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助力真空泵引發頻繁召回 電動車驗證期縮短後遺症再現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周菊新能源汽車仍在推廣階段,“召回潮”就已經出現,且最近的兩則召回原因直指目前電動車獨有的零組件——製動助力真空泵。11月30日,兩則電動汽車召回資訊同時出現,一則為北京汽車部分E、EV、EX、EU、EH、新能源威旺EV系列純電動汽車,另一則為眾泰旗下的江南雲100S車型。兩者共計召回8萬輛。值得注意的是,兩者召回都與製動真空泵有關。

北京汽車的召回公告顯示:因製動助力真空泵等原因,導致製動助力真空泵失效,在車輛使用過程中會出現製動助力性能不足,甚至失去製動真空助力功能,存在安全隱患。而江南雲100S的召回原因則是:由兩個供應商分別配套提供製動助力真空泵及真空泵控制器,一個供應商的真空泵與另一個供應商的真空泵控制器間不具備匹配性,未匹配安裝可能導致真空泵因受保護而停止工作,造成車輛製動助力不足或無助力。“真空泵在汽油車(乘用車)上用不著,是電動乘用車的特殊零組件。這是一個正向開發的過程,如果未經完整的設計驗證,出問題是大概率事件。”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技術專家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據了解,由於電動汽車採用電機驅動,取消了傳統的發動機,失去了真空來源,無法為汽車刹車總泵提供真空助力,因此便由電動汽車搭載真空助力泵來彌補這一不足。如果電動車的真空製動泵出現問題,獲得真空不足,將導致製動系統助力效果差,威脅行車安全。“整車廠都願意把問題說成是供應商的錯誤或者製造工藝過程的偶然問題。但事實上,新平台如果驗證不充分,出問題是遲早的事。”上述專家稱,在此前的電動車召回公告中,雖然主機廠均將問題歸因於零組件供應商以及裝配環節的品質控制問題,但被召回的電動車基本都是快速推出的“油改電”車型。

“油改電”隱患漸顯

中國對電動汽車的推廣和考核來得極其迅猛,“雙積分”政策的實施讓不少企業一時手足無措。如果從零開始打造電動汽車專有生產平台,既費時間又耗資巨大,會錯過獲取補貼的最佳時機。為了節省時間和成本,許多企業直接在燃油車的基礎上進行改裝,用電動系統替換燃油動力系統,以電動車的身份進入市場銷售,業內稱之為“油改電”。

因為“油改電”模式操作簡單,對技術要求較低,因而被不少車企採用。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市面在售的新能源汽車產品中,大部分的底盤都是在燃油車的基礎上簡單改裝(油改電)而來。但由於燃油車底盤並未預先為電池包設計空間,為了將電池嵌入燃油車底盤,需要根據底盤對電池包進行“特別設計”,而這種“特別設計”又導致電池包形狀不規則,其結構安全和均勻性均無法達到完美狀態,續航裡程和產品的穩定性都會受到影響。

事實上,除了影響電池安全,“油改電”還帶來了一系列如車輛重心改變、高壓電架構改變等問題,對行車、用車安全均產生威脅。“簡單的‘油改電’造成車輛加速、空間、安全等基本性能缺失。簡單的例子,‘油改電’的車絕不可以單邊飛行,因為它的重心不穩。只有專屬平台,才能把純電動車的優勢發揮出來,才能保證安全。”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而“油改電”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則是與燃油車不通用的零組件未經充分驗證倉促上馬。據了解,此次召回的兩家車企涉及的電動車型,均為“油改電”而來。上述技術專家稱,無論是燃油車,還是電動車,其設計、開發和驗證都需要時間,尤其是要保證充分的驗證期。此前電動汽車頻繁起火就是因為企業為了追趕補貼變化,把新產品的三年驗證期壓縮至只有一年半導致的。而此次出現的以製動助力真空泵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零組件問題頻發的背後,產品沒有進行充分驗證也被認為是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有些車廠一直是模仿抄襲,沒有足夠的正向開發能力和經驗,出問題也不奇怪。但如果是嚴格按照正向開發的流程把工作做完整,就可以不出問題。因此不能說電動車真空泵會‘普遍’出問題。”一位新造車企業高層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

除了前期開發驗證的不足,急於“搶時間、搶市場”的新能源車企在供應商選擇和品質控制上的短板也開始顯現。某製動助力真空泵供應商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這個產品(製動助力真空泵)技術應該是很成熟的,從設計的角度來說一般不會出問題,應該是他們品質控制出現了問題導致的”。

在經歷了正常開發期後,大眾、通用等跨國車企及上汽、廣汽等部分國內車企的電動專用平台已經陸續上市。截至目前,廣汽新能源基於全新電動平台打造的Aion S已正式亮相,即將在明年上市;上汽榮威新平台首款車型MARVEL X已經上市;而長城ME全新平台打造的歐拉R1也在廣州車展上市。“一般全新整車平台的開發周期會在4年以上。”上述技術專家對此表示。

每賣出100輛有1.5輛被召回

全新平台的產品在快馬加鞭地到來,前期入市的產品卻已經掀起“召回潮”。據國家市場監督總局品質發展局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國內新能源汽車召回涉及5個企業、24個車型,共3.56萬輛缺陷車輛,缺陷原因多為電控和機械故障。而截至今年10月,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約為234萬輛,以此計算,國內新能源汽車召回率達到1.5%,也就是說每賣出100輛,就有1.5輛被召回。

今年7月,力帆汽車因部分新能源汽車產品變速器存在安全隱患,召回 部 分 力 帆 330EV1、330EV2、650EV1純電動汽車,共計6431輛;2017年4月,奇瑞汽車因塑料真空儲氣罐供應商製造工藝問題,導致車輛製動助力不足,召回部分奇瑞新能源eQ車型汽車,共計4896輛;2017年2月,一汽紅旗因供應商製造原因,燃油噴射泵定位夾具調整出現偏差,使得車輛燃油噴射泵有可能出現滲油風險,極端情況下可能發生自燃,召回H7 PHEV 154輛。

在這些召回中,除了技術層面的故障,也出現了諸如人員裝配原因的非技術故障,其中的眾泰雲100S和眾泰雲100最近的召回頗具代表性。

眾泰雲100S在11月30日因製動真空泵故障被召回,這輛車是眾泰控股集團湖南江南汽車製造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A00級純電動車,於2016年1月上市,採用三元鋰電池,其續航裡程為255 km,補貼前價格為16.99萬元,享受國家、地方、企業三方補貼後售價僅為5.99萬元。但由於其續航裡程低於300km,在2018年6月11日補貼新政實施後,國家補貼額度有所降低,導致廠家利潤及製造成本承壓。

值得注意的是,雲100S是眾泰在雲100基礎上推出的一款更新車型,而雲100在今年月剛經歷過一次召回。今年8月,由於“人員裝配原因,可能存在半軸未完全裝配到位或半軸卡簧變形情況。造成車輛行駛過程中半軸可能脫出,導致車輛動力中斷,存在安全隱患”,眾泰召回了17632輛雲100。

由於補貼後價格較低,眾泰稱雲100、100S為“當今世界上最有性價比的電動汽車之一”及“新能源尖兵”。然而短短四個月內兩次召回,且出現人員裝配這樣的非技術層面問題,讓業界不可避免地對雲100以及雲100S的品控產生質疑,甚至對整個電動汽車的製造水準產生質疑。

當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佔全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50%,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增加,一些新能源汽車製造企業,為了搶佔風口,節省成本,粗製濫造的情況時有發生,導致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在建設全新平台的同時,新能源汽車製造及驗證水準急需提升。

今年,跨國企業的新能源汽車的召回也不在少數,如特斯拉今年6月在中國召回因轉向助力隱患近9000輛Model S系列汽車,豐田10月因混動系統記憶體在缺陷,召回240萬輛混合動力汽車;捷豹路虎10月因蓄電池安全隱患召回1772輛新款攬勝運動版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等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