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發改委開展生態綜合補償試點,這10省份各5個名額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20日電 20日,國家發改委印發《生態綜合補償試點方案》,提出在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西藏及四省藏區、安徽省,選擇 50個縣(市、區)開展生態綜合補償試點。

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省份及試點縣名額。來源:國家發改委官網

國家發改委指出,近年來,我國生態補償資金渠道不斷拓寬,資金規模有所增加,但仍存在資金來源單一、使用不夠精準、激勵作用不強等突出問題。為進一步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國辦發〔2016〕31 號)等有關文件要求和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開展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特制定本方案。

關於工作目標,方案提出,到2022年,生態綜合補償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資金使用效益有效提升,生態保護地區造血能力得到增強,生態保護者的主動參與度明顯提升,與地方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基本建立。

根據方案,試點任務包括以下四項:

創新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對集體和個人所有的二級國家級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要引導和鼓勵其經營主體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在不破壞森林植被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其林地資源,適度開展林下種植養殖和森林遊憩等非木質資源開發與利用,科學發展林下經濟,實現保護和利用的協調統一。要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使用方式,優先將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轉成生態保護人員。

推進建立流域上下遊生態補償制度。推進流域上下遊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加強省內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試點工作。完善重點流域跨省斷面監測網絡和績效考核機制,對納入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試點的流域開展績效評價。鼓勵地方探索建立資金補償之外的其他多元化合作方式。

發展生態優勢特色產業。按照空間管控規則和特許經營權制度,在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鼓勵和引導地方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依托,加快發展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和以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為特色的文化產業和旅遊業,實現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支持龍頭企業發揮引領示範作用,建設標準化和規模化的原料生產基地,帶動農戶和農民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推動生態保護補償工作制度化。頒布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規範性文件,明確總體思路和基本原則,厘清生態保護補償主體和客體的權利義務關係,規範生態補償標準和補償方式,明晰資金籌集渠道,不斷推進生態保護補償工作制度化和法制化,為從國家層面頒布生態補償條例積累經驗。

關於工作程序,方案提出:

確定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在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西藏及四省藏區、安徽省,選擇 50個縣(市、區)開展生態綜合補償試點(具體省份及試點縣名額見附件)。試點縣應在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範圍內,優先選擇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生態保護補償工作基礎較好的地區。省級發改委按照確定的名額和要求做好試點縣的篩選工作,在本方案印發1個月內,將試點縣名單及選擇依據報國家發改委。國家發改委根據上報材料,印發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名單。

報送生態綜合補償實施方案。省級發改委組織各試點縣結合本地實際編制實施方案,系統梳理和總結現階段生態保護補償資金的使用情況和問題,按照因地製宜、有所側重的原則,確定本地試點任務重點,研究提出創新生態補償方式的主要思路和政策措施,明確開展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的主要目標和重點工作,在試點名單印發3個月內將實施方案報國家發改委。

做好試點工作的組織。各試點縣人民政府是試點工作的實施主體,要明確部門工作職責,做好試點政策宣講和工作督導,確保試點工作穩妥有序推進。要建立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做好試點的組織協調,研究解決突出問題。要及時總結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經驗,每年向省級發改委報送有關情況。要做好試點工作風險防控,制定風險預估預判方案,建立健全風險防控機制。

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對試點工作的支持。生態保護與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要將試點縣作為安排重點,與相關領域生態補償資金配合使用,共同支持試點縣提升生態保護能力和水準。要進一步加大對西藏及四省藏區試點縣的支持力度,盡快增強區域發展的內生動力。加強與國開行、農發行、亞行、世行等國內、國際金融機構的溝通與對接,推廣產業鏈金融模式,加大對特色產業發展的信貸支持。

此外,方案提出加強組織領導、做好試點評估、加強宣傳引導等三項保障措施。(中新經緯APP)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