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22位科學家強烈譴責,南科大稱不知情,賀建奎究竟在搞什麽?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基因編輯再次成為輿論風暴的中心,這次不是基因編輯胚胎,而是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

長官這一試驗的學者南方科技大學賀建奎

據媒體報導,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宣稱:中國一對基因經過修改的雙胞胎已於11月誕生,基因編輯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賀建奎對這基因編輯嬰兒的介紹

“我個人覺得這件事非常嚴重,對這件事感到非常震驚。”中國科學院從事基因工程技術研究的謝寒(化名)研究員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我覺得這件事還是有點太冒險了,有些草率。”中山大學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李飛(化名)教授表示。

26日下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國強、西川大學華西醫院蔡續雨、北京大學羅歡等122位生物醫學領域科學家發表聯合聲明稱,這次試驗只能用“瘋狂”來形容,並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

無法排除潛在健康風險

據賀建奎介紹,他的團隊採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修改的是CCR5基因,而CCR5 基因是HIV病毒入侵機體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

但在李飛看來,這次基因編輯臨床試驗還有一些科學上的問題沒有解決,比如存在引起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相關報導稱,在北歐人群裡面有約10%的人天然存在CCR5基因缺失。擁有這種突變的人,能夠關閉致病力最強的HIV病毒感染大門,使病毒無法入侵人體細胞,即能天然免疫HIV病毒。

@科技日報四問基因編輯嬰兒的微博話題截至目前已有500萬+閱讀量

“應該來說,是會降低一些患艾滋病的風險,但是這種基因編輯不能夠完全模仿CCR5基因的特異性缺失。”李飛說,人體的每個基因都有相應的功能,而且每個基因都有兩個拷貝,完全敲除與隻敲除一個拷貝的結果完全不同,因此,基因編輯對嬰兒會有一些潛在的健康威脅。而目前來看,這次基因編輯臨床試驗並沒有完全消除這樣的可能。

謝寒告訴記者,此前有研究在大樣本統計基礎上發現,CCR5基因突變會提高其他一些病毒感染風險和癌症的發病率。

謝寒補充說,儘管北歐人群裡面有約10%的人天然存在CCR5基因缺失,但是要考慮基因背景的特殊性,在中國人的基因背景下對CCR5進行編輯,會不會出現其他潛在健康風險,科學上仍無定論。

技術問題還未解決

雖然目前CRISPR/Cas9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應用進展飛速,但李飛告訴記者,這次基因編輯嬰兒的臨床試驗依然有很多技術上的問題沒有解決。

“這次試驗沒有任何相關資料顯示,它解決了嵌合體的問題。”李飛說。

據賀建奎介紹,這次基因編輯手術是在受精卵時期,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導序列,用5微米、約頭髮二十分之一細的針注射到還處於單細胞的受精卵裡。

但李飛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細胞在早期的時候,分裂特別快,這時很難確認這個細胞中基因的最終狀態是否跟下個細胞一樣。這樣一來,人就成了嵌合體,這本身就是不符合倫理的。

“第二個是效率問題,就是說有多少比例的細胞和基因被編輯了很難估判。”李飛解釋說,其中最需要注意的是脫靶效應,也就是說雖然目標基因是CCR5,但很難判斷其他基因是否會受到影響。

李飛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種效率在細胞階段是很難判斷的,因為沒辦法取出所有的細胞進行驗證,所以很難說到底有沒有脫靶。嬰兒出生後有可能是可以判斷的,但這時木已成舟,為時已晚。

倫理問題是最大爭議

公開報導顯示,這一基因編輯臨床試驗經過了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上述122位科學家的聯合聲明稱:“這項所謂研究的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形同虛設。”

蹊蹺的是,這家醫院就該基因編輯臨床試驗回應媒體採訪時表示:“這件事不屬實,我們沒有接受過相關資訊。”

而南方科技大學也發表聲明稱,此項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副教授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並不知情。

關於賀建奎副教授對人體胚胎進行基因編輯研究的情況聲明

今日,有媒體報導賀建奎副教授(已於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職,離職期為2018年2月—2021年1月)對人體胚胎進行了基因編輯研究,我校深表震驚。在關注到相關報導後,學校第一時間聯繫賀建奎副教授了解情況,賀建奎副教授所在生物系隨即召開學術委員會,對此研究行為進行討論。根據目前了解到的情況,我校形成如下意見:

1、 此項研究工作為賀建奎副教授在校外開展,未向學校和所在生物系報告,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

2、 對於賀建奎副教授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人體胚胎研究,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

3、 南方科技大學嚴格要求科學研究遵照國家法律法規,尊重和遵守國際學術倫理、學術規範。我校將立即聘請權威專家成立獨立委員會,進行深入調查,待調查之後公布相關資訊。

南方科技大學

2018年11月26日

科技日報記者聯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了解到,目前我國對此類研究采取備案製,需要到相關網站進行備案,但賀建奎所進行的這項基因編輯嬰兒手術並未備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未對此事進行回應。

謝寒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幹細胞生物學分會曾明確約定,不可以把修改過的胚胎移植入子宮。

國際幹細胞學會在2016年5月公布的《國際幹細胞學會研究指南》建議,所有涉及對人類胚胎進行人為操縱的研究,都應與利用人類胚胎建立幹細胞系的實驗一樣,接受特殊的“胚胎研究監督”程式。

《國際幹細胞學會研究指南》還呼籲,科研人員應繼續遵守在體外培養人類胚胎不超過14天的慣例。該指南支持在接受嚴格監督的前提下,在實驗室中對人類精子、卵子或胚胎進行基因編輯。但它同時強調:現階段不應將其應用於臨床。

“從倫理角度來看,這項研究處理得一塌糊塗。”謝寒告訴記者,實現該臨床手術的目標,其實根本不需要對胚胎進行基因編輯,完全可以通過編輯造血幹細胞實現。

近幾年,基因編輯技術在人類胚胎領域的應用頻繁掀起波瀾。

2015年9月,英國科學家向相關部門申請對人類胚胎基因進行編輯,並於2016年初獲得通過。其經過基因編輯的人類胚胎在14天內進行了銷毀。

廣州醫科大學研究人員在2016年4月公布的一項基因編輯研究則與此次基因編輯手術有類似之處。他們使用CRISPR技術對人類基因胚胎的CCR5基因進行修改,目的也是使其能夠抵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實驗結束3天后經過基因編輯的胚胎被銷毀。

“但是這次基因編輯嬰兒誕生,跟之前的倫理爭議相比,根本不是一個量級。可以說比之前嚴重100倍。”謝寒說,他已經可以預料到,很快國際上也會有鋪天蓋地的批評。他認為,這件事情如果處理不好,對中國整個基因編輯領域都是一個災難。

李飛則表示,目前基因編輯技術飛速發展,但在全球範圍內,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是明顯滯後的。

(科技日報記者張佳星對此文亦有貢獻。應受採訪者要求,文中李飛、謝寒均為化名)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注明外均來自網絡

編輯:朱麗

審核:管晶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