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了變酷,花式解雇?百年老店 IBM 5 年裁掉2萬老員工

作者丨田曉旭、小智

近日,IBM 前人力資源副總裁阿蘭·瓦爾德 (Alan Wild) 在一樁年齡歧視訴訟中的證言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為了吸引千禧一代,讓公司看起來和 Amazon、Google 一樣酷,一樣新潮,IBM 在過去幾年裁掉的員工數量高達 10 萬人。”

1

IT 界裁員從來沒有謠言?

一兩年前的中文 IT 界,裁員從來不是一個值得擔心的問題。彼時不管是用何種編程語言,研究哪個技術方向,PC 端還是移動端,你都能輕鬆地找到一個待遇上佳的增刪查改的工位。現在,一切都變了。

前有甲骨文裁員中國區的研發團隊,後有思科傳出的上海裁員流言,外資企業也不再是溫床。IT 界的裁員從來沒有謠言,存在的懸念只在於何時官方宣傳,賠償幾何,何故為之。

在諸多的科技公司中,百年老店 IBM 的裁員之路,非常值得研究。

2

為了變酷,花式“解雇”:IBM 5 年裁掉 2 萬老員工

據彭博社報導,目前 IBM 正面臨多起多起裁員老員工的指控,包括 2019 年紐約曼哈頓的一樁集體訴訟案,和 2018 年分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德克薩斯州提起的個人民事訴訟案。

紐約曼哈頓的集體訴訟文件中顯示:IBM 從 2014 年開始修正公司內部的老員工比例,解雇老員工,並雇傭千禧一代的員工來替代老員工,低薪、經驗較少的千禧一代員工取代高薪、經驗豐富的老員工,勇於接受新事物的員工取代風格固化的員工。IBM 谘詢部門甚至還為此專門做過調查報告,得出了“千禧一代通常比嬰兒潮一代更有創新,更能接受新技術”的結論。

為什麽要裁員老員工呢?IBM 前人力資源副總裁阿蘭·瓦爾德 (Alan Wild) 稱:“有著 108 年歷史的藍巨人遇到了人才招聘問題,決定採用一種方法向千禧一代展示 IBM 並不是一家“老古董”公司,而且要讓公司看起來是一家與 Google、IBM 類似的“既酷又新潮的公司”。為了做到這一點,IBM 在過去幾年通過不定時裁員 (rolling layoffs) 的方式裁減了大部分老員工。”

裁撤老員工本身就已經很叫人心寒了,但是 IBM 在裁員過程中的各種操作更是叫人難以接受。據外媒報導,最近幾年 IBM 通過以下方式裁撤了大部分老員工:

即使老員工工作表現突出,也會被 IBM 列為裁員對象,而且會以不熟悉某種技術為由排擠老員工;

IBM 會通過種種措施鼓勵員工自己辭職,將裁員變為退休,以此來減少裁員數量;

一面鼓勵裁員對象申請其他職位,一面暗中慫恿經理不要接受他們,同時還要求許多員工培訓接班人;

和老員工溝通稱他們的技能已經過時,將他們轉為非正式工(類似於勞務派遣工),但老員工仍然從事之前的工作,收入和福利卻大不如前。

2018 年 3 月,新聞調查網站 ProPublica 發布了一份深度調查報告,該站記者拿到許多 IBM 內部文件,發現IBM 在過去 5 年大約裁掉了 2 萬名 40 歲以上的美國員工,約佔被裁美國員工總數的 60%。一位 61 歲的老員工喬納森·蘭利在訴訟中表示,他已經在 IBM 供職 24 年多,被解雇的原因是年齡問題。

IBM 前人力資源副總裁阿蘭·瓦爾德在民事訴訟中的證言也間接印證了 IBM 裁員之多,“IBM 在短短幾年時間內裁掉了 5 到 10 萬名員工。”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 2018 年年底,IBM 的全球員工總數為 350600 人,自 2013 年以來下降了 19%,創 6 年新低。

3

對齊 Google?Google 都賠了 1100 萬美元

IBM 裁撤老員工是為了向 Google 等新潮公司看齊,但其實 Google 自己也被求職者控訴歧視年齡大的員工。

據了解,200 多名求職者對 Google 提起了集體訴訟,稱 Google 在招聘過程中歧視 40 歲以上的求職者。該集體訴訟的發起者軟體工程師謝麗爾·菲樂克斯稱,在 7 年多的時間裡,她曾 4 次應聘 Google,儘管她擁有“高度相關的資質和編程經驗”, 但由於年齡原因都遭到了拒絕。她認為 Google“系統性地歧視”年長的求職者,截至 2013 年,谷歌員工的年齡中位數為 29 歲,而計算機和數學領域的美國員工的平均年齡為 41 歲。

2019 年 7 月 23 日,根據外媒報導,Google 與訴訟者達成和解,並同意支付 1100 萬美元的索賠要求,參加集體訴訟的原告共有 227 名,平均每人可獲得超過 3.5 萬美元。和解協議還要求谷歌的母公司 Alphabet 就年齡歧視問題對員工和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並成立一個委員會,關注招聘年齡多樣性的問題,確保求職者的投訴得到充分調查。

雖然 Google 與多位求職者已經和解,但是 Google 否認關於年齡歧視的指控,拒絕求職者的原因並非是年齡,而是求職者沒有展現出該工作崗位應具備的技術能力。

事實上,IBM 也遭受過類似的指控。來自 ProPublica 的 Peter Gosselin 和 Ariana Tobin 在 2018 年對 IBM 的年齡歧視問題進行了調查。他們發現,從 2014 年左右開始,IBM 試圖通過用年輕員工取代老員工來重塑自我。一位名叫 Ed Kishkill 的 60 歲系統工程師收到了一份裁員通知,他有三個月的時間在 IBM 另找其他工作。儘管他有數十年的經驗,但仍然被其他所有部門拒絕。在 ProPublica 發布調查報告時,Kishkill 正在擔任 Staples 的店員。

4

出售業務、頻繁收購、全球裁員,IBM 激進的業務轉型之路

縱觀近年 IBM 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出其出售業務、頻繁收購、全球裁員等手段,目的顯而易見,那就是盡快重組公司,迎合新競爭環境下的市場需求。而這其中的一個特點就是,弱化硬體、強化軟體。

2004 年 IBM 宣布以 12.5 億美元出售 PC 業務給聯想;此後,IBM 再度牽手聯想向其出售低端伺服器業務……IBM 主動降低在硬體領域的投入是為集中精力向軟體和服務業轉型,IBM 發言人也表示,裁員計劃並不影響 IBM 的員工總數,因為 IBM 還會在雲計算等熱門領域進行招聘和收購。

2019 年 7 月,開源史上最大交易——IBM 340 億美元收購紅帽的案子塵埃落定,紅帽這家開源企業軟體製造商將成為 IBM 混合雲部門的一部分,一起構建領先的混合雲提供商。分析師表示:

在收購 Red Hat 之後,投資者或許會對 IBM 的財務狀況有更好的理解,一個積極的影響是,這場交易有可能讓 IBM 實現轉型,因為 Red Hat 能夠顯著擴大 IBM 的能力和客戶範圍。”

對於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熱門市場,IBM 關注已久。這背後頻繁的並購、裁員、再並購,一系列舉措都是為其業務轉型做鋪墊。

作為一家百年老店,IBM 的企業轉型之路值得深思。而在這廣泛的裁員背後,IBM 被裁員工的類型同樣值得軟體行業從業者深思。

5

大齡程序員,敢問路在何方

軟體行業的從業人員相對年輕。谷歌和亞馬遜員工的年齡中位數為 30 歲,而美國工人的年齡中位數為 42 歲。2018 年,Stack Overflow 對全球 100,000 名程序員進行的調查發現,有四分之三的人未滿 35 歲。Hacker News 上有一個帖子問道:“老程序員都去哪兒了”?30 多歲的開發者焦慮地稱自己為“老年人”。

老程序員必須保持他們的技能與時俱進,在不斷變革的行業中與時間賽跑。程序員想要留在技術行業但又不從事具體的技術工作,其中的一種方式是成為管理者。而在中國,關於 34 歲以後不做管理就乾不了程序員這一行的爭論一直十分熱鬧。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管理。一位大齡程序員表示,“管理者需要具備個性特徵,我是一個內向的人,解決技術問題才是我最感興趣的”。另一位大齡程序員表示自己曾經做過一小段時間的經理,那段時間讓他感到很不適應:“我知道自己可以很好地完成一份工作,但我不知道該如何讓其他人也這麽做”。

作為成為管理者的替代方案,谷歌、微軟和其他大公司提出了“個人貢獻者(IC)發展路線”,這是高級工程師的職業發展階梯,與管理者階梯平行。IC 發展路線讓工程師可以在不放棄自己喜歡的工作的前提下順著資歷的階梯往上走。

但這種發展路線即便在矽谷也還處在不斷的試錯當中,中國 IT 界能借鑒的經驗不多。但好消息是,對於程序員的需求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不僅不會降低,反而會持續提升。中文 IT 界足夠年輕,時間會解決所有問題,世界將會更加歡迎大齡程序員。

決定程序員是否具有優勢的,是思維能力,是解決問題的框架,是快速學習,是自我管理,是創新與創造,是這些應用流程方面的能力。而這些,都需要時間的沉澱和項目的歷練。這正是大齡程序員的優勢:他們的閱歷、思維、解決問題的框架往往都得到了充分的歷練和實踐的檢驗,遇到問題時能夠更快找到更合適的解決方案,先人一步在頭腦裡創造出最終的形象(第一次創造),然後在充分思考後用代碼實現出來(第二次創造)。

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知識積累,年長的程序員能夠將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術語,他們能夠充當與非編程世界相連接的橋梁。

不久以後的大齡程序員,可能不再是尾大不掉的“雞肋”,而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點個在看少個 bug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