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陳情令:世家子弟皆需佩劍,從文化角度看我國古代的劍

看過陳情令的朋友想必對於藍湛的避塵劍都不會陌生,劇裡的各世家子弟都以佩劍為最大禮儀,魏無羨出席宴會因沒有佩劍,就被各世家指責不講禮儀,沒有家教,肆意妄為,除此之外,仙門百家都認為,天下大道,唯有劍道是正道,魏無羨之所以被人喊打喊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拋棄劍道轉修詭道,可見,劍,這一在我國的文化與社交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物件,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劍器在我國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陳情令》劇照

什麽是劍

《釋義·釋兵》:“劍,檢也,所以防檢非常也。”

劍的本義是用以防範非常的防身衛體武器,在古代主要用於近戰刺殺和劈砍,又叫直兵,是一種尖刃冷兵器,脫胎於矛形刺兵及短匕首,形製極為短小,其尖鋒,屬雙刃有短柄的兵器,劍屬於非軍事鬥爭中的主要兵器。俗稱“百兵之君”“短兵之王”“百刃之君”,根據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劍出現在西周時期。

寶雞竹園西周柳葉青銅短劍

只是那個時候的劍更多的是作為一種近身防衛型武器,但是中國人是一個非常注重意境的民族,任何東西,隨著時間的流逝,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會被中國人賦予文化的的意義,就比如看到月亮就會想到故鄉,看到柳樹就會想到留下,劍也不例外,這些被中國人的賦予的文化意義,其實也反映了中國人的精神寄托。

春秋戰國與劍文化發展研究

春秋戰國軍事武術的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是諸侯爭霸的大動蕩時期,也是我國劍文化得到全面發展的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平王東遷致使周天子的勢力一落千丈,王權衰落。導致諸侯競相爭霸、群雄角逐,因諸侯國之間不斷的兼並戰爭引發的戰爭的需要催動了軍事武術的發展,為了適應戰爭中軍士們作戰的需要,劍作為與長兵以及護身武器所配合使用的短劍,其近身防衛型武器的優勢日益顯露,成為軍士隨身攜帶的必備武器。劍的軍事用途在這一時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成為春秋戰國時期的主要短兵器。劍的軍事用途在這一時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東周式短劍

劍的形製與鑄造

春秋戰國時期,可以說是劍的時代,史載名劍,在這一時期輩出。這是劍術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一時期不論是從劍的形製,還是鑄劍工藝都出現了極大的發展。

劍器專家李清晨曾經在其文章中指出:

“戰爭形式的變化導致劍成為戰場的主要兵器,由於戰爭頻繁,兵種更新,劍在戰場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成為主要的兵器,劍的品種,形製,數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再加上冶鐵技術的出現,大批的鑄劍工匠大顯身手,以高超的鑄劍工藝,鑄造出質地優良、造工精美、鋒利無比的劍器。”

西周時期,劍通常來說都比較短,一般只有30厘米左右,形體較短,劍臘狹,呈長尖三角形,扁莖,沒有明顯的脊,只是稍微隆起而已,有的具有紋飾。而春秋時代的劍一般在 50cm 左右,個別也有 60cm 稍長者,到了戰國時期,劍長則在 70~100cm 之間或稍長者,劍身明顯變長,劍身長短的變化,帶動了劍的技藝的變化。與西周時期相比,這一時期的劍形製的特點是,劍身明顯的增長,鋒刃銳利、劍從較寬、劍格厚寬;劍較重、劍跟厚、劍脊直、截面菱形。

青銅劍各部分名稱

除了形製不一樣外,鑄造工藝也有所不同,西周時期,青銅劍的錫含量較低,大概在11%左右,到了春秋時期,青銅劍的含錫量略有增加,達到 11%~14%,開始降低銅的含量,與此同時,開始在鑄劍時加入鉛,且鉛的含量較高,在 4%~13%之間;到了戰國時期青銅劍錫的含量相對於春秋時期又有所增加,在 14%~19%之間,此時的劍具有較高的硬度和抗拉強度,延伸率降低,而鉛含量則減少到 1%~7%之間。

“關於劍的種類及形製,吳國青銅劍在古代兵器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種類主要有短劍、扉耳劍、窄格無箍劍、寬格有箍劍、扁莖劍等,對東周時期南方各國乃至中原地區的兵器產生了重要影響。”

到了戰國後期,由於生產力的進步,冶鑄技術進一步發展,鐵劍開始出現,劍的鑄造業開始出現了多元化趨勢。王文文在其研究中提出:

春秋戰國由於冶鐵技術的提高,在有限的幾種短兵器中,劍作為源自遠古時期的尚武精神的象徵物,以其輕便易使構造簡單,越來越被貴族和平民所共同愛好。

北方短劍

如果說劍在中國歷史的早期只是作為一種防身的兵器,那麽到了後來,隨著各種冷兵器的發展,劍,不僅沒有隨著實用功能的轉變而沒落,反而逐漸榮耀,成為古人的精神寄托。

劍的精神文化內涵

劍曾經是古代戰場上最主要的作戰兵器,有鋒利的劍刃和劍尖,因為能夠起到進攻和防禦的雙重作用,所以可以給人帶來安全感。劍的外形直觀,簡單特別,給人以瀟灑硬朗的感官效果,也因此除武將之外,不少的古代的文人墨客也對其愛不釋手,有句諺語“自古文人多愛武,從來書劍是一家”,由此可見,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賦予了劍濃厚的精神文化內涵。

佩劍文化

身份地位的象徵

在古代,劍不僅用於沙場征戰,也是我國古代人的配飾武器。從春秋到戰國晚期,佩劍逐漸形成一種文化,不同階層的人佩劍所代表的文化內涵是不一樣的。在春秋戰國時期,劍的內涵在兩個不同的社會階層中區別明顯:君王重臣與達官貴人的佩劍,代表了權力與威嚴,體現著佩帶者的身份地位;士族階層與布衣儒生的劍,則顯示著儒雅的文化氣息和高尚的道德追求,以及勇敢和志向。佩劍的文化內涵,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豐富。

“佩劍由官僚貴族階級中興起,後來演變為以男子為中心的統治階級的禮儀制度,它是一種權力和地位的象徵。隨著配劍之風的盛行與發展,平民男子也開始佩劍,嬗變為一種男性陽剛、威武的象徵,而文人學士佩劍以示高雅不俗。”

古人佩劍出行

《老子》稱貴族“服文彩,帶利劍”,隨著貴族佩劍風氣的形成,劍的佩飾意義愈益突顯。他們不僅以佩劍來顯示尚武的精神,更以佩劍來顯示威儀,以裝飾華美的劍器來標示富貴。佩劍鑄劍成為了貴族顯示身份地位的一種標誌,也成為了男子顯示自己儀表與風度的標誌。

在左傳中記載了這麽一個故事,講的是楚王派申舟去齊國,經過宋國的時候,申舟被人給殺了。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刻拂袖而起,連鞋子沒有穿好就跑出去了,準備出兵。侍衛一邊備車,一邊急忙將鞋和劍遞給楚王,楚王走到寢門的門闕時,才穿好鞋子,走到寢門門外才佩好劍,走到蒲胥集市上,才上車。這段文字將楚王的衝動神情描述得淋漓盡致,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對於君王來說,佩劍,是須臾不可離身的器物。

《左傳·宣公十四年》:“楚子聞之,投袂而起,履及於窒皇,劍及於寢門之外,車及於蒲胥之市。”

這也是為什麽魏無羨在拒絕佩劍出席百花宴時,被人們指責沒有家教的原因了,因為在古代的上流階層,劍也是一種禮器,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佩劍出行的。魏無羨此舉在他們看來無異於拉低了他們的身份,這對於清高的文人士子來說無異於一種侮辱。

《陳情令》影視截圖

《賈子》有記載: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帶劍;諸侯三十而冠,帶劍;大夫四十而冠,帶劍;隸人不得冠,庶人有事得帶劍,無事不得帶劍。

富貴的標識

戰國後期,幾乎每一個成年貴族男子都要佩劍,所以貴族佩劍不僅僅代表了身份地位,也成為一種富貴的標識,佩劍的配飾作用遠遠超過了其防身護體的實際功用。為了顯示地位和富貴,貴族們競相將佩劍裝飾得極為精致華美。

春秋戰國吳太子諸樊劍

《呂氏春秋·侈樂》記載:“世之主人,皆以珠玉戈劍為寶。”

李斯在《諫逐客書》中稱秦王政“服太阿之劍”。太阿之劍泛指得自異國的寶劍,由此可知,當時的貴族們競相追逐做工精良華美的劍器,對於其精美做工的追逐,使得劍的佩飾意味逐漸加重。

《史記·春申君列傳》記載:趙國平原君遣派使者前往去謁見楚國的春申君,為了向楚國炫耀自己的富貴,特意頭戴(瑇)玳瑁簪,以珠玉裝飾佩劍的劍鞘。可見貴族佩劍不僅僅是代表了權利,還成為一種富貴的標識,這種風氣的逐漸發展,反過來促進了青銅劍的裝飾藝術。

由於成年的貴族男子幾乎都佩劍,發展到後來,佩劍逐漸被視為貴族成年的重要標誌,與成年加冠有著相似的意義。《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

“始皇九年四月乙酋,王冠帶劍”

在中國古代,“加冠”是一種表示成人的重要禮儀,而把“帶劍”與此相提並論,則被視為是同種含義。

漢人劉向在《說苑·善說》中記載,楚國王族襄成君“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帶玉劍,履縞舄,立於游水之上。”

可見,佩劍在古代貴族冊封儀式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士族

如果說佩劍是貴族身份地位的象徵,是其財富的見證,那麽對於士族而言,佩劍則是他們不甘平庸的標識。對於士族階層而言,佩劍來作為一種標識,可以讓他們遊走於社會上層的時候,過濾掉他們的卑微,寄托他們的超於世俗的精神。

春秋戰國之交,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社會的大動蕩時期,禮崩樂壞,舊貴族趨於沒落,而庶人之中亦不乏想要實現抱負的有識之士,所以在這樣一個時期,士族階層順應客觀時勢應運而生。

秦國長劍

簡單來說,士族階層是一個介於貴族與平民之間的不穩定階層,他們遊走於豪門貴院,但是卻沒顯赫的社會地位。他們中有一部分來自於之前沒落的貴族,所以大多是受過一定的教育,有著一技之長,還有一部分來自於平民,他們有著不甘於平庸的生活態度,謀求富貴的欲望,同時自身也具備一定的才識,士族們大都不甘於平庸的地位,希望能夠顯名於世。他們一般不務農工商,而是憑借自身的才識與技能為權貴階層服務,出謀劃策,出智出力。

楚國男子佩劍圖

士族階層的地位雖然與平民一致,但是由於經常出入侯府之門,在上層社會中活動,因而受到貴族的影響,所以平時也帶劍,並且佩劍也是他們把自己從農工商諸民中區別出來的重要標誌,是他們不甘平庸態度的象徵。在當時的社會,很多士人一貧如洗,寄食於權貴門下,即便如此,他們也隨身帶劍。《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齊國孟嘗君曾收留的一位寒士名馮驩,赤貧,身無長物,唯有一劍。他常在對自身遭遇感到不滿時彈歌而泣:

“長鋏(劍)歸來乎,食無魚。

長鋏歸來乎,出無輿(車)。

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

從歌中可以看出,即便是無魚、無車、無以為家,長鋏依然是隨身佩帶,可以說士族階層的佩劍以及其對劍的看重,在相當程度上體現了其貴族意識的強烈影響。

最後,劍是一種精神象徵,對於部分中國男兒來說,劍不僅僅是代表著殺戮、武勇的純粹兵器,也是地位,身份,品味的象徵。在中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劍器所扮演的眾多角色,使得劍不僅僅只是一個純粹的兵器,它被國人賦予了文化的氣息,並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範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歡哪種冷兵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