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疫情下的東莞餐飲業:營收恢復過半,消費者信心仍待恢復

東莞堂食恢復已有一個月,南都記者採訪獲悉,隨著餐飲業復工複產工作推進,東莞餐飲企業銷售回暖,除了茶飲品牌,有些企業已恢復到疫情前的60%,但營業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顯著。目前餐飲行業最大的問題是恢復消費者信心。

回暖:餐飲企業營收最高恢復到6成

“春節期間就退了過千席,因已備好了原材料,所以2月份單單宴請都損失300多萬元,3-5月喜宴取消的也有1000多席,大部分是退訂金。”主打宴會餐飲的上市餐飲企業唐宮中國東莞市場負責人吳婉章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一個月要做到300多萬元才能生存,現在遠遠不夠,三分之一都不及。”南都記者走訪多家企業,在午市期間有些餐廳空無一人,有的餐廳兩層,只有一樓零星的兩三桌,還有創意園一些酒樓人氣更是低迷,只有零散幾桌。

南都記者從東莞市連鎖餐飲發展促進會獲得的數據顯示,據該協會在1月31日的調研結果是,企業反饋2020年全年營業額平均預計下降20.7%,14家代表性企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直接損失總計7828.13萬元(平均每家企業569.12萬元),包括防疫開支、人工開支、食材損失等;間接損失總計3305.8萬元(平均每家企業264.17萬元)。東莞餐飲業現有各類餐廳6萬多家,從業人員超過100萬,年產值過180億元。

“目前銷售額是疫情前的2-3成,但宴會沒有恢復,對經營有較大影響”,吳婉章說。海南椰子雞春潤大地品牌創始人、董事長曾慶城透露,現階段東莞的門市堂食營收僅恢復到疫情前的50%左右。中式快餐連鎖品牌真功夫華南三區事業部總經理袁文海、72街總裁周明表示,倆品牌在東莞市場銷售分別恢復到50%-55%、40%。

東莞市連鎖餐飲發展促進會秘書長徐波表示,現階段東莞餐飲行業在複產方面做得相對較好,全行業基本上都開始營業,但營業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顯著,“茶飲恢復最快,基本達到去年同期水準的80%以上,火鍋品類恢復到去年同期的60%左右,快餐是去年的50%左右。時尚類餐飲能達到去年同期的30%-40%,傳統的餐飲行業僅能到20%-30%左右,很明顯可以看到有社交屬性疊加的餐飲,相對恢復較快”。

雖然餐飲行業恢復到疫情前還有一大段差距,但隨著堂食的開放,餐飲企業營收也出現回暖態勢。袁文海透露,真功夫2-4月份銷售數據顯示,分別恢復到疫情前的30%、40%、50%-55%,目前堂食佔比達營收的70%。“4月份好一點的區域銷售恢復到原來的60%,整體呈現上升態勢”。曾慶城說,旗下餐廳營業額由疫情前期的20%-30%恢復到50%左右。

此外,線上銷售增長明顯。餓了麽數據顯示,4月初環比3月初,東莞餐飲外賣訂單環比增速55%,全省排名第5。東莞長安鎮的“香侶湘大碗飯”老闆楊文兵提供的數據顯示,線上訂單,2月份時平均每天只有80多單,3月份平均每天有150多單,4月以來每天有180多單,門市收入也是提升了3倍多。

自救:多業態多渠道經營

南都記者總結發現,疫情期間,東莞餐飲多是採用外賣、團餐、推出半成品方便菜式等多業態多渠道模式經營應對,同時配有一定的促銷引流等方式自救。

疫情對餐飲企業最大的影響就是線下轉線上,餓了麽數據顯示,4月初環比3月初,東莞餐飲上線門市環比增加38%,在全省排名第二。曾慶城說,“以前是線下為主,疫情後建立自己的小程序及線上平台,增加線上推動力度,產品方面針對外賣特性也有調整。”記者了解到,發力小程序的還有真功夫,做團餐業務,唐宮則增加了方便菜式。吳婉章則坦言,“東莞人對粵菜的要求還是以新鮮為主”,銷量並不理想。

非烤勿擾總裁鍾建強表示,疫情發生以後,企業必須考慮堂食以外的收入來源,多條腿走路,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新零售會是很好的方式之一。據悉,非烤勿擾將加速線上、線下的融合,開通線上商城、小程序、抖音等售賣渠道,推出食材半成品、生鮮類產品以及外賣服務。

問題:消費信心不足 消費力不大

“比如虎門國購店,整體人氣就非常低。”八合裡東莞市場總經理劉明輝也表示,雖然公司做了很多優惠促銷和在公眾號媒體宣傳等措施,但一些鎮區門市仍然客流較少。據悉,八合裡在東莞有6家門市,其中市區有4家,鎮區有2家。

除了原有的租金、人力成本壓力,多個餐飲品牌負責人均表示,目前餐飲行業復工複產最大的問題來自消費信心的恢復。“目前早午市有點好轉,晚市不行,家庭餐幾乎沒有,市民對外出就餐還沒有恢復信心。”吳婉章如是說。

消費者信心問題,南都記者日前聯合南都熱點站站隊開展了“東莞開放堂食一個月,您出去吃過嗎”的調查也有所顯示。本次話題有近2700名網友在線接受問卷調查,其中東莞居民佔比78%。東莞開放堂食後,去過堂食的佔比達59.6%,沒有去過的佔比40.4%。有74.3%的受訪者表示減少頻次的原因主要是考慮到大環境的安全性。

對於何時消費信心能恢復,受訪企業均表示,或等到學生開學才能有起色。“5月中旬可能迎來第一波上漲,營收或能有10%左右的拉升。第二波上漲,則可能需要完全摘下口罩後或在7月份,能恢復到80%左右,完全恢復要到9月份”,袁文海如是說。

曾慶城表示,東莞作為一個製造業城市,人員流動比較大,外來人口比較多,消費力不是很強,恢復相對較慢一些。”袁文海也表示,疫情期間有50%員工在老家回不來東莞,對復工影響比較大,有企業呼籲政府多進行“樂購東莞”活動,帶動市民消費信心。

統籌:南都記者 梁錦弟

采寫:南都記者 黃芳芳

攝影:南都記者 劉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