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2年漲價50倍,號稱「補血養顏」東阿阿膠,背後的產業鏈有多大?

本文共2359字,閱讀大概需要6分鐘

文 | 賈磊先生

如果按照最初的計劃走下去,東阿阿膠本可成為下一個茅台。

從2006年開始,東阿阿膠實現了連續十二年持續增長,凈利潤從2006年的1.54億元增長到了2018年的20.87億元。

這種烈火烹油式的發展,在2019年上半年踩了急剎車。

根據7月14日東阿阿膠發布的《2019年半年度業績預告》,東阿阿膠預計公司2019年半年度凈利潤為1.81億元至2.16億元,預計同比下降75%至79%。

市場很快做出了反應。

7月15日開盤,東阿阿膠股價報35.42元/股,開盤就被巨量賣盤按在了跌停價上。

東阿阿膠因何扶搖而起,又因何跌落雲端?

01

「阿膠」的大名,幾乎所有中國人都聽過。

這種中藥材的主要原料為驢皮,經去毛後熬製而成。原產地為古東阿(今平陰縣東阿鎮),據史料記載,其藥用價值的發掘超過2500年。

「東阿阿膠」是諸多阿膠品牌中規模最大的一個。

東阿阿膠於1952年建廠,剛剛建廠的時候,生產設備只有16口熬膠大鍋,操作手法也跟過去數千年沒有任何區別,全靠手工操作,「連電都沒有」。

1968年,技術出色的劉維志進廠,先是擔任電工,進而成為技術員。

通過一項項技術革新,一項項工法改進,劉維志花了7年時間,幫助東阿實現了機械熬膠。

1993年,東阿阿膠由國有企業改製成為股份製企業,劉維志開始擔任董事長,2000年前後,東阿奠定了自己在阿膠行業內第一品牌的地位。

此時的東阿阿膠已經是一家現代化高科技企業,並且在1996年就已經上市,不過,危機也始終如影隨形。

一個始終懸在東阿阿膠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就是市場始終狹窄。

在傳統的中醫語境中,阿膠的作用主要是「補血」,主要面對的用戶也是女性,於是,東阿阿膠的品牌概念也是主打「補血」。

問題是,在改革開放多年後,「貧血」這樣的疾病已經基本被攻克了,「營養不良」更是成為歷史。

阿膠註定只能是小眾用品。

於是,帶領東阿阿膠實現了從0到1的劉維志每天都在想辦法突圍,解決業務增長乏力的問題。

當時的東阿規模日益龐大,業務橫跨20多個行業,其中甚至還包括啤酒。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了2006年。

02

對於東阿阿膠來說,2006年是一個無比重要的年份。

其連續12年的高速增長就始於這一年,同樣,在這一年,東阿易主。

2002年即入住東阿的華潤,在這一年取得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劉維志提交了退休申請,1974年入廠工作的秦玉峰成為總裁。

一上台,新掌門人秦玉峰就推動改革。

他力主砍掉了一些不必要的關聯業務,而且打算重新定位「阿膠」。

具體、狹窄的「補血」概念被放棄了,取而代之的是「滋補養生」,「補血聖葯」的廣告語,也被更換為「滋補上品」。

不得不說秦玉峰的眼光獨到。

2006年,正是中國人開始講求「養生」的年份,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此時的中國人已經解決了基本問題,開始有個更高層次的需求,一時間,電視上的養生專家層出不窮。

「綠豆養生」和「泥鰍養生」都能大行其道的年代,有歷史背書,有《本草綱目》月台的阿膠怎麼會不被追捧?

東阿阿膠正式進入藍海市場,順便,改寫了阿膠這個行業。

於是,自2006年開始,東阿阿膠連續提價17次,幾乎每年一到兩次,而且,漲價的速度也在增快。最近的一次漲價發生在2018年12月20日晚,當天,東阿阿膠宣布重點產品的出廠價上調了6%。

2019年,東阿阿膠的價格在3500元一斤左右,而在2006年,這個價格不過是80元。

這是秦玉峰的另一個戰略,叫「價值回歸」。「明代的時候阿膠要賣到每斤3兩多銀子,換成人民幣是8000多元,距離到頂還早著呢。」有「東阿阿膠內部人士」在知乎上這樣說。

在新戰略的引導下,東阿集團開始騰飛。從2006年開始,東阿阿膠實現了連續十二年持續增長,凈利潤從2006年的1.54億元增長到了2018年的20.87億元。其品牌價值、行業影響力都急速提升,甚至因此影響了一個物種的生存狀態。

12年間,毛驢養殖成為山東許多農民的新選擇,因為每年的驢皮價格都在上漲,而驢肉烹飪甚至成為魯菜中的一支嶄新力量。

03

轉捩點來得看似突然。

7月14日晚間,東阿阿膠發布2019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公告顯示,東阿阿膠2019年上半年未經審計的預計凈利潤為1.8億元-2.16億元,同比大幅下降75%-79%。

7月15日,東阿阿膠開盤一字跌停,比對上一個交易日的情況,東阿阿膠總市值縮水25億元。

對此,東阿阿膠的回復是。「公司進入了一個良性盤整期。」

「公司正積極調整行銷策略,整合行銷渠道,開拓新渠道新市場,積極拓展新的產品線。同時理性控制庫存,拉動終端純銷,夯實終端質量與基礎,促進公司良性發展,為公司未來的再次出發做好積極準備。」

業績不佳,證明當下有問題。股價下跌,市場不看好未來。在財經無忌看來,東阿阿膠已經到了必須變革的時候。

從大環境看,一個時代的終結了。

2006年到2018年,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12年,也是「消費升級」的12年,東阿阿膠顯然踩準了這個步調,在銷售量下滑的情況下,通過「提價」實現銷售額的上揚,不過,2018年下半年開始,「消費降級」的概念被提出並傳播,「下沉市場」成了更受青睞的商業新邊疆,而即便在一二線城市,「理性消費」也漸趨佔據優勢地位。

?

追求養生的風潮,也漸漸分層。「科學養生」已經取代了「跟風養生」,隨著信息爆炸,龐雜的養生信息,反而讓用戶警惕。如今,新一代的養生黨也開始相信數據和案例,而不再迷信權威。

另一方面,是因為東阿阿膠自己的戰略,連續提價之後,東阿阿膠已經成為一種價格高昂的商品,如今,它更多作為禮品存在,而不是日用品。而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技術當家通常能實現從0到1,商業謀劃往往會實現從1到10,而想要再發展,必須要找到新的突破角度。

世事難料,哄抬驢價的東阿阿膠曾經乘風而起,如今卻「騎驢難下」。

(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