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學會食療養生, 健康長壽自己

學會食療養生,健康長壽自己細節決定活百歲

親愛的朋友,大家好!這是一篇有關養生、保健的文章,希望閱讀此文後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命在於運動」,這是盡人皆知的名言。還有人說「生命在於靜止」,「 生命在於營養」,「 生命在於舒暢」。從生命現象的本質看,這都是片面的。生命的本質是什麼?究竟健康靠什麼?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人們都在探索。秦始皇沒有找到長生不老葯.中國4000千年中經歷了67個王朝,446個皇帝,活到古稀之年的僅有武則天、乾隆等9個皇帝。其他都短命,平均才活了42歲。按理,他們的補品、藥品、營養、生活均是優越的,但壽命確不如老百姓長,這是為什麼呢?現代科學證明,關鍵是生活方式。世界衛生組織(WHO)明確公告:"健康長壽遺傳因素佔15%,社會因素佔10%,醫療條件佔用8%,氣候條件佔7%,生活方式佔60%。研究證明,良好的生活方式可減少高血壓病發率55%已有高血壓發生腦中風減少50%,癌症減少1/3,傳染病減少50%以上。生命在於平衡,平衡才能健康長壽,失衡就會生病、生癌、甚至死亡。宇宙間一切生命存在永恆不滅的法則。孔子的中庸之道,老子的道家學說,中醫的陰陽五行,國際上提出的健康宣言等等,都是平衡論。

老子早已指出:「我命在我不在天」。「天下大事,必做於細」。也就是說,你的生命完全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特別是生活細節。人生猶如一盤棋,一步走錯,全盤皆輸。

你相信吃湯糰憋死人嗎?僅僅要求細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這一細節,誰能想到因此會失去一條生命呢?糊塗一點的人因為下棋生氣就會倒在棋盤旁。大家都說保護腦門心、背心、腳心,不要受涼,避免感冒,有人卻不在意,洗了頭在風口吹,得了感冒,不幾天被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後來出現心律不齊最後為了保命,急診手術裝了心臟起博器。所以說小不在意惹大禍。大家都說吸煙決對不好,有人卻說生肺癌的、突發心肌梗塞的,不吸煙的也有,因此照吸不誤,滿不在乎,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吃餃子要鹹要油,晚飯後坐到沙發上吃紅皮花生米看電視,結果呢,肺癌還未找到他,心肌梗塞找上他了,做急診手術在心臟裝了兩個支架,搭了一次橋,差點把命搭進去了。更有甚者,沐浴時右手高舉燃的煙,左手在擦洗身體,這不是虛構的笑話,確有其事,當事人還是個醫師呢,他先後發生過三次中風,不是中風他的煙還戒不了啊!

從養生角度看,養生關鍵是細節,核心是適度,無論吃、喝、運動都是這樣。老人最有體會,晚上多吃了一點,胃就難受,睡眠受影響,長期這樣,能不生病嗎?胃病、脂肪肝、膽結石能不找他嗎?

養生的基礎則是堅持,再好的養生絕招,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堅持,等於白費,有的人想到了鍛煉重要,開始了跑步,過不了幾天堅持不了。過一時間別人講打太極拳、舞太極劍好,他又練了,沒過半個月有不能堅持了,鍛煉成了空話。為了身體非很下決心,強化恆心不可。我們說養生基礎是堅持,核心是細節,根本是平衡。從生命本質看都是為了平衡。才能實現活百歲。

?

下面從細節角度談談平衡,平衡是瞬間的,平衡卻又是永恆的,每個人均應努力使自己做好平衡,主要是營養平衡、動靜平衡、環境平衡和心理平衡。

一、營養平衡

營養素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沒有營養素就沒有健康。成人身體已不再生長,要根據熱能的攝入,也就是「量出而入」,是身體熱能收支平衡,這樣才能保持適當體重,報紙健康。攝入量過多或過少,吃的比例不對就會失去平衡,也會沒有健康。為了營養平衡,飲食必須合理。《中國民居膳食指南》明確提出:

(1)食物多樣,穀類為主;

(2)多吃蔬菜、水果、薯類;

(3)每天吃奶及豆類、豆製品;

(4)常吃適量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及葷油;

(5)吃清淡及少鹽膳食;

(6)食量和體力活動相結合,保持適宜體重;

(7)飲酒限量;

(8)吃清潔衛生的食物。

此處做到三餐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別佔總能量的30%、40%,30%為宜。

與此相配套,科學家提出了膳食金字塔。美國Tufts大學最近針對老年人以膳食金字塔做了新的變動更改。原來底層為6個份額的穀物類,現在改為底層8個份額的水份的及果汁等液體(約2000毫升)。多纖維素在金字塔每層都更加強調,全穀物類強調全谷、粗糧、糙米。每周至少兩次以四季豆、扁豆、蠶豆來代替肉類食品。蔬菜類比例為5:2。提倡營養高、密度高的食物,如菠菜、萵筍、薯類南瓜、芹菜、黃瓜、蘋果、柑桔、草莓、桃杏等。強調塔的頂尖嚴格限制脂肪、油(25)糖(10)克、鹽(6)克的攝入。在原金字塔頂豎起一面小旗做醒示物,即應補充某些營養素,如維生素A、D、B12、E和鐵劑。但營養學家們強調,老年人除了早上一杯奶,晚間還可增加一杯奶和優酪乳。」

現在營養學流行通俗簡便的兩句話,「一、二、三、四、五;紅、黃、綠、白、黑」。「一」指每日一杯牛奶或一杯優酪乳。「二」指每餐二兩糧食。「三」指每日三份蛋白,每份指肉類二兩(瘦豬牛羊肉、活雞鴨肉或魚蝦)或豆製品二兩夥雞蛋一個。「四」指四句話,有粗有細(粗細糧搭配),不鹹不甜,三四五頓,七八分飽。「五」指每日吃500克蔬菜和水果,保持身體處於防病防癌。「紅」指蕃茄、紅葡萄酒(100毫升以內)等,「黃」指黃瓜、胡蘿蔔、黃豆、玉米等。「綠」指綠茶、深綠色蔬菜等。「白」指燕麥、茭白、白籮卜等。「黑」指香菇、黑木耳、黑芝麻等。實際是指食物品種應多樣,每天至少應在10種以上,最好天天換花樣,利在營養互補。要「三遠三近」,遠離三白(白糖、鹽、動物油),近三黑(黑木耳、黑芝麻、香菇類)。從營養價值看,四條腿(豬牛羊)不如兩條腿(雞鴨),兩條腿不如沒有腿(魚類等)。這兩句話把飲食合理、營養平衡具體化了,容易記,按兩句話做,基本可以達到營養平衡。

1、 吃什麼油最好?

脂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但不宜多,要保持營養平衡肥肉飽和脂肪酸高,膽固高應盡量少吃。食用植物油含飽和脂肪酸雖少,但也不宜多吃,一般每人每天有25克就夠了。

油的品質,起碼條件是不含黃曲霉素、化學殘留物及變質成分。最好是採用 科學的物理壓榨工藝生產的油。

油是否好,應看脂肪酸含量,國際營養要求的標準是:

(1)、飽和脂肪酸在油中的含量應在12%以下,否則吃多了同樣會引發高血脂、高血粘、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腦血管病。

(2)多不飽和脂肪酸,分為兩種成分,一種是亞油酸,一種是亞麻酸,它們不能由體內合成,只能從飲食中攝取,故營養學家把它稱為必需氨基酸。植物油是必需氨基酸主要來源。

最近發現植物油在氫化加工過程中產生一種人造分子,即反式脂肪飽和脂肪酸更惡劣更壞。過去吃奶油蛋糕,因奶油的飽和脂肪壞,國外又用植物油做成麥淇淋蛋糕,現在才發現這種反脂肪酸更壞。現在只得鮮奶蛋糕了。

(3)單比不飽和脂肪酸可在體內由碳水化合物轉化,在油中含量應高於70% 它有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的作用,因此有保護心腦血腦系統、降低糖尿病及癌症發生率的功能。野綠茶和橄欖油含單不飽和脂肪酸最高(72-80%),含飽和脂肪酸最低。是最理想的食用油。其次芝麻油、花生油、豆油。

2、吃多少鹽最好?

鹽所含鈉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元素。但鹽對健康損害也很大。總的來說,一天食物中所含鈉已夠身體所需,少吃鹽並無妨礙。一人一天最多不應超過6克。一個三口之家一月最好不超過1斤。這個限量中還應包括醬油、鹹菜。一塊醬豆腐就含4克鹽,發麵饅頭中的鹼也是鈉。味精也含鈉都應少吃。

3、吃那些食物最好?

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三年研究的最佳食品榜。

最佳水果:木瓜、草莓、橘子、柑、奇異果、芒杏、柿子、蘋果、西瓜。

最佳蔬菜:蕃薯、蘆筍、捲心菜、芹菜、金針菇、大白菜。

最佳肉類:除魚類外,雞、鵝、鴨其脂肪量不比禽肉類(豬、年、羊)少,但其化學結構接近橄欖油,有益於心臟。

最近全國營養學權威專家評選出十類健康食品:

(1)大豆及大豆製品(豆腐、豆奶、豆漿);

(2)十字花蔬菜,如白花椰菜、捲心菜、白菜、;

(3)牛奶和優酪乳;

(4)海魚;

(5)蕃茄;

(6)黑木耳等菌菇類食物;

(7)綠茶;

(8)胡羅卜;

(9)蕎菜;

(10)禽蛋.

4、吃那些食物不好?

(1)應限制的食品:高度白酒;煙熏類食品(牛羊肉、臘肉、火腿、鹹肉等);醃菜類食品(鹹菜、醬菜、榨菜、泡菜等);煎炸類食品;含糖飲料。

(2)應少吃的食品:松花蛋、臭豆腐、速食麵、炸薯條、油條、味精、爆米花、動物內臟(尤其是腦、肝)、果凍、粉條。

(3)盡量不吃的食物:含較多食品添加劑、香精、色素、殺蟲劑、保鮮劑的食品;養魚池中的飼養的魚(含抗生素);用激素和化學養料催長的動物肉;罐頭食保鮮食品;從汙染地區運來的蔬果。

(4)決對不要吃的食物;青蕃茄;長斑蕃薯;發牙土豆;腐爛生薑;爛白菜;未煮熟的四季豆及豆類;鮮黃化菜;未醃透的醃菜;畸形瓜果;變質甘蔗;霉茶葉、霉花生米;變質銀耳、死蟹、死鱔、頭提分離的蝦、毛蚶及品質不好變質的食品。

5、怎樣清洗蔬果上的農藥?

農業部數字顯示,我國農藥年用量80-100萬噸,其中使用農作物、果樹、花卉等化學農藥約佔95%,雖保證了豐收,但汙染了環境,給健康帶來了威脅。那麼,怎樣清洗這些汙染呢?

方 法 有:

(1)浸泡法,在清水鍾浸泡分鐘,約可減少30%農藥。

(2)分解法:清洗後用鹽或食用鹼加入水中(濃度為0克/1000毫升水)泡5-10分鐘,然後用清水沖洗後烹飪。

(3)加熱法,清洗後在沸水中棹2-3分鐘。

(4)去皮法,有皮菜應削皮。

(5)貯存減毒法,農藥隨時間推移可分解。可將南瓜、冬瓜等存放10-15天。

6、怎樣烹出營養?

(1)溫度。並非溫度越高營養喪失越多。現已已證實,烹飪時溫度66度,菠菜中維生素C損失90%而在95度時,僅損失18%原因是50-65度分解維生素的酶更加活躍,而在7而在於0而在於度以上這種酶就受到抑製維生素就不再被破壞了。所以,大夥快炒避免維生素破壞。

(2)時間。烹飪時間越長,營養損失越多。因此,菜湯中營養多,不易倒掉。豬肉經過慢火煮1-2小時,其中的飽和脂肪酸減少30%-50%,不飽和脂肪酸成倍增加。

(3)水量。不喝湯的菜水應少加,否則,營養就倒掉了。

(4)用具。鋁鍋釋放鋁,破壞維生素,還易致癡呆。烹飪選用鐵製或不鏽鋼鍋為好。存放未加添加劑的菜飼料雞魚,以玻璃容器或瓷器為好。

(5)方法。蒸破壞性大,短時間用水燉比較理想,如洋蔥、波菜用大火短時煸炒就有益。糧食中的豆類則應火侯足,小火長時間煮以保證吸收。

7、吃營養品為何也要適度?

營養並非多多益善。多了,除了使營養實衡,還會產生副作用黃豆含優質蛋白質多,還有植物雌激素,又無飽和脂肪酸的憂慮,但也不宜過量,過量會抑製正常鐵吸收,引起消化不良,促使碘排泄引起碘缺乏,促使痛風發作。有痛風、尿酸高的人,最好將豆腐、豆製品用水先煮一下,把易溶於水的嘌呤類物質去掉再吃。花生含微量元素豐富,營養價值高,但是多吃了也是有害的,特別是它那個紅外衣,對治療血小板減少有效,但老年人吃了容易促使血栓形成,引起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發生。吃花生米,千萬注意剝去它的紅外衣。再如,黑木耳有很好的抗凝、補鐵作用,又有纖維素,牛奶是優質蛋白但每天也只能控制在500毫升以內,因它可生成對血管非常危險的分子--高半胱氨酸,這鐘分子極易沉澱在血管壁,造成動脈硬化狹窄,最終引發心梗、中風,另外還易誘發老年白內障。因此,任何營養,必須掌握食量,貴在適度。

8、吃蔬菜有哪些誤區?

(1)先切後洗,營養大量損失。營洗後切。

(2)擠菜汁。餃子、餛燉餡要擠掉,這要丟失70%的維生素、礦物質。最好將擠出的汁做湯。

(3)貯存過長,喪失營養、編制。菠菜在20攝氏度環境中放置一天,維生素損失84%,因此存放菜應盡量吃新鮮的。

(4)冷藏不當。黃瓜不宜低與10度。

(5)生吃蔬菜,不能徹底去除農藥,不易消毒。

(6)蔬菜隔頓吃。炒好青菜15分鐘後維生素減少20%,放30分鐘損失30%,放1小時損失50%,隔夜還含有致癌物,而且菜變質易致腸炎。

(7)素油代替葷油。人們怕葷油,怕脂肪太多,炒菜放很多素油,實際素油也和葷油一樣,每克油能產生9千克卡熱量,也會引起發肥胖、高血壓、心腦血管病,因此炒菜加油應適量,一人一天比應超過25克(即一湯匙)。

(8)吃半生四季豆。生四季豆含皂素,比煮去皂素會引起腹瀉。

(9)波菜不去草酸,影響鈣的吸收。應在沸水中先洗淖2分中,去掉草酸,再炒則不會影響鈣的吸收。

(10)長期吃素菜,易營養缺乏。適量膽固醇是身體需要的,缺乏蛋白質,核黃素及鋅,會使免疫力功能低下,易生病、生癌。

9、怎樣補鈣最合理?

人們越來越多重視三大元素,鈣、鐵、鋅。特別是鈣的補充。但怎樣補鈣才合理呢?一天飲食中已有100毫克鈣,若每天早晚各喝一杯奶或早一杯奶、晚一杯優酪乳,一般無需再服鈣片。牛奶是最好的天然鈣,最容易吸收,是最佳選擇。但不要空腹喝牛奶,最好在餐後喝,否則不易吸收。若喝牛奶腹瀉,可改喝優酪乳,或喝豆漿、吃豆製品,也可吃含鈣量高的芝麻、蝦皮等。此外,應注意含豐富植酸的波菜、毛豆、茭白。烹飪前用沸水,避免影響鈣的吸收,葷菜應適度。多飲碳酸飲料也會增加鈣的流失。少吃鹽,也等於補鈣,這是一箭雙鵰的好事。此外,補鈣同時還應曬太陽及吃魚蝦類食品,增加維生素D、磷,重視體育鍛煉,鈣才能有效吸收,體內的鈣才會有用武之地,也才能防治骨質疏鬆症。對於孕婦及少數老年人及長期不良飲食習慣者,食補以外也可選擇吸收較好、對胃刺激小的鈣片。一般應在晚間服用,一方面影響吸收的因素少,另一方面晚間12點至凌晨血鈣最低。老人、孕婦最容易發生腳部抽筋等缺鈣現象。對不服鈣片者,晚上喝牛奶也很好,易吸收又幫助睡 眠。

10、喝什麼水好?

不是可樂,不是含糖飲料,也不是碳酸飲料。日常以水及綠茶最好(每天)。 怎樣選擇誰呢?

(1)功能性離子水。它是通過膈膜電解生成的小分子團水,其鹼性離子水滲透性強、溶解高,具有抗自由基作用,是比較理想由活動的功能水,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應注意選品質可靠的設備。

(2 礦泉水。真正礦泉水是好的,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有的礦泉水所含的礦物質微量元素,很難保證自然正常比例,可能還會缺少某些需要的微量元素,應選擇正宗貧水飲用。

(3)純凈水(蒸餾水、太空水),把所有有害無害的物質、元素都去掉了。若飲用及燒飯全用純凈水,水種各種微量元素都沒有了,長此以往,可能會有潛在危害。用於泡茶飲用,保持茶水口感好,但不宜多用。特別是老人及小孩不宜長期飲用。

(4)再過濾的自來水。從水廠處理過的自來水,已經細菌毒理等35項監測,但經過水管網及水龍頭的水,最好還是使用簡便、經濟的活性炭凈化器再過濾後使用。

日常飲水也應注意。早上放掉一夜水管的死水。飲用水可先放幾個小時再用(但不宜超過一天)。儲存3天以上的老化舊水,其分子的鍵狀結構受不到撞擊而變形,不宜飲用。開水一般沸騰3分鐘,不要煮沸過久,水不開或煮沸過久不好,反覆煮沸及暖瓶中存了幾天的水都不宜飲用。

二、動靜平衡

適度運動,可增強心、腦、肺、胃腸、神經內分泌、免疫各系統功能。美國哈佛大學研究表明,任災歲以後,這些功能每年以0.75%~1%的速率退化,不運動和坐著的人其退化的速率是經常鍛煉人的兩倍,衰老程度相差8年,到45歲時彼此相差達20歲年,以後每過10年差距遞增2年。由此可見,運動對中老年人來說,是生命進程中多麼重要的大事。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報告指出,適度運動可使血液中好膽固醇含量上升4%,使壞膽固醇的含量下降5%。當然運動過度,會有損健康,甚至會發生猝死、中風等。動得過少甚至不動也有損健康,不動已成為全世界引起死亡或殘疾的前十項原因之一。

1、怎樣適度運動?

適度運動的原則是,有氧運動,安全適度,方法簡便,持之以恆。

(1)什麼時候最好?早上鍛煉並不好。晨間空氣品質不好,《黃帝內經》裡記載,沒有太陽不要鍛煉。從現代科學的角度看,很有道理早上有了陽光後,汙濁的空氣下沉了,汙染物質減少,沒有反流現象了,科學測定證明,夏午3點空氣品質最好,對上班族晚練也比較適宜。另外,早晨6--9點,是一天中血壓最高得時間,運動更易引發血壓增高,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因此,段煉最好在下午3、4點鐘。

(2)什麼運動最好?一般作有氧代謝運動,即做操、打拳、慢跑等等。隊中老年人而言最好就是慢走。常速步行30分鐘可然燒186千卡熱量,既可鍛煉心肺功能,又能減去過多脂肪,人們稱之為健康走。

(3)怎樣掌握有效運動量?走路抬頭挺胸微收腹,不要前弓後仰,不要想逛商場一樣慢悠悠地走步,這根本達不到鍛煉效果。運動一定要達到有效的運動量。現在推薦的「三、五、七、」概念就十分明確。「三」就是每次運動堅持在30分鐘以上,運動時間補足20分鐘,則僅消耗少量血糖,不會消耗脂肪,達不到加強心肺效果。「五」是一周不少於5次運動。「七」是指運動後心跳必須達到170減去本人年齡指數。一般來說,「三、五、七、」提示了運動的標準。正常運動後出點汗,心跳呼吸加快,休息5--6分鐘即可恢復,也是粗略的估量。日本人提倡萬步運動,已為他們成為世界長壽治國奠定了基礎。目前倡導的徒步旅行,更是集休閑、鍛煉、養生、文化為一體的好運動方式。專家們同時注意到,既要靜中有動,還要動中有靜。

2、怎樣安靜冥想呢?

美國哈佛醫學院研究證明,安靜冥想,改善大腦活動、代謝、血壓、呼吸、心率,使血壓下降,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經測試,精神放鬆、肌肉放鬆、焦慮減輕,緊張激素的活躍程度下降,對防治各種疾病包括預防癌腫大有裨益。安靜冥想的方法是,平臥或坐位,以鼻深呼吸氣,讓肺充滿空氣,腹部鼓起,吸氣過程念「喜」;再以鼻和嘴緩緩呼念「哈」,直至肺部氣體安全排空。每天練10到30分鐘即可。即使練習及分鐘對身體也有好處。徹底的靜就是睡眠了。

3、怎樣保證良好的睡眠呢?

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清代李漁說過:「養生之訣,當以睡眠為先」。莎士比亞把睡眠稱為「生命宴席」上的「滋補品」,「睡眠時一切精力的源泉,是病人的靈藥。」巴浦洛夫稱「睡眠是神經系統的鎮靜劑」隨著年齡老化,睡眠也會老化.世界衛生組織(WHO)把"睡得香"列為健康的重要客觀指標。

(1)做好睡前準備。睡前3小時不進食,可散洗熱水澡或熱水泡腳,每天定點上床。

(2)避免興奮過度。老年交感神經活動興奮性增強,因此睡前應避免引起情緒激動,如不看易激動的電視節目及體育比賽。夜尿增多,影響睡眠,因此睡前不要多喝水,特別是濃咖啡易使大腦興奮,更應少飲或不飲。

(3)重視睡眠環境。睡眠時,臥室應暗,寧靜十分重要。聲音超過35分貝就使人難於入睡。室溫19~20度,不冷不熱於使人入睡。

(4)睡具舒適科學。不睡軟床,最好睡硬質床。針頭一啞鈴狀為宜,仰臥取枕高5~10厘米為好。

(5)保持正確的睡姿和睡向。從養生角度看,以右側臥位、兩腳彎曲如弓狀為宜。佛教勝地普陀山臥佛便是右臥,可見1100年前古人已科學地認識睡姿。去右臥,心臟,在左不會受壓,可使血流向腹部,流向肝臟,對肝代謝有利,也可使胃中食物順利進入腸內,也利於膽囊中膽汁暢流,幫助消化,促進身體健康。有人調查,長壽老人常側臥及仰臥交替,而以側臥較多,沾68.3%,尤以右臥式為多。說到睡向,頭南足北最好。因為地球磁場由北極到南極,人白天站立時與地球接觸面小,人體的生物電(心臟的生物電)受磁場干擾小。而平臥時採取頭南足北,人體細胞電流方向即與地球磁場成平行狀態,人體細胞有序化,產生相應磁化效應,氣血運動暢通,代謝降低,能量消耗也可減小,心臟磁場不會受到地球影響,有利於保護心臟健康。進入老年期,心臟功能逐漸減弱,這時降低心臟負擔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6)睡時適當。睡眠時間大多數人每晚需7~9小時,有些人達10小時,午睡30分鐘到1小時。晚間不應超過11點上床睡眠,絕對保證12點至第二天日5點睡眠的黃金時間。

(7)睡宜冥想入靜。入睡困難時,可採用入靜冥想辦法,也可採取易守丹田(即想肚臍周)或反覆想藍天白雲景象,邊默念「藍天白雲」,或連續邊想邊念「綠色草原,白色羊群」。只要一天中規律地動、靜,實現平衡,你得精力、體力、身體會越來越好,進入良性循環。

三、環境平衡

一切健康長壽的生命體,必須與環境保持平衡。要保護好適宜人類生活的大環境,創造並管好自己的小環境。

1、 這是人類適應自然,天人合一平衡的自然規律。人的一切生理活動有周期性的節律,我們稱生物鐘,生物鐘紊亂就會生病生癌,甚至死亡。對人的一生民間有種「魔鬼時刻」說法,「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人類逢七年或六年有一個周期,以七年為例,第一年神經內分泌系統旺盛,精力充沛,至第七年就衰減到最低,周而復始,到八十四正是低潮,加之過去最多活七八十歲,就難過七年的12個周期關。孔子活了七十三歲,老子活了84歲,傳說就以此為據了。

一年中「魔鬼時刻」,指冬季、夏季,那是發病死亡多發季節,死亡率要比平時高出1.5倍。一周之中,德國司坦芬教授稱「黑色的星期一」,因心臟血管病發病率及死亡率比其他天高出40%,芬蘭專家也證明,星期一中風最多,星期天下降至最低。一天中6點至10點是危險時刻,血壓增高,由臥到立耗氧增加1.3~3倍,心臟病及中風易發。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心肌梗塞28%是發生在此段時間。午夜睡覺,暗藏玄機,血壓最低,起夜時血管收縮,由臥到立,血壓變化,耗氧增加。起夜起床三個半分鐘(起床醒了躺半分鐘,坐起在床上半分鐘,再在床上沿坐半分鐘,然後立起)實屬必要。歐美名酒威士忌的商標是一個長壽老人托馬斯?伯爾,他活了152歲9個月,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想見這位傳奇老人,派人將他請到皇宮,改變了他的生活習慣和規律,不到一周就死亡。

對老人來說,生活規律,撥準生物鐘更加重要,起床、大便、吃飯、活動、午休、喝水、鍛煉、睡眠要定時安排,形成條件反射,對取得健康的好處不可估量。世界聞名的康德教授有句名言,「一個人如果在生活表現出雜亂無章、毫無次序和節製,他便不可能有充沛的精力和體力」。生活細節最佳時間是:

(1) 大便------晨起最佳。

(2) 開窗換氣----9~11時和14~16時,氣溫升高逆流層現象消失,利用新鮮空氣進入。

(3) 鍛煉----15~16時或晚間。

(4) 洗澡----臨睡前。

(5) 減肥----飯後分鐘,連續20走分鐘,大約1600米,重複一次更好。

(6) 刷牙----進食3分鐘以內。因飯後3分鐘口腔細菌開始分解齒間殘留渣中酸性物質,易腐蝕溶解牙釉質。

(7) 睡眠----22時左右最佳。

(8) 護膚----睡前。

(9) 喝茶----飯後1小時,剛吃完飯喝茶,茶葉所含的鞣酸妨礙鐵的吸收。

(10) 喝牛奶----睡前半小時。

(11) 吃水果----飯前一小時。

(12) 吃蛋糕甜品----上午10時。

(13) 學習----晨起效果最好。

2、重視居室環境達標

居室日照每天至少2小時以上,採光窗地面積之比大於1:15,室內凈高不低於2.8米,冬季室溫不低於12攝氏度,夏季不高於30攝氏度,濕度不大於65%,夏季風速不小於0.3米/秒,空氣採樣合格。著重抓好臥室衛生,通風早晚兩次30分鐘,「濕式」擦灰,不在臥室內吸煙,簡化臥室物品,清洗床上用品做到1~2周一曬2~3周一洗,不隨意和衣在床上坐臥。

3、重視避免和清除環境汙染

(1)居室汙染。盡量選擇天然材料,不用超標的建築材料。新居裝修後最好3月盜月後再入住。同樣,應避免購置含苯、甲醛等超標的傢具。沙發、地毯式細菌、蟎蟲安居之地,25%的過敏,50%的哮喘由其引起,最好不用地毯,沙發罩應常洗。

(2)人味汙染。人體代謝過程產生500多種廢物,呼吸道排出的有150種,如二氧化碳、氮。三個人在10平方米房內3小時,而二氧化碳增加3倍,氮增加2倍。健康人每天通過吐痰、咳嗽、打噴嚏,也會排出400億個細菌病毒。因此應注意開門開窗通風換氣。

(3)電磁汙染。一台彩色電視連續使用一天,家用電腦連續使用兩天,房間內有害氣體「溴化二苯喃」比鬧市街區還多。微波異塵餘生可能致癌。電腦鍵盤、滑鼠和撥號盤上滋生微生物數量是坐便器的400倍。手機最好不要放在胸前、褲口袋內及枕頭下,使用時應接通後再放到耳邊通話或使用耳機。

(4)染髮汙染。染髮劑中二胺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含鉛的染髮劑對身體也極為有害。

(5)時裝汙染。乾洗時衣服上存留的四氯乙烯有可能致癌並上海肝功能、神經,因此不宜立即穿,應掛在通風處等徹底散發後再穿。

(6)煤氣熱水器及煤氣汙染。燃燒所產生的一氧化碳、氯仿,烹飪時產生的油煙等有害物質,對身體極為有害,應及時用排風扇排掉。

(7)死水。擰開自來水會流出黃色水,這是水管中不流動的死水,是水與金屬接觸後受金屬物汙染,對身體有害,因此晨間應放掉死水。存放在容器中三天以上的水,也是死水,一變質不宜飲用。

(8)案板與餐具汙染。案板易藏細菌,每次用完應用水沖乾淨,不能用鹼液清洗不鏽鋼餐具,因其含有的有害金屬被溶解後會對人體產生威脅。某些印花瓷具也含鉛,加熱會加速揮發,對人體早成危害。

(9)電冰箱汙染。研究發現,在零下4度低溫下冷凍的豬羊上的「耶氏菌腸炎」病源仍在生存繁殖,因此,冰箱並非保險箱。生、熟食應分開。

(10)吸煙汙染。研究證明,,一支煙可治死一隻老鼠。煙氣中含有毒物質達幾百種。治病、致癌業已證明,對吸煙者、被動吸煙的家人危害盡人皆知,戒煙百利無一害。

(11)汽車尾氣汙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氫氧化物是常見的大氣汙染物質。汽車尾氣所排的這些有害氣體對人產生更直接的影響,危害人體健康。

除致癌及肺部疾患以外,全美心臟最新報告,長期暴露在汙的染空氣中導致提早發生動脈硬化,動脈硬化死亡率增加50%以上,如離開汙染空氣地區2.5米,得動脈硬化比率下降5.9%。

4、重視人體自身排毒功能

當糧食、蔬果、禽肉、水、空氣被人吃進或吸入後,人們已不知不覺吸入了毒物體內自身代謝也產生毒物。吃進藥品、「保健品」等也會產生有害健康的毒物。為了保持體內環境平衡,人體需「大掃除」。

(1) 清掃皮膚,引水、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多出汗清掃皮膚,加速排毒。

(2) 清掃腸道。防止便秘,保持腸道菌群平衡。人體100%營養在腸道吸收,毒素、病毒也從腸道進入人體。人體100%營養在腸道吸收毒素、病毒也從腸道進入人體,人體很多維生素靠腸道細菌合成。腸道內寄生蟲生了10兆個細菌,排列可繞地球兩周,大部分是有益菌(雙歧、乳酸菌),也有少數有害菌(大腸菌、金葡萄)。當有益菌佔上風時,人體才吸收足夠營養,合成所需維生素,有害菌和毒素被隔離,無法進入體內,有益菌分泌大量乳酸,推動腸道蠕動,在大便還未產生毒素前,已把它排出體外。反之,有害菌佔上風,細菌毒素進入體內,大便減少甚至便秘,人體5~6米長的腸道,3~5厘米一彎折,積存大量殘渣有害物質,不斷產生腐物毒素,對人的健康危害極大。人類10%的死亡誘因是便秘。因此,養成良好的大便習慣,及時排便排毒極為重要。多吃纖維素食品,多喝水,適當補充優酪乳等含有益菌食物,十分有益。

(3) 清掃血液。選易於排毒的還原食品清掃血液,消除自由基,如菌類、綠豆、海帶、韭菜、南瓜、芹菜、大豆、核桃、花生、杏仁、綠茶、青菜、胡蘿蔔。

(4) 清掃肺部。非適宜於積存毒物的器官,毒物經肺部入血影響全身。高歌吶喊,早中晚到空氣新鮮處作深呼吸,抬雙臂後做主動咳嗽,反覆10次,每次間隔做正常呼吸,清掃肺部,促進排痰。

(5) 清掃酸性病根。,維持酸鹼平衡。人體內環境體液是弱鹼性(PH7.35~7.45),只有保持弱鹼性體質,才能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和代謝。由於營養能量過剩,目前80%的人屬酸性體質。大量研究明確表明,癌症患者幾乎都呈酸性體質。85%的富貴病也是長期的酸性體質,尿酸高,夜尿多,血糖不穩,易感冒,早衰,免疫力下降,各器官功能低下,易生病生癌。要經常保持弱鹼性體質,除了要保持營養平衡,心裡平衡,動靜平衡外,攝入鹼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豆類、海帶等)十分重要。控制糧、肉、脂肪的攝入,才能保持酸鹼平衡。

5、重視口腔

口腔內好壞細菌都有,也存在微生態平衡,牙病雖小隱患大。研究證明,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壁硬化塊上存在三四種牙病均感染,牙周病灶處18種細菌可經口腔內小傷口進入血液,促進血管內皮發炎,形成血栓,引起心臟病、腦中風。口腔中細菌(如幽門彎麴菌等)會引發胃部疾患,也會引起肺炎。WHO提出愛牙日,指出口腔健康標準是牙齒清潔、無齲洞、無痛感、牙齦色澤正常、無出血現象。應該怎樣預防和保持牙齒呢?

(1) 及時清除牙縫中的食物殘渣。

(2) 平衡飲食給牙以充足營養。

(3) 養成正確咀嚼習慣,即兩側或左右交替。

(4) 糾正不良習慣,如咬牙、張口呼吸、咬在嘴唇。

(5) 提倡茶水漱口預防齲齒,尤其應在吃東西後3分鐘以內漱口最好。

(6) 睡前、晨間刷牙尤為必要,刷牙時上下內外,每個面都應照顧到。

(7) 四環素、金黴素等可使壓閥簧機牙釉質發育不全,應盡量少用。

(8) 及時更換牙刷(2~3個月),它是細菌最容易窩藏的地方。國人通常把牙具都放在衛生間。沖馬桶時,細菌藉助細小水滴懸浮在空氣裡,可長達幾小時,會登陸牙刷。此外應常洗牙杯。杯底是死角,牙杯選用淺杯最好易清洗。

四、心理平衡

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告,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心理平衡是健康的基礎。60%的疾病是由心理和精神因素引起的。情緒不好、喜怒無常、緊張不安、、憂鬱沮喪等都會使人免疫功能下降,各器官生病以致生癌。生氣嚴重時可把人氣死,而性格開朗、樂觀豁達、充滿自信、心態平和、則活的瀟灑,健康長壽,這些已經得到科學研究證明。

事實上,,無論人生如何一帆風順,總會有緊張、壓抑、煩惱之事。單純講,「不想」、「忘掉」、「轉移注意力」都是不現實的。文體活動雖然有益,,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何調整心理平衡呢?綜合美國D.S.波爾斯博士創立的「格式塔法」,對家人、朋友、、同事、社會,要牢記「三個八」:

1、 強化八種心理

(1) 不要胡思亂想,就想現在。不要總想明天的事,如養老、死亡、疾病、不少人成天想病怎樣發展,往往是自己把自己嚇死了。古人早有說法,「莫將身病為心病」、「肩上百斤不算重,心頭四兩重千金」。也就是說,心理負擔過重,心累是極有害的。要有帶病也能長壽的信念,科研已經證明,實際例子不少。法國大作家雨果,40歲心臟病突發,幾乎送命,人們惋嘆這顆巨星要殞落了,但他不悲觀,堅持鍛煉,又寫出《悲慘世界》名著,壽高84歲。倍受磨難馬寅初教授,不懼身心摧殘,活到91歲,又生了腸癌,仍頑強面對,甚至下肢癱瘓,仍堅持上肢運動,「從容恬靜」地對待生活,壽鋼彈101歲。也不要老懊悔過去的事,如名利得失、、職級變化、痛苦之事。把你的思想集中到今天、現在乾什麼,現在怎樣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2) 不想遠方,就想這裡。對於遠方的事,你無能為力,不必杞人憂天,問題是急也無用,對問題實際毫無幫助,生活在這裡想這裡的事。

(3) 不先下結論,要先調查分析。遇事不要先判斷,先下結論,現發表意見。。要先聽、先看、先分析,以避免與他人不必要的矛盾。

(4) 不輕信名人,要獨立思考。就拿科學家、權威,他也不是樣樣精通,還是要自己多看、多問、多了解,不受干擾,也不盲從,獨立思考,自主行動。

(5) 不總想到成功,要有失敗準備。遇事要做好接受不愉快、甚至挫折和失敗的思想的準備。愉快、不愉快都是相對的,要有既接受愉快。有接受不愉快、挫折和失敗的思想準備,才不致感到突然,受到打擊。

(6) 不作猜想。著重實際。不要作物根據的想當然、胡猜疑,實際是給自己過不去。面對現實,不胡猜,不鑽牛角尖,想開點,著重於實際。

(7) 不作推理,直接感受。直覺思維是最好的心理品質,不要過分強調邏輯思維,對社會、對子女、對所有人,不要總是想你應對我怎樣。更不要這也不滿那也不滿,那也牢騷。

(8) 不作攀比,要自得其樂。你做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你有你的光彩,我有我的亮點。我就是我,從自己做起。瓊.貝茲說的再清楚不過了,「你無法選擇如何死去、核實離去,但你能決定此可怎麼活。」總之,做自己所能及的事,自己做的事自己負責。

2、 克服八種心理弱點

(1)疑心症。常以虛擬的因果關係猜想別人的言論

及議論,讀了某些醫學文章,對號入座,懷疑自己生癌有病,疑心重重。

(2)操心症。對家人、兒女、親友總是事無巨細,都放不下心,以至為此操勞,還要煩惱。

(3)擔心症。對子女、親友、朋友難辦的事,不願、不會、不敢說不,擔心會傷害對方,失去友誼,總是委屈自己,成全別人,給自己帶來莫大的精神壓力。正如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所說,「說最短、最老的字—『好』或『不』,都需要慎重的考慮」。不會說「不」,往往使自己處於被動。

(4)焦慮症。做事心急,連等車排隊普通小事也要焦慮,以至於聽到熟悉的人故去,也會莫名其妙聯想自己,產生恐慌、焦慮。

(5)孤寂症。兒孫在嫌煩,兒孫驅趕寂寞,不願郊遊,不願參加活動,面對困難及不愉快只是悶悶不樂,甚至暗自流淚。

(6)應該症。企求絕對公平而抱怨對自己不公平,強調當年自己如何如何,應該對自己如何如何。

(7)依賴症。總想別人贊自己,實質是自己不相信自己。總想依賴別人,一旦失去依賴依靠,就無法支撐自己的情感。

(8)內疚症。企求完美,到頭來是自己或別人都難以承受。甚至過分內疚、自責,實質是畸形的責任感。

3、記住八點生活細節

(1)出門前想想三關了沒有,即關窗、關電視、關煤氣。

(2)出門前想想三樣帶了沒有,既鑰匙、錢包、手機。

(3)袋有備忘錄,凡物井然有序,凡事按時去做。

(4)心中想著朋友,有煩事找知心朋友、親友交談,善於宣洩。

(5)經常想到心理平衡「一、二、三、四、五、」即:真正重視「一個」,以健康為中心,權、名是一時的,財產是後人的,健康才是自己的。經常實踐」兩點「,糊塗一點,瀟灑一點。充分認識「三個忘記」 ,忘記過去、忘記年齡、忘記恩恩怨怨,注意「三個不」不要不服老、不急躁、不生氣,康德說得好,「生氣發怒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努力做到「四樂」,進取有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得其樂。處世求得「五然」,凡是順其自然、遇事處之泰然,得意之時惕然,失意之時坦然,艱辛曲折必然。

(6)概括說來,應有喜有樂之心,性情開朗、樂觀豁達、處世大度。人際關係應像鄭板橋所說,「千里家屬為堵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舉一反三,有這種氣度心理就會不斷調節,適應求得平衡。

(7)我寫了一首座右銘,「人生總會有煩惱,想開放下是個寶。謙讓豁達心底寬,長生仙藥不用找。」

(8)你要是心理知足,生活就會幸福;你要是淡薄名利,一切都會如意;你要是心境開朗,眼前一片明亮;你要是心情愉快,健康就會常在。

科學發展和研究表明,人可以活到150歲,而現在往往是未老先衰,早病早亡,主要原因就是平衡失調。一般來說,平衡失調,易於生病,發病總是有蛛絲馬跡,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進一步再平衡,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酒財色氣四堵牆,人人都在裡邊藏,誰能跳出牆外邊,不能長生壽也長。」說的就是生活方式十分重要。概括用通俗話來說,就是要健康長壽,做到兩管兩放,既管好你的嘴(營養平衡),放開你的腿(動靜平衡),解放你的腦(心理平衡)管好你的環境(環境平衡)。只要把握住細節平衡,就可以健康活過百歲。

最後,請大家牢記養生之道四句話,「平衡是根本,適度是核心,堅持是基礎,細節是關鍵」。一句話細節決定活百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