師又笑道,不敢不敢,老衲學識淺薄,只會打幾句口頭禪而已。

這時小指月看來看去,這老禪師不算怎麼老,怎麼左一句老衲又一句老衲的。童心大起,一有疑惑就說了出來,老司機,你說自己是老衲,我看你像四五十歲不老啊!

確實這和尚面目慈祥,顏若童子。這時老禪師緩緩道來,我服用生薑已四十多年,故不顯老耳。

原來這老禪師已有八十多歲,他早年住山參禪,因為隻重視心性的開悟,而忽視身體的鍛煉,所以才三四十歲,就得了嚴重的風濕,腿腳行走都不利,顏容也憔悴。這時他遇到了小指月的爺爺,得到一個服食生薑的方法。每天服用少量的生薑,可以暖胃助陽,祛除常年素食停留在身體裡的寒濕,這樣身體才日漸強壯,脾胃才更加健旺。脾主四肢,功能一加強,腿腳寒濕一散開,身體就慢慢強壯起來,臉色也轉為紅潤,從此又了強大的身體做後盾,參禪就更加精進無礙了。難怪老禪師說,這副身子骨還是拜老郎中所賜。

隨後老禪師邀請爺孫一起到寺裡去參觀了一遍,然後在禪房裡喝茶論道。小指月只聽得爺爺問道,如何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只見老禪師伸出一隻手來,吹了一聲口哨,從窗戶外居然飛進來一隻鳥,而且恰巧落在老禪師的手上。老禪師輕輕地把這隻鳥握住,然後再放開來,鳥在他手上蹭了蹭,便又飛了出去。

老禪師微微一笑道,明白麽?爺爺隨即笑了笑,點了點頭。

小指月聽不懂他們說的是什麼,又不好打擾,於是自個兒就到寺院裡去遊玩了,到傍晚才跟爺爺一起下山回去了。

小指月不懂老禪師那個動作意味著什麼,但他對老禪師信手招來鳥雀的功夫卻很感興趣。小指月便問爺爺說,為什麼鳥雀在它手中呢?爺爺笑笑道,以天地為心,則鳥在其中!


《黃帝陰符經》曰,「動其機,萬化安。」這六個字,小指月琢磨了很久,什麼是治病最好的時機呢?如何在最好的時機下手?為什麼別人用薑棗茶治不了痛經,爺爺用就治得了呢?這還得從一例七八年頑固痛經的女孩子說起。

有一天,有對母女敲開了竹籬茅捨的門。老爺爺問她們,怎麼回事啊?做母親的說,我娃子每次月經來都肚子痛,最厲害的在床上滾來滾去,用熱水袋敷都不管用,老先生有沒有好的辦法呢?

小指月先摸了下脈,說,咦,這手怎麼這麼冰涼,脈這麼沉遲。爺爺便問,沉脈主什麼呢?小指月說,沉主裡,主氣血虧虛。就像江河水不足,水位就沉下去。

爺爺聽了笑了笑,他知道小指月現在領悟脈法,懂得取象譬喻,於是再問,那遲呢?小指月尋思了一下說,遲為有寒。氣象溫暖,萬物就跑得快,氣象寒涼,大家在路上行走就很遲緩,所以血氣遇溫則行,得寒則凝滯遲緩。

爺爺聽後點了點頭說,為什麼會痛呢?小指月說,不通則痛,不榮則痛。爺爺又問,怎麼不通,如何不榮?小指月說,血脈為寒邪所克,寒主收引,即是不通;氣血不足,推動無力,不能榮養,如此不榮則痛。

老爺爺又問,為什麼脈象沉遲呢?為什麼會不通不榮呢?這下小指月就答不上來,張口想說,又說不出來。

老爺爺跟她們母女說,小娃子以後不要再吃生冷瓜果了,生冷瓜果能夠束百脈,女孩子陽氣不夠的話,又缺乏運動,越吃生冷之物,手腳就越涼,痛經就越厲害,到後來子宮裡長包塊都不知道是怎麼長的。

這時那母親便恍然大悟說,我女娃子就是經常愛吃田地裡長的蕃茄,或樹上的水果,為了減肥,她可以當飯吃。老爺爺搖搖頭說,以後可不能這樣乾了,上次我們碰到一個女孩子,她就是這樣把水果當飯吃,想減肥,把月經都減沒了,以後連娃都生不了,你怕不怕啊?

母女倆這才重視了起來,知道手腳如果冰涼的話,冬天睡不熱,那一定要遠離水果,不要貪一時口饞。

小指月想不到爺爺一下子就把病因找出來了,那麼該怎麼治呢?

老先生問,不通用什麼呢?小指月說,寒凝不通用生薑,薑能散一切寒,因為它有一股辛辣的熱氣。老爺爺又說,不榮用什麼呢?小指月說,脾為氣血生化之源,用脾之果大棗,直接補脾生精液,這樣氣血足,脾主大腹功能加強,肚子裡就不會因為缺乏血液而疼痛。

就這兩味葯,小指月寫在紙上,然後又交代她們煎煮的時候,放些紅糖進去,不要煮得太久,因為薑的辛辣之氣不耐久煮,久煮後散寒通氣之力就會大減。

但見那母親搖搖頭說,這方子不瞞您說,我們也用過,就是效果不理想,所以才找上您老這裡來。小指月也在想,那既然不理想,那要不要改改方子呢?老先生看出小指月,猶豫不決的樣子,便笑笑說,方子你是以前用過,但你用時有沒有按照最好的方法來服用呢?

那對母女,包括小指月都一愣,服藥還有最好的方法,別人用不好的湯藥,難道改變一種方法來服,就有效嗎?

只見爺爺問那小女孩說,你是怎麼喝薑棗紅糖茶的呢?小女孩羞答答地答道,在肚子最痛的時候,就煮上一碗喝了。爺爺又問,那你有沒有把薑絲嚼吞下去呢?小女孩說,薑絲很辣口,我不喜歡吃。老爺爺笑笑說,問題就出現在這裡,良藥苦口,良藥辣口,吃藥又不是吃飯,不看口味,要看效果。有效果的嚼嚼吞了,又何妨呢?

於是爺爺便教她們用薑棗茶治最頑固的痛經要注意兩點。第一點是在月經來臨前七天,就開始每天喝上一碗。第二點喝薑棗茶時,要把薑絲絆著紅棗肉嚼碎吞到肚子裡去,這樣丹田就會像一個鍋爐一樣燒起來,寒氣就會像陰暗碰上太陽一樣,四處逃竄,氣血就會像行雲流水一樣,徹底通暢起來,無所住滯。

半年後,這對母女又來竹籬茅舍,不過不是來看病的,而是來感謝的。自從用了這種薑棗茶的服用方法後,女孩子再也沒有痛經過了。而且氣色漸漸紅潤起來,整個身體更壯了。本來小指月都忘了這件事,但想起半年前跟現在這女孩的變化,不禁大吃一驚,脈象原本沉遲弱不禁風的樣子,得到薑棗茶的滋潤,發散風寒,脈象漸漸緩和有力,足見一派寒氣,已經消散於體外。

於是爺爺就跟小指月講《黃帝內經》裡「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道理。就是要在疾病的真正原因上下手,要在長期累積的寒氣,跟虧虛的氣血裡頭用藥。

這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一個小小痛經,必然是長期受了涼,加上氣血不足所致,所以用藥也絕不是在痛經的時候用一兩次,要在還沒痛之前就下手調理,把血氣補足,把寒氣發散出去,這樣又何患痛經不除呢?

所以說,對於慢性病,病在急時,要治在平時啊!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又有什麼用呢?平時不懂得內壯自己的氣血,等到痛經臨時才想到薑棗茶,這樣怎麼能根治痛經呢?

於是小指月在筆電上寫上:

薑棗茶,治痛經;

伏所主,先所因。

月事前,一周服;

薑棗嚼,經痛停。

薑茶飲,治痢方

最近氣象轉涼,有一個專門幫助看管樹林子的老農人,居然一下子病倒了。

原來這幾天連風帶雨,他本來身體就不太好,出去鋤草時又忘了添上大衣。這樣一下子就肚中冷痛,拉起肚子來,拉到手軟腳軟都動不了了。

家裡人以為又是吃了不乾凈的東西,腸道裡有熱毒,於是用一些涼茶來服用。想不到這對於向來身體不太好的老人家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老人家徹底起不了床了,你想想好漢都敵不過三泡屎,何況這老人家一天拉了七八次。於是爺孫倆被請到這片樹林裡來,幫這老農人看病。

小指月一看這老農人,印象特別深。這老農人臉上的皺紋,就像乾枯的樹皮一樣,沒什麼血絲,加上現在鬧了好幾天肚子,連吸幾口氣都費盡。這該怎麼辦呢?

這時最考驗人了,一個郎中你讓他擁有數百種葯,那他治起病來自然底氣足,而真正考驗人的是,你手中沒什麼趁手的武器,只有小米加步槍,只能夠利用現有的微不足道之物。窮鄉僻野,缺醫少葯。即使有藥方,有點錢,要跑到鎮上去抓抓藥也難啊!

小指月想了好久,想不出招來,但見爺爺似乎早已胸有成竹,對那老農說,你身體年老陽虛,體弱無力,不能按照常規治痢疾的思路來吃藥。雖然說痢無止法,但不是說所有痢疾都要用通泄之葯,只有體內熱毒敗濁留而不去,才給邪以出路,用寒涼通下之葯,但你的身體陽氣不足,平時肛門又向下脫垂,不能再受通泄之葯了。只能給你用些溫中散寒之品,恢復中焦運化,把外圍的風冷散開。

老農人久住山林,也懂得些醫理常識,但愛好者畢竟是愛好者,容易被病名所惑,不能撥開烏雲而見晴天,不能夠透過表象看到病理實質。小指月就想這可怎麼搞,什麼葯都不現成。爺爺看出了小指月的困惑,便唱出民間流傳的朗朗上口的生薑諺語。

一杯茶,一片薑,驅寒健胃是良方。

於是把生薑切碎,跟茶葉絆在一起,泡上一壺可口的薑茶,隨意飲之。

小指月發現爺爺這次用薑有點奇怪,居然把薑皮給削了。不解其故地問為何?

爺爺便跟他說,《集驗方》上講,薑茶乃治痢簡驗方,把生薑切細,和好茶,一二盞,任意呷著便愈。若是熱痢,生薑留皮;若是冷痢,生薑去皮,此中有大妙。

原來這個小小的薑茶方,居然是窮鄉僻壤,缺醫少葯的地方非常簡驗便廉的食療方子。

那老農人喝完一杯熱騰騰的薑茶,說道,好舒服啊!老先生跟他說,慢點喝,老年人瀉肚子後的腸胃虛得很,應該千口一杯飲,慢慢地品。就像你燒柴火一樣,小柴枝慢慢地添,火才燒得起來,一下子用大柴枝丟下去,火馬上就滅了。所以老年人臥病在床,一切言語行動飲食都要安詳和緩。老農人聽後,點了點頭,甚是讚許。

第二天老農人就下床,又開始乾活了。喝完薑茶後,就再也沒有拉肚子過,看來拉肚子並不是熱毒閉在裡面,而是年老體衰,陽氣不足,加上氣象轉涼,風寒客表,寒氣循著脾胃所主的四肢傳到肚腹去,由於肚腹缺乏陽氣,就運化不了水谷,這時薑茶一下去,直接暖中土,化水谷。於是瀉痢止,肚痛除。

小指月便問,為什麼要把薑皮削掉呢?老先生知道他會這麼問,笑笑說,生薑皮善於走外皮,偏辛涼,生薑的肉更善於停留在臟腑,辛溫能暖中,對於老人家的身體來說,對老人家冷痢陽虛的身體來說,稍微帶點涼的都會加重他的病痛。所以去皮留薑肉,取它暖中散寒以止痢。

小指月感到這中藥太神奇了,同樣一塊薑,怎麼薑皮就偏辛涼,薑肉就偏辛溫?它們正是陰陽統一在一起啊!於是在小本子上寫道:

薑茶飲,治痢方。

冷痢痛,去皮嘗。

肉辛溫,皮辛涼。

寒熱詳,治病良。

枯樹、薑汁治脫髮

有個小夥子二十齣頭,居然禿起了頭,遍嘗諸葯乏效。這天在他父母的帶領下,敲開了竹籬茅捨的門。

小指月看到這人頭上頭上居然帶了個帽子,又沒下雨,外面太陽也不烈,帶帽乾什麼?就聽爺爺問,這娃子掉頭髮多久了?小指月馬上明白了,原來小小年紀掉頭髮,不好看,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得了什麼重病。小夥子說,都快三年了。小夥子他父親也接著說,我們家庭都沒有掉頭髮的遺傳,吃了一年多烏髮生髮的補腎葯,怎麼頭髮越掉越厲害。

老先生一摸脈,笑了笑,馬上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於是跟小指月說,你再摸摸他的手跟腳,小指月一摸,馬上縮回來,咦,怎麼這麼涼?小夥子他父親說,是啊,以前都沒有的,這幾年越吃藥手腳越涼,會不會什麼絕症啊?老爺爺點了點頭說,這個病不是小問題啊,治不好的話,接下來眉毛鬍子都掉光光,二三十歲就像小老頭,連媳婦都娶不著了。

這一家三口正擔心這點,所以這幾年才四處求醫問葯,於是焦急地說,老先生救救我們家娃子吧。老先生點了點頭說,你們就留在這裡,我跟這小娃子出去走走,給他找點葯。說完,老先生交代小指月泡上兩杯清茶給這夫婦喝,然後他就帶這小夥子到竹籬茅舍外面去了。

這時連小指月都不知道爺爺葫蘆裡賣什麼葯,要找藥草嗎,直接叫我小指月去采不就成了,有哪樣藥草我采不到的呢?小指月撓撓頭,實在想不出爺爺在搞什麼。

再說老先生,繞過了幾個小土坡,老先生把這小夥子帶到一棵枯樹旁邊。小夥子不安地問,老先生,我這病有救嗎,該用什麼葯呢?老先生笑笑說,小夥子別人都救不了你。小夥子大驚失色,那我該怎麼辦呢?老先生笑著說,你自己能夠救得了你自己。

小夥子是一頭霧水,反覆地咀嚼老先生那句話,我自己能救我自己,我怎麼不知道呢?老先生指著枯樹,對小夥子說,你給我說說看,這棵樹為什麼會枯掉呢?小夥子不是傻瓜,一看就看到這樹下面的根都被人挖走了,應該有人用這樹根來做葯或者什麼,所以大大的一棵樹,因為被伐根了,所以枝葉就枯萎脫落。

老爺子又蹲下來,他示意小夥子也蹲下來,然後就在黃土地旁邊拔除一根草,然後把草根摘掉,再把這草插回地上,便問這小夥子,這草三天后,會怎麼樣呢?小夥子當然知道,想都沒想便說,枯黃掉咯!老先生笑笑說,小夥子你都知道這個道理,那你的病就快要好了。小夥子更是疑惑。

老先生這才緩緩道來,人留面目,樹留皮,你要好好珍惜自己啊,我為什麼叫你單獨出來呢?你別把自己的精神不當一回事,以後別手淫了。少年人正是精充神旺,強身健體的大好時候,你天天手淫,而且吃那麼多補腎生髮之葯,這樣過早地催熟自己的身體,對健康毫無幫助,你看你再手淫下去,這伐了根的草木,就是你接下來的樣子。你現在手腳都冰涼,再下去,三分鐘熱度都可以讓你感冒,三分鐘熱度都可以讓你病倒,就像三分鐘熱度可以把這伐了根的枯樹拔掉一樣。

小夥子臉紅得低下了頭說,老爺爺,我知道錯了。老先生知道目的已經達到,便說,腎是五臟六腑的根本,少年人傷精,就等於傷根,樹木傷根,其葉立萎,人若傷根,頭髮也佷容易乾枯脫掉變白。

然後倆人又回到竹籬茅舍來,夫婦急著問,葯找到沒有啊?老先生說,你們回去把生薑搗爛,擦在頭上,每天用兩三次,連續用個半個月再看。他們夫婦想不到這麼簡單,但又懷疑能不能搞好。老先生對倆夫婦說,你們回去後,每天從早到晚,要問三次有沒有記住老先生交代說過的話就行了。

這夫婦莫名其妙,小指月更是一頭霧水,這生薑搗爛塗頭,聽過一次就知道,小夥子又不會癡呆健忘,怎麼會不記得呢?這裡頭是只有老爺子跟小夥子知道的秘密。

三個月後,這一家三口再次上來竹籬茅舍道謝,原來小夥子長出了長長的頭髮,連帽子都丟掉了,任何補腎的葯都沒有再吃了。

老先生笑笑對下夥子說,我都跟你說過,你自己能治好你自己的病,老夫沒騙你吧。小夥子臉紅了一下,然後點點頭說,謝謝老爺爺了。

小指月這時正看著古籍,那裡頭有一段生薑治禿頭的記載,上面寫道:生薑搗爛,抹擦頭部脫髮之處,每日兩三次,可以防治掉發禿頭,便高興地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老爺子拍了一下小指月的腦瓜說,你知道什麼,知其然,不知道所以然;知其表,不知其本。

小指月不知道為何別人用薑汁塗頭髮,治不了脫髮,但由爺爺交代過後的年輕人用薑汁一塗就有效果。

直到很多年以後,小指月才慢慢明白這其中的道理,才知道那棵枯樹的真正用意,才知道爺爺為何不讓小指月把枯樹砍掉,原來那枯樹才是真正的道具,真正的藥引子。

▍版權聲明:

○ 本文摘自《小郎中行醫記》,小寇說知識 小編整理。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更多爺孫倆的故事 請關注 微信公眾號 「針推精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