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曹中銘:不能成為“套現場” 須進一步規範重要股東減持行為

  文/專欄作家 曹中銘

  像寒武紀2020年上市,上市以來一直持續虧損,但其相關股東的清倉減持卻不受任何影響,這顯然是非常不公平的。

  近期,科創板公司寒武紀相關股東的清倉式減持,以及其實控人承諾不減持引起市場的高度關注。其實,根據減持新規,由於寒武紀連續多年虧損,其實控人並不具備減持資格,因此,所謂的承諾不減持只不過是一場秀而已。但是,對於其相關股東的清倉式減持行為,個人以為有進一步規範的必要。

  根據寒武紀發布的公告,從今年2月份至9月份,寒武紀多家股東多次實施清倉式減持,累計套現超過40億元。眾多股東清倉減持,既與寒武紀今年以來股價出現大幅上漲有關,也與其業績持續虧損讓眾多股東看不到前景有關。

  但是,作為上市公司股東,其清倉式減持對市場、對投資者的影響卻是不可抹殺的。股東清倉式減持雖然是其權利,但無形中也會影響股價的穩定,並打擊其他投資者的持股信心。而且。相關股東的清倉式減持行為,也容易在市場上引發“羊群效應”,因此也有可能對整個市場的穩定產生負面影響。

  曾經,創業板由於民營企業較多,且相關股東減持積極而被市場解讀為“套現板”。目前從科創板的減持情況看,大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態勢。而且,由於科創板在整個滬深股市各板塊中的估值更高,因而也更容易引發相關股東的減持甚至是清倉式減持的衝動。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更多企業掛牌,也意味著資本市場今後面臨著更多股東的減持壓力。目前對資本市場的抽血行為,除了新股IPO、上市公司再融資、印花稅等外,相關股東的減持行為同樣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近些年來,滬深股市欲振乏力,三大指數持續低迷,顯然也與上市公司相關股東的大肆減持是分不開的。畢竟,因減持從市場上抽走的“血”,基本上不會再重回市場,這也是滬深市場常常面臨著資金面壓力的一大原因。

  為了規範上市公司相關股東的減持行為,證監會等監管部門也是頒布了多方面的舉措。從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到董監高等,都進行了約束。但很顯然,這些都還遠遠不夠。這也是證監會在今年8月27日晚發布《進一步規範股份減持行為》(下稱“減持新規”)的原因。

  根據減持新規,破發、破淨、現金分紅不達標的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減持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即使是經過修訂後,大宗交易須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但個人以為,這一切都還遠遠不夠。

  像寒武紀2020年上市,上市以來一直持續虧損,但其相關股東的清倉減持卻不受任何影響,這顯然是非常不公平的。雖然資本市場為創業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提供了退出通道,但在其投資的企業實現盈利前,通過資本市場退出,其減持行為無異於“割韭菜”。

  不僅如此,企業上市時,存在大量的持股低於5%的股東。因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短板,這類股東在減持股份時是不受任何影響的。但由於其大量存在,其減持對市場的影響也是可預期的。然而,這類股東的減持,卻不受任何的限制,這顯然是值得商榷的。

  因此,進一步完善相關股東的減持行為,既要限制虧損企業相關股東的減持,也要對持股5%以下相關股東減持進行必要的限制。比如可規定,虧損企業股東每年減持股份不得超過其持有股份的10%;其他持股低於5%的股東,每年減持股份不得超過總股本的1%。如此,既可防止像寒武紀股東清倉減持行為,也能防止其他股東的大肆減持行為。

  (本文作者介紹:獨立財經撰稿人 在三大證券報等多家媒體發表文章數百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