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吃了黑木耳後,7歲女孩進了ICU,多器官衰竭!到底什麼原因?

炎炎夏日,來一盤涼拌黑木耳

是很多人的「常規操作」

但浙江金華的雯雯(化名)一家怎麼也想不到

就是這盤家常菜

卻讓一家人身陷險境...

8月10日早上,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湖濱院區綜合ICU,7歲的雯雯躺在病床上,面容蒼白,身邊機器發出滴滴的運作聲。本來過了這個暑假,雯雯就要去讀小學了。

「雯雯的病情危重,7月31日送入我們醫院時,已陷入昏迷,經過搶救,目前全身多器官出現衰竭,不容樂觀。」浙大兒院兒童重症監護室副主任葉盛說。

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雯雯的媽媽也在搶救中,弟弟脫離了生命危險。為何一盤黑木耳會放倒一家人?

黑木耳下肚,一家全中招

7歲女孩昏迷、肝功能衰竭

7月27日中午,雯雯的媽媽拿起了泡發好的黑木耳,略微焯水撈起,加入調料,涼拌給兩個孩子吃。雯雯愛吃黑木耳,一下就吃了不少,弟弟不愛吃,只動了幾筷子。

一盤黑木耳下肚後,姐弟兩個照常玩樂。到了7月28日傍晚,雯雯開始出現嘔吐和肚子疼,精神變得萎靡,隨後,媽媽和弟弟也相繼出現相同癥狀。三人被送往當地醫院一查,肝功能指標超過正常幾百倍,醫生初步判斷,食物中毒

其中,雯雯的癥狀特別嚴重,入院後迅速出現昏迷和肝功能衰竭。如何對症下藥,當地醫院建議轉到省級醫院就診。

7月31日傍晚,雯雯被呼嘯的救護車送入浙大兒院湖濱院區綜合ICU。

為了幫助雯雯儘早清理體內的毒素,住進浙大兒院後,雯雯已經進行了四次全身血漿置換,每次1500毫升,且要進行連續血液凈化以保持體內水和電解質的平衡。

但是,體內毒素的殺傷力太強了,雯雯的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呼吸系統、血液系統功能漸次出了問題,全身臟器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損傷。

「一般情況下,四個臟器衰竭,死亡率就非常之高。」

目前,雯雯躺在病床上,採用呼吸器支持、血管活性藥物等醫學支撐維持著弱小的生命。

黑木耳長時間浸泡

會變「毒木耳」?

此前,溫州也發生過吃黑木耳中毒的類似事件,2015年6月,瑞安市民陳先生吃下泡發三天的黑木耳後,多臟器衰竭,後轉入ICU搶救。在ICU搶救了一個星期,陳先生才脫離生命危險。

而雯雯一家是將露天泡發兩天兩夜的黑木耳,焯水涼拌後食用的。

那麼,黑木耳長時間浸泡,到底有什麼問題,竟能致人於此?

接診的當天,葉盛就懷疑泡久的黑木耳內滋生了特殊的細菌:椰毒假單胞菌。「椰毒假單胞菌會產生一種叫做米酵菌酸的毒素,細菌雖然能被開水燙死一部分,但是細菌的產物在高溫下照樣生存。」 葉盛說,一旦不小心服入體內,米酵菌酸的潛伏期是24小到48小時,發病非常迅速。

患者初期僅有噁心、嘔吐、腹瀉、頭暈、全身無力等輕度癥狀,隨後可出現黃疸、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血尿、少尿、意識不清、煩躁不安、驚厥、抽搐、休克昏迷等癥狀。

患者一般不發燒,輕者1至3天自行康復,重症者2至4天死亡。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食物中毒當中,米酵菌酸中毒屬於毒性最強的一種,其死亡達到50%以上。

為了證明長時間浸泡的黑木耳到底能否產生米酵菌酸等毒素,浙江省疾控中心和金華市疾控中心分別在各自實驗室對中毒患者家裡剩餘的乾黑木耳開展了浸泡試驗。

浸泡1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檢出

浸泡2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檢出

浸泡5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檢出

從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的食物接觸史、中毒患者血液檢測結果和中毒癥狀,可以明確此次事件確實為米酵菌酸中毒,而這個元兇存在於女孩吃進嘴巴的黑木耳中。但是,黑木耳也很委屈:我是無辜的。

通過 「涉事」乾黑木耳及其長達5天的模擬浸泡試驗,可以證明:

1、「涉事」乾製黑木耳不存在毒素米酵菌酸汙染;

2、在保持良好衛生環境的情況下,黑木耳浸泡過程中很難產生毒素米酵菌酸;

3、患者食用的導致中毒的黑木耳,推斷與其家中特定外部環境有關,比如浸泡時周邊同時存在過期變質的食物,或浸泡容器未洗滌乾淨而殘留食物殘渣,而變質和殘留的食物殘渣會成為米酵菌酸形成的溫床;

4、由於這種特定的外部環境一般很難被模擬,所以普通消費者家中正常的黑木耳在短時間浸泡過程中產生米酵菌酸的可能性非常低;

5、分析省內外多次發生的類似中毒案例可以發現一個關鍵詞:過長時間浸泡。因此當天短時間浸泡的黑木耳基本不會產生導致中毒的量。

綜上分析,總結為一句話:保持良好衛生環境下的家庭正常浸泡的黑木耳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最後,劃重點時間到了——

1、建議每次隻短時間浸泡當餐食用量的木耳,不食用浸泡過夜的黑木耳。

2、黑木耳浸泡後如發現有異味或手摸感覺有粘液產生,請立即丟棄不可食用。

3、保持良好的廚房衛生環境,不留剩飯剩菜,及時洗凈餐具,不留食物殘渣。

點亮下方大拇指,給雯雯加加油,希望她早日康復!

編輯:王錦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