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糊塗」很正常?或是腦小血管病導致

活動現場

腦卒中、卒中、老年癡呆、認知功能障礙……可能很多人對這些腦血管疾病比較熟悉,卻鮮有人知道腦小血管病。10月28日,在首屆中國腦小血管病大會暨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和癡呆診治國家級繼教班上,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神經領域的專家指出,在重慶,每5個腦血管病患者中就有1人患腦小血管病,所謂的「老糊塗」是誤區,可能是患上了腦小血管病。

新聞背景》》

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

舉辦首屆中國腦小血管病大會

10月26日~27日,由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神經中心、神經變性病重點實驗室、重慶市卒中學會承辦的「首屆中國腦小血管病大會暨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和癡呆診治國家級繼教班」(國家級醫學繼續教育項目),在重慶隆重召開。

本屆大會以「關注腦小血管病與認知功能障礙」為主題,邀請了南京醫科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廣東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北京朝陽醫院等的知名專家、教授參加,由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謝鵬教授、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楊清武教授、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王延江教授、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陳陽美教授、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晏勇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重慶市人民醫院楊慶軍院長以及蔡志友教授擔任大會主席,聯手打造了一場精彩的學術盛宴。

腦小血管病約佔整體腦部血管病的20%

重慶市人民醫院神經中心主任蔡志友介紹,隨著世界人口老齡化,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腦小血管病是腦血管病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常見的隱襲性腦血管病。

臨床數據顯示,腦小血管病約佔整體腦部血管疾病的20%,相當於每5個腦血管疾病患者中,就有1人存在腦小血管病。

腦小血管病是指由於各種病因影響腦內小動脈、微動脈、毛細血管、微靜脈和小靜脈所導致的一系列臨床、影像、病理綜合征。比如,人們熟悉的腦卒中其實是我們腦部的大血管堵了,腦小血管病則是大血管的分支小血管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為腔隙性腦梗死、腦出血、皮質下白質病變、腦微出血和微梗死。

頭痛、記憶下降或是小血管病癥狀

重慶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蔡敏說,人體腦小血管功能會從30歲開始衰減,該院就曾收治過32歲的腦小血管病患者。因此,年齡是腦小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險因素,在60歲以上人群中,腦小血管病患者佔比超過50%。此外,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不良生活習慣、消極心態,都是患腦小血管病的高危因素。

有人覺得人老了,老糊塗是正常的,其實不然,有可能是患上了腦小血管病。腦小血管大約只有頭髮絲這麼細,卻支配著腦內大約1400億個大腦神經元的活動。一旦小血管發生病變,就可能出現細微的信號,比如頭痛、記憶下降、閱讀能力減弱等情況,部分人還有口角歪斜、手拿東西不穩、反應遲鈍、走路步態不精確等癥狀,而這些癥狀往往容易被忽略。

腦小血管病可致卒中老年癡呆的發生

「別小看這些小血管,它可能會導致卒中、老年癡呆、認知功能障礙等嚴重腦部疾病的發生。」蔡志友主任說,腦小血管病也是老齡人群認知障礙、癡呆及死亡風險的主要罪魁禍首,且其病生理改變及發病機制與大動脈粥樣硬化性卒中不同。比如認知功能下降,是腦小血管病最常見及最重要的臨床表現,起病隱匿並進展緩慢,約半數血管性認知損害系腦小血管病所致。

其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下降和執行功能障礙,包括資訊處理速度降低、有效而持續的注意力減退、語言流利程度下降、延遲回憶能力下降等;相應的行為癥狀包括淡漠、抑鬱、情緒不穩等。相關研究顯示,腦小血管病可引起血管性認知損害並增高癡呆風險。

「對腦小血管疾病的防治的迫切性的認識,越來越受到業內專家的關注,本次會議旨在把腦小血管病與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和癡呆診治結合在一起,探討有效治療腦小血管病治療方案,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和癡呆診治提供更加合理的措施。」蔡志友說。

防腦小血管病多做閱讀等「精神運動」

蔡志友介紹,預防腦小血管病,應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除了低脂飲食,適當運動外,還可以多做「精神運動」。

他舉例說,15年前,71歲的張先生因「右側肢體無力」在重慶市人民醫院(原重慶市中山醫院)神經內科住院,當時被診斷為「腔隙性腦梗死、高血壓病、高心病」,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後,康復出院。

回家後,張先生謹遵醫囑按時服藥,正規監測血壓,定期門診隨診,長期降壓、抗血小板聚集、調脂抗氧化治療。在生活上,堅持低鹽低脂飲食,不吸煙飲酒,堅持閱讀,還特別愛用電腦學習,查閱各種新聞、健康養生知識。因記憶力很好,思維清晰,張先生講起電腦頭頭是道。除此,張先生還愛運動,尤其喜歡打乒乓球,因生病,曾由乒乓球隊的前兩名降為最後一名,而現在經過鍛煉,又恢復為第二名。

「市民應建立起健康規律的生活習慣,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如果出現不明原因頭痛、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等,應警惕是否是疾病先兆,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蔡志友提醒說。

本公眾號未署名文圖作者請與本報聯繫,以奉稿費。

戳原文,訂健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