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的通脹目標要廢除?“安倍經濟學”遭奠基人挑戰

要不要放棄2%的通脹目標,已在日本社會引發了極大的爭議。

最新加入質疑陣營的是安倍特別經濟顧問浜田宏一(Koichi Hamada),日前他明確表示,日本央行可以放棄2%的通脹目標或者推遲至充分就業時。在他看來,2%的通脹目標並非絕對重要,因為從人們的生活成本來看,更可取的是讓物價下跌而不是上漲。“央行完全可以決定更合理的通脹水準。”浜田宏一表示。

在2012年第一屆首相任期中,安倍晉三就拋出了以寬鬆貨幣政策、擴大財政支出以及結構性改革為核心的“安倍經濟學”。2013年1月,日本央行確定其通脹目標為2%。在日本和許多其他發達經濟體看來,每年價格上漲2%被認為是鼓勵企業投資和消費的最佳選擇。此外,2%也被認為足夠低,以避免引發失控通脹的風險。

如今,七年已過,對於“安倍經濟學”的效果,仍然毀譽參半。尤其是在“安倍經濟學”中佔有重要位置的超寬鬆貨幣政策,依然由黑田東彥所主持的日本央行堅定地執行著。但七年來,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所關注的通貨膨脹率指標遠未達到安倍期望的2%的目標水準。

世界主要國家的央行,比如美聯儲、英國央行和歐洲央行都將其通脹目標設定在2%左右。然而,對於該數字的追求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日本那樣充滿執念。

通脹多年不達標

目前已83歲高齡的浜田宏一,在出任安倍的特別經濟顧問前,是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本經濟。授課之餘,他還積極參與日本大藏省、通商產業省等政策委員會的政策制定。“安倍經濟學”問世伊始,浜田宏一積極建言獻策,被譽為“安倍經濟學的奠基人”。當時,他認為日本經濟不振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還不夠寬鬆。

如今,這位“安倍經濟學”的理論奠基人卻與日本央行多年來踐行的政策針鋒相對,不禁讓人為“安倍經濟學”的未來捏一把汗。就在浜田宏一發表上述言論前夕,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依舊老生常談地表示,兩年內,在寬鬆貨幣政策的刺激下,日本將實現2%的通脹,以結束20多年來日本經濟通縮以及滯脹的狀態。

這已不是浜田宏一第一次與黑田東彥激辯“安倍經濟學”了。作為安倍經濟學的踐行者,黑田東彥一直認為,日本目前沒有理由,也沒有計劃退出現行寬鬆刺激的貨幣政策,“日本經濟和物價均面臨下行風險,要達到2%還有相當長的距離”。同時,黑田東彥認為,2%的通脹目標可以作為就業市場再次惡化或日元大幅上漲時的“安全閥”,畢竟日本出口導向型的經濟模式正在全球貿易格局動蕩中接受考驗。

日本政府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日本核心CPI(包括油品,但剔除生鮮食品價格)較上年同期上升0.8%,略高於去年12月的0.7%。但這一數據仍然距離“安倍經濟學”所要求的2%的目標相去甚遠,由此也強化了日本央行繼續堅定寬鬆政策的預期。同期公布的日本財務省貿易統計速報顯示,1月日本出口額同比下降8.4%,貿易收支赤字達1.4152兆日元。這是日本出口連續兩個月出現下降,同時也是日本連續4個月出現貿易收支赤字。

對於日本通脹率多年不達標的原因,日本第一生命研究所(Dai-Ichi Life Research Institute)首席經濟學家新家義貴(Yoshiki Shinke)表示,對日本央行來說,多年來,通脹率的上升幾乎完全由能源成本帶動,“其他商品的價格漲幅不大,日本的消費並不強勁,因此企業很難提高商品價格。”

此外,新家義貴認為,除了一系列自然災害,近來全球範圍內的貿易衝突擾亂了日本產業的供應鏈和工廠產出,這可能會抑製家庭增加可自由支配的支出,從而抑製私人消費。再加上老齡化現狀日趨嚴重,鼓勵日本民眾自掏腰包,可能沒有安倍政府想象的那樣簡單。

日本媒體的最新調查顯示,超過40%的日本企業認為,日本央行需要三年多時間才能實現2%的通脹率目標。超過25%的企業認為,這一通脹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

除了通脹,這些領域還不錯

儘管日本距離2%的通脹目標依舊遙遠,但多年來的實踐,並非乏善可陳。

從經濟增長來看,2013年至今,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每年的實際增長率分別為2.0%、0.3%、1.2%、1.0%、1.7%以及0.7%。雖然這個速度與美國近幾年超過2%的平均增速相比遜色不少,但考慮到日本勞動力人口不斷萎縮的現狀,日本經濟其實已在過去6年實現了平均1.1%的增速。

此外,充分實現就業是衡量經濟增長的目標之一。日本總務省2月1日發布的報告顯示,日本2018年平均失業率為2.4%,比上一年下降0.4個百分點,是1992年以來最低水準。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2018年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在日本,每100位務工者可以選擇的職位多達161個,創下自1973年來的最高值。尤其在去年12月,該比例更是達到頂峰,每100位務工者有163個職位可以選擇。當前,日本勞動力市場需要全職工作的崗位,已大大超出了尋找工作的失業者。

在量化寬鬆方面,日本央行通過購買國債等方式,積極向市場投放貨幣。日本央行1月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末,日本的貨幣供應量為504.22兆日元,比2017年年末增長5.0%,連續12年刷新歷史最高紀錄,是安倍經濟學初始階段(2012年12月底)的4.4倍。日本央行量化寬鬆的力度,已遠遠超過了美聯儲和歐洲央行。這也導致日本央行已經成了日本政府最大的債主,持有僅40%的日本國債。

此外,日元貶值也是寬鬆貨幣政策直接支持實體經濟的有效方法。日本出口企業海外銷售即使不增加,也可以通過日元貶值實現以日元計價的銷售和利潤增長。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結合日本企業利潤的增長,推動了日經225指數的持續增長。在過去六年裡,日經225指數累計增長超過150%。股市的財富效應帶動了日本家庭金融資產的增加,私人投資也累計增長超過18%。

無論上述經濟數據如何搶眼,天量的貨幣投放卻依舊沒有幫助日本政府實現2%的通脹目標,已成為“安倍經濟學”當前最難邁過的一道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