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球最權威的年度十佳!你錯過了幾部?

臨近年末,又到了各色“年度十佳”競相登場的時節。

每年的這個時候,歐美的各大媒體如《紐約時報》《電影手冊》便會選出自己的年度十佳影片,緊接著就是美國電影學會(AFI)等業界機構,再接下來就是一年一度的頒獎季,準備為這一年的電影藝術品質蓋棺定論。

在越來越多的此類榜單裡,時間漸久以後,人會有一點疲憊和麻木。那麽多的所謂十佳,我們到底信誰的?又有多少真正值得我們一部不漏地去補課?

在各色權威榜單裡,我眼中有一個“權威中的權威”,那就是英國的《視與聽》雜誌。

《視與聽》屬於英國電影學會(BFI)旗下的刊物,既屬於專業機構,也是一家媒體。從60年代起,他們評選的電影榜單,在我看來就是最客觀公正的一家。視野涵蓋全球,有自己的見解和判斷,但是又不會過於標新立異。

前兩天,《視與聽》的2018年度十佳新鮮出爐。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這份年度最值得關注的十佳榜單。大家各自補課吧。

NO.1

《羅馬》

《地心引力》導演阿方索·卡隆的新作《羅馬》,榮膺本年度NO.1。在許多人眼裡,這個選擇絕對實至名歸。

《羅馬》此前已經在威尼斯電影節折桂,贏得了一致的好評。片名“羅馬”,指的並不是我們熟知的意大利那座千年之城,而是卡隆的故鄉——墨西哥城裡的一個中產社區。這也是卡隆前往好萊塢發展多年之後,第一次回到墨西哥本土拍片。

《羅馬》是一個試圖以小見大的個人史詩,通過女主角和她的家庭,去折射整個墨西哥社會70年代的動蕩。這樣一個泛政治化的主題,加上全片迷人的黑白攝影,很容易討得業界人士的歡心。

國內的朋友目前還無法看到這部電影,可能在不久之後的頒獎季資源集體湧出時能夠看到。就目前少數在海外電影節上看過片的網友反映,絕對是今年最佳影片的有力競爭者。豆瓣上目前鋼彈9分,令人陡增期待。

NO.2

《魅影縫匠》

PTA的神作《魅影縫匠》是年度上映,在外面的印象中,這好像已經是上一年的作品了。《視與聽》這次把它列為年度第二,再次提醒了我們今年還有這部極其出色的電影。

本片的精致華服是令人印象最深的看點,種種考據與細膩,都為了襯托丹尼爾-戴·劉易斯飾演的主人公雷諾茲。他高度敏感的心理與極其內斂的性格,是整個故事的基礎。

PTA顯然並不滿足於僅僅提供一個漂亮的懸疑故事,他想要捕捉的,永遠是人物的內心。

在大部分時間裡,我們都會以為這是一個希區柯克式的懸疑片,不得不說的一點是,在玩懸念這件事上,PTA的確很有一點希區柯克的神韻。

但是在影片的最後,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一個真正地反映兩個人相愛相殺的故事。雷諾茲和阿爾瑪的感情,早已超越了我們的認知。

NO.3

《燃燒》

一舉打破坎城電影節場刊評分紀錄的《燃燒》,是毫無疑問的年度話題作。從坎城首映上的滿堂彩,到最後頒獎禮上的顆粒無收,再到後來國內大量影迷在平遙電影節上排隊朝聖,《燃燒》是這一整年最受關注也最值得探討的電影之一。

影片剛出資源時,我們曾寫過長文分析《燃燒》,這裡就長話短說,隻講重點。

《燃燒》的好,在於其曖昧多義,一個看似波瀾不驚的故事背後,提供了多種解讀空間。片中提供了許多看似矛盾的解釋,本(史蒂文·元)有沒有燒房子,又有沒有殺人,李滄東同時給出了兩種自相矛盾的回答。

矛盾背後的真相或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燃燒》準確地描繪了階層不同的三個主人公迥異的生活方式,在這樣的生活方式裡,他們無法互相理解,而注定要互相懷疑,甚至是毀滅。

NO.4

《冷戰》

這部漂亮的黑白電影是我個人的年度第一,從影像到故事內核,它是這一年來最打動我的電影。

《冷戰》首先擁有一種類似靜態攝影般的鏡頭美感,每一幀的構圖,你都能看到是導演的精心設計。這種美感呈現的是電影最原始的本真,是如今這個年頭極其罕見的影像形態。

像這個片名所呈現的那樣,《冷戰》又是一個高度政治化的愛情寓言。愛得死去活來的男女主角卻像是站在東西方兩大陣營的敵人,勢同水火,但最終還是離不開對方。

這部電影挖出了戀人間最真實也最殘忍的那種狀態——當他們在一起的時候,他們仇視對方;當他們分離的時候,他們又無比思念對方。

NO.5

《第一歸正會》

這是導演保羅·施拉德蟄伏多年後的新作,在好幾份媒體的年度十佳裡都榜上有名。

保羅·施拉德是馬丁·斯科塞斯《計程車司機》和《憤怒的公牛》的編劇,因此而被世人熟知。他同時還是一個相當出色的影評人和導演,導演作品雖然不多,但是品質都很不錯。

《第一歸正會》被許多歐美媒體認為重現了羅伯特·布列松的經典風格,後者是無數電影人心中最偉大的電影導演,而且他的風格被認為難以複刻。

本片我們暫時還看不到,拭目以待。

NO.6

《不留痕跡》

《不留痕跡》是年初聖丹斯電影節上嶄露頭角的影片,後來還入圍了坎城電影節的導演雙周單元。

影片沒有明星,導演黛布拉·格蘭尼克是前幾年口碑不俗的《冬天的骨頭》的導演,號稱“聖丹斯專業戶”。

影片探討的是一個十分嚴肅的命題——我們該如何逃離現有的物質文明?為此,主人公帶著他的女兒深入叢林,試圖徹底與社會告別,像逃犯一樣。

在某些時刻他看上去成功了,但最後,他注定要失敗。

NO.7

《寵兒》

對於關注歐洲電影的朋友來說,導演歐格斯·蘭斯莫斯的名字在最近幾年應該已經十分熟悉了。從《狗牙》開始,到《龍蝦》和《聖鹿之死》,他的電影總是有一個相當令人驚豔的設定,用一種高度寓言化的風格,去探討人類社會的深層道德與倫理。

《寵兒》相信依然是這個路數,但是表現形式可能會有點不同,導演這次把時代背景設在了18世紀。

蘭斯莫斯的風格往往有比較兩極的評價,喜歡的人喜歡到不行,不喜歡的絲毫不感冒。我個人傾向於後者。不過影片究竟品質如何,不妨出資源看過片後再來詳細評論。

並列NO.7

《你從未在此》

又一部高度風格化的影片,導演是曾執導《凱文怎麽了》的琳恩·拉姆塞。

《你從未在此》並不試圖講一個故事,而是試圖傳遞一種情緒,傑昆·菲尼克飾演的主人公身上那種無處不在的壓抑、狂躁的情緒。

為了傳遞這種情緒,拉姆塞試圖完全通過影像和聲音來完成,而放棄了敘事和對白(本片的大部分時候都沒什麽對白)。在很多地方,本片的影像和聲音呈現方式,都近乎實驗藝術。

這樣劍走偏鋒的風格不一定能招徠普通觀眾,但依然值得鼓勵。

NO.9

《幸福的拉扎羅》

許多人眼中的年度“神作”,此前我也曾寫過長評探討這部電影。

《幸福的拉扎羅》營造了一種迷人的氛圍,然後借助拉扎羅這個天使般的主人公,把這種氛圍加倍放大。

油畫般的影像之下,其實是一個直指人心的寓言故事。拉扎羅就像一塊乾淨透亮的鏡子,映照出這個世界的汙穢不堪。

並列NO.9

《扎馬》

嚴格算來,《扎馬》已經是去年的電影。去年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但今年才在歐美國家上映,是今年許多歐美媒體評選的年度十佳裡的一匹黑馬。

近幾年南美電影時常予人驚喜,前有《荒蠻故事》,後有《傑出公民》,都把南美這塊魔幻大陸上發生的離奇故事,用一種極富深意和魅力的手法娓娓道來。

《扎馬》裡依然有相當生動的南美風情描繪,這一次是在巴拉圭。主人公扎馬是西班牙派駐在南美殖民地的一名法官,他希望被調任。調任的這個過程充斥著種種官僚主義,通過這個過程,我們能夠窺見拉美殖民度的種種痼疾,以及無可挽救的官僚制度。

如果你對那些熟悉的故事和類型早已感到厭倦,《扎馬》就是你一直以來期待的那種電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