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自然》評2018年十大人物,賀建奎位列其中

Nature十大科學人物,圖片來自nature

編譯 | 周楊

責編 | 葉水送

12月18日,《自然》雜誌評選出了2018年最具影響力的十位科學家,從超導電性發現到基因編輯嬰兒,相關的學者均榜上有名。其中也包括了上個月在科學界乃至全球引發關注的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因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帶來的影響,《自然》雜誌評論他將為這個領域留下一個複雜的遺產(He will leave a complicated legacy),有科學家坦言,儘管基因編輯技術已顯示了治療人類疾病的潛力,但因此次事件,不論是經費申請、法規監管,還是公眾的支持,都令他們擔憂。

排在榜單首位的是年僅22歲的華人物理學家曹原(現為美國MIT博士生)。他發現了使石墨烯能夠在沒有電阻的情況下導電的方法,破解了困擾物理學界107年的世界難題。這一發現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該方法將會使能源的使用和運輸更為有效。

古遺傳學家Viviane Slon則做出了2018年最令人驚訝的發現之一,她在對大約9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進行DNA測序時,發現該遺骸竟是來自於兩個已經滅絕人種的結合——母親是尼安德特人和父親是丹尼索萬人。這項研究揭示了第一個、已知的人類混血兒遺骸。

物理學家Jess Wade為提高女性和有色人種在科學中的形象而當選今年的年度人物,她為包括女科學家在內的“弱勢”群體撰寫了約400篇維基百科條目。除此之外,Wade還通過演講為女性科學家發聲,並利用社交媒體還擊不當言論,她希望打破性別偏見,爭取科學界男女平權。

Robert-Jan Smits發起了全球令人關注的“S計劃”, S代表著“科學(science)、速度(speed)、方案(solution)以及驚歎(shock)”。這一計劃為科學論文的免費開放獲取(open access)做出了大膽努力, 在科學出版界已經掀起了波瀾。經Smits推動,目前16家資助機構簽署協定:要求到2020年,其資助的研究論文一經發表就應免費開放。中國對“S 計劃”也表示積極支持。

開放數據也是Barbara Rae-Venter工作的核心, Rae-Venter是一位退休的基因系譜學者,她利用公共基因組數據破解了40多年前的懸案,追查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加州犯下多起連環殺人和強奸案的“金州殺手”——約瑟夫·迪安吉多(Joseph DeAngelo),目前她已經為70多個案子提供了基因譜系方面的技術支持。

而天文學家,蓋亞衛星(Gaia )數據負責人之一Anthony Brown,長官了400人研究團隊,今年4月發布了飛船監測的第一組重要數據——551億字節(gigabyte),天文學家利用這些數據,可繪製銀河系的三維分布圖,從而幫助他們認識銀河系的演化。目前,蓋亞已追蹤了超過13億顆恆星的位置。蓋亞飛船由歐洲航天局於2013年送入太空,用以描繪銀河系中10多億顆恆星的精細位置。

與此同時,日本天文學家Makoto Yoshikawa牽頭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發起的隼鳥2號(hayabusa2)小行星探測計劃。隼鳥2號於2014年乘載火箭升空,預計明年1月將到達一顆水餃型小行星“龍宮”(Ryugu)收集岩石樣本,並將於2020年將采集到的樣本送回地球。

法國氣候研究員Valérie Masson-Delmotte則在今年10月針對氣候變化提出警告:只需十多年,地球的平均氣溫將會比19世紀中葉上升1.5攝氏度。她參與制定並總結發表了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特別報告,這份報告表示,氣候變暖將會加速生態系統變化,世界上大多數珊瑚礁將會滅絕,我們應該嚴格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而不是2攝氏度,否則地球的生態系統將面臨崩潰。而當下Masson-Delmotte面臨的壓力是,遊說各國讓溫度上升控制在1.5攝氏度來制定減排計劃。

馬來西亞新任能源、科學、技術、環境和氣候變化部長楊美盈(bee yin yeo),致力於減少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從而成為反對塑料汙染的有力聲音。自7月上任起,楊美盈全力開展馬來國內的環保工作。今年10月,楊美盈在馬來西亞國內推介2018至2030年一次性塑膠袋零使用藍圖,並向零售商、連鎖商店及連鎖餐館推行徵收汙染費。

最後,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在上月宣布一對已經經過基因編輯的雙胞胎女嬰誕生,全球科學界一片嘩然。由於基因編輯技術目前仍面臨種種風險,賀建奎在試驗中缺乏道德考量,此舉可能使嬰兒面臨潛在的風險。《自然》還披露MIT學者張鋒、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遺傳學家Mark DeWitt在得知賀建奎正在進行人類胚胎基因修飾的嘗試時,警告他不要進行這樣的試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者Jennifer Doudna也因他不是這一領域的學者,也拒絕了他此前的拜訪。

《自然》雜誌首席特寫編輯Rich Monastersky表示: "這份榜單涵蓋了今年各個科學領域的焦點事件,而這些事件再次促使我們直面永恆的生命之謎:我們是誰,我們從哪來,我們將要去向哪裡。”

注:此文的圖片來自Nature。

相關文章

NATURE'S10 Ten people who mattered this year.

http://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7683-5

更多內容:http://www.zhishifenzi.com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email protected]

商務合作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