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信用債違約"警報"頻傳 兆債基八方調研急"排雷"

  對於規模高達1.7兆元的債基來說,今年以來上百億元的信用債違約,貌似只是大海裡泛起的一朵小浪花,但這依然令基金經理們坐立難安。信用風險的無規律隱藏,讓他們深切感受到“暗箭難防”的心驚肉跳。

  譬如今年以來債基跌幅最深的中融融豐純債A,因為踩雷“14富貴鳥”債券的違約,截至5月12日,今年以來的淨值跌幅高達47.96%,規模更是急速縮水。而北京某基金公司旗下債基業績集體下跌,也被業內認為可能是踩雷多隻債券違約所致。這些個券風險的爆發往往急速而迅猛,輕而易舉地擊穿了基金經理的風控,基金只能黯然吞咽苦果。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面對信用債風險的無規律爆發,公募基金行業正在加大調研力度,以求盡可能提前“排雷”。統計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的企業債總金額達到4646.4億元,如果剔除同業存單,企業債佔據公募基金投資債券資產的比例達到約18%,這個體量足以引起基金業的高度重視。

  與此同時,基金經理也在積極開拓新的債券投資領域。去年以來大幅擴容的可轉債,就成為他們眼中新的投資“藍海”。

  踩雷代價巨大

  因為重倉的信用債違約,部分債基今年以來的跌幅之深,讓習慣於認為債基是“金飯碗”的基民大跌眼鏡,也令公募基金業壓力倍增。

  統計顯示,截至5月12日,共有164隻各種類型的債券型基金今年以來業績虧損,其中,淨值跌幅超過5%的有18隻,超過10%的則有8隻。業內人士指出,綜觀這些跌幅較深的債基的淨值走勢圖,其淨值往往在某一時點出現陡然下行,結合該時點附近的信用債違約情況,可以判斷,這些債基虧損的根本原因,就是由於重倉了違約的信用債而被迫大幅下調估值。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這些業績跌幅較深的債基普遍規模較小。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12日,18隻今年以來跌幅超過5%的債基中,僅有5隻規模超過1億元,跌幅超過10%的債基中,則僅有2隻規模超過1億元。而在這18隻債基中,規模最小的僅有100萬元左右,實屬於瀕臨清算的基金。而規模小,意味著債基抵抗風險的能力較弱,一旦踩中一個信用債違約的“雷”,業績就會急劇下滑。

  不過,整體而言,目前信用債違約對債券型基金的業績影響並不大。根據統計,截至5月12日,雖然有164隻債基今年以來虧損,但隻佔到納入統計的1737隻各種類型債基總量的9.4%。換句話說,即今年以來,超過90%的債基實現了正收益。一方面,這是因為目前信用債違約的體量有限;另一方面,則是大多數債券型基金對風控較為重視,信用債的個券配置開始分散,單個債券違約對淨值的影響不明顯。

  但公募基金業仍需未雨綢繆。根據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最新發布的《2018年4月債券市場風險監測報告》,4月份違約債券4隻,違約債券總面額為38.5億元;2018年累計違約債券15隻,違約債券面額128.64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25%和33.58%。同時,債券市場信用利差擴大,5年期AA級信用利差為214BP,較上月末擴大21BP。與此同時,存量信用債隱含評級調整仍然以下調為主:中債估值的公司信用債中,隱含評級調整債券224隻,其中下調145隻;隱含評級調整涉及發行主體為57家,其中下調48家,排名前四的行業為製造業、金融業、建築業和綜合。

  一位純債債基的基金經理指出,在風險頻頻爆發後,債券市場出現了“良幣驅逐劣幣”的現象,低資質的主體通過債券市場融資的難度不斷加大,這就有可能導致部分主體資金鏈斷裂,從而波及這些主體此前發行的存量信用債。因此,投資者需要格外警惕那些個券佔基金組合比例較高的債基,如果這類個券遭遇了評級下調乃至信用違約的風險,很有可能導致債基淨值較大的下跌。

  密集調研防風險

  根據一季度末的數據分析,公募債基配置最重的是金融債,總量達到9553.2億元,其次是企業短期融資券和企業債,前者總量為5413.6億元,後者總量為4646.4億元。從理論上而言,信用風險最大的是企業債,但其他債券類型也存在違約的潛在風險。

  上海某基金公司固定收益總監指出,對於持有債券的基金產品而言,目前最大的風險,是債券違約爆發的“無規律性”。他認為,從目前已經出現違約的各種信用產品來看,涉及行業較多,且部分企業在風險爆發之前,財務報表的數據毫無先兆,這讓基金經理們難以控制個券的風險。在此背景下,主動走出去進行實地調研,成為基金公司債券投資的必修課。

  而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許多債基的基金經理都表示,通過各種管道來了解個券的真實基本面,才是最有效的風險控制方法。在他們看來,資訊披露不充分甚至是資訊披露違規,是目前許多個券存在的通病,在辦公室裡研究財務報表已經很難真正了解企業的償債能力,必須通過各種形式的實地調研才能獲取真實數據,做出正確的判斷。“與股票投資注重企業業績成長性不同,債券投資注重的是扎扎實實的現金流,這才是真正無風險的償債能力。但單純從企業定期報告中很難獲取動態資訊,而在風險不斷出現的背景下,再不走出去調研,是無法有效實現風險控制的。”某基金經理對記者說。

  需要指出的是,在全社會去杠杆進入攻堅階段的當前,許多個券的風險並不僅僅來自於企業自身,還包括股東和關聯方的資金鏈斷裂甚至是對外擔保風險爆發。重陽投資表示,由於此前多年信用條件整體寬鬆,企業盲目擴張的衝動較強,積累了大量債務,借新還舊是這些企業維系債務鏈條的最重要手段。2017年以來,在各項去杠杆政策的推動下,全社會信用條件不斷收緊,股票、債券和信託再融資都變得更加困難,特別是今年以來信託和非標等銀行表外融資管道大幅收縮。在外部現金流流入受阻的情況下,高度緊張的資金鏈條就變得非常脆弱,信用違約發生的概率大大上升。

  在此背景下,基金經理的調研就需要覆蓋更多的層面,不僅需要深入了解個券所處的行業發展階段、個券現金流的真實狀況,還需要了解個券各種隱性的“風險點”,尤其是來自於大股東和對外擔保的風險。很顯然,這種調研的深度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基金經理的工作量無疑大大增加。業內人士表示,在債券風險此起彼伏的時候,個券的調研能力將會逐漸成為考驗基金公司投資實力的一種體現,而這,會進一步加劇公募基金行業的分化。

  博時基金固定收益總部研究主管陳志新就指出,公募基金主要還是加強信用基礎研究工作,對行業和主體要有長期密切的跟蹤,對於一些基本面有一定瑕疵的主體要能夠有及時的分析和判斷,而且目前一些爆發風險的主體主要問題集中在資金鏈斷裂或者現金流緊張方面,可以針對目前的特性對這類主體進行重點排查,有效規避相關主體的信用風險。

  轉戰可轉債“藍海”

  基金經理在謹慎提防信用債投資風險的同時,也在積極開拓新的債券投資領域。去年以來大幅擴容的可轉債,就成為他們眼中新的投資“藍海”。

  銀河基金固定收益部總監韓晶就表示,在固定收益投資方面,最看好可轉債下半年的投資機會。她指出,通過兩年多的估值壓縮,目前可轉債市場估值水準已經接近2014年牛市之前的低位水準,繼續下跌的太空較小。同時,可轉債的股票屬性賦予其高彈性。此外,防範風險仍是今年投資的重點,而可轉債能夠提供一定的安全墊,轉債在持有到期的情況下能發揮債券屬性,獲得一定的票息收益,“攻守兼備”的特徵十分突出。

  興全可轉債基金經理張亞輝則表示,可轉債是今年投資的價值藍海。他認為,今年權益資產的波動將加大,債券信用風險較大,利率還未看到趨勢向下的階段,不少轉債估值壓縮導致標的接近面值,介於兩者之間的可轉債投資則是進可攻,退可守。

  事實上,債基已經開始大踏步進入可轉債投資市場。基金一季報數據顯示,基金在可轉債上持有規模達到420.52億元,加倉規模達到130億元,市值增幅為45%,這也是可轉債歷史上第二個增持金額超過100億元的季度。而從環比增長來看,可轉債以44.67%的增幅位居債券類資產配置增長首位。

  而相較於目前的信用債,可轉債讓基金經理們更放心的一點是其發行門檻較高,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用風險。一位基金經理指出,能發行可轉債的上市公司一般基本面較為健康,且債券償付能力不錯,即便公司出現了業績下滑等基本面走壞的趨勢,可轉債的投資者還有博弈回售條款和下修轉股價的機會,相較於信用債,止損和套利的手段更為靈活。

  從近期可轉債的走勢來看,儘管A股市場繼續震蕩,許多可轉債的正股表現不佳,但這種博弈預期的存在,依然支撐著可轉債的強勢。統計顯示,截至上周五收盤,納入統計的67只可轉債中,有62隻處於溢價狀態。這表明,這些可轉債的交易價格高於其實際的轉股價值,隱含了一定的看漲期權。但需要關注的是,在這62隻溢價狀態的可轉債中,有多達20只可轉債溢價率超過30%,其中,有12隻的溢價率甚至超過50%,市場的博弈心態十分濃厚。

 

責任編輯:陶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