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為什麼不好好吃飯?

遺傳。

有些孩子天生食慾好,吃什麼都香,吃的速度也比較快,像爸爸或媽媽;有些孩子吃飯「秀氣」,食慾不那麼旺盛,吃得也慢一些,但咀嚼仔細。

這種個體差異是與生俱來的。這就提醒父母在飲食上既要尊重差異,又要注意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制定科學的有針對性的養育計劃,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行為習慣。


心理。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生長速度不一樣,1歲以前是生長高峰期,為滿足生長髮育的需求,相應增加進食量。進食技能也隨著年齡和食物質地的改變,經歷從吸吮到咀嚼的進化。

另外,孩子的食慾也是受中樞神經系統影響的,如吃飯時寶寶精神緊張、家長催促、斥責,情緒壓抑或在應激情況下孩子往往食慾差,進食較少,甚至食後嘔吐。所以,吃飯必須有一個溫馨的環境、愉悅的心情和美味的膳食。

消化。

孩子消化系統的發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般來說,嬰幼兒對從未進口的食物需要嘗試15次左右才能接受。因為這個原因,兒童時期拒絕進食新食物的現象很普遍。

隨著年齡的增長,該現象明顯改善。當然,口腔和胃腸的適應能力也存在個體差異,父母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培養孩子的好食慾。

感知覺。

兒童的味覺功能存在差異,有的孩子偏愛某些食物,而不喜歡甚至拒絕另一些食物,父母要尊重個體差異,不能攀比,也不能逼迫寶寶吃你認為有營養的東西。

否則,時間長了,寶寶吃飯會沒食慾,食物含在口中不咀嚼也不吞咽,對硬的食物咀嚼吞咽不協調,甚至嘔吐。

教養環境。

父母缺乏科學教養的常識,對孩子溺愛、嬌慣、我行我素、零食不斷,漸漸敗壞了孩子的胃口。豈不知,好的飲食行為是兩歲以前養成的。

有些家長總嫌孩子吃飯不利落,因此孩子大了還不讓孩子自己吃,這實際是剝奪了小兒自己吃飯的樂趣,會讓孩子覺得吃飯是家長的事,並妨礙了自己玩遊戲。

更多顧問tel:18137125872微信ertuishijia008或關注微信公眾號「兒推世家集團」了解更多動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