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漢末亂世之中,實力薄弱的劉備為何能建立蜀漢王朝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撼動了漢室的根基,造就了前所未有的大亂世,開啟了一個群雄割據,英雄輩出的時代。所謂時勢造英雄,劉備就是在這樣混亂的時代裡,走出來的一位英雄。

劉備,字玄德,漢恆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生於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是漢景帝的兒子中山靖王的後代。雖然這個後代也不知道後了幾代,跟當今皇帝也不知道扯了多遠。但是這個頭銜還是讓劉備很吃香的,否則他也不會總是這個身份來四處炫耀了。這說明劉備是個很懂得利用先天優勢的人。當然,在亂世之中僅靠一個頭銜就想做出一番事業,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那麽,他是依靠什麽建立蜀漢王朝的呢?

劉備少年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和母親靠著編草鞋、做席子來維持生計,生活過得簡單而又平凡。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裡面記載:劉備家房子的東南面有一顆高約十七米的大桑樹,枝繁葉茂,形狀奇特,路人看見紛紛稱奇,都說:“此家必出貴人。”劉備小時候經常跟小夥伴們在樹下玩耍,偶爾抬頭望見高聳的桑樹,就會熱血湧上心頭,拍著自己的肚子對小夥伴們大聲的說:“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這說明劉備自小就樹立了遠大的志向,並且從來沒有因為父親的去世和家庭生活的窘迫而更改過。這應該跟他深入骨髓的皇族氣質和皇室血統有著一定的關係。雖說孩子說話,難免會有些幼稚,也時常會讓大人們所不理解,但是如果心中沒有這樣的夢想,又怎麽能說出這樣的豪言壯語呢?

劉備十五歲的時候,拜在了一代名士盧植的門下學習。在此期間,他學到了大量的典籍,為以後的成名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他的一個親戚劉元起,為了讓他順利地完成學業,經常資助學費,這讓劉備感激涕零。在《三國志·先主傳》中的記載:劉元起經常對人說:“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這倒不是說劉元起怎麽看中了他,而是劉備的長相,確實跟平常人很不一樣。

《三國志》裡面有這樣的記載:“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也就是說劉備胳膊長手長,耳垂還特別的大。按照民間的說法,耳垂大的人有福氣,也因為這個特徵,劉備的敵人都稱呼他“大耳賊”。

在《三國志》裡面,對劉備還有這樣的記載:“喜怒不形於色。”這說明劉備平時表現很沉默,有什麽事情都在心裡盤算,是個很有心計的人。當然,沉默也不代表著不說話,劉備禮賢下士,以德服人,年輕的時候就好結交各路的英雄豪傑。所以當時中山的幾個大商人,跟劉備都有密切的交往,並且資助他很多錢財。在後黃巾起義的時候,劉備就是用這些資本來招募兵士,在黃巾之亂中小試鋒芒。

劉備最大的特徵是“仁義”,然而他卻不是那種婦人之仁。他是個英雄,“仁義”在他手裡只不過是一種成立功業的手段而已。所以“仁義”二字,貫穿了他生平的整個過程,以至於這個特徵在後來的《三國演義》中被大肆渲染,到讓人感覺有了一種諷刺的味道。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是這樣評價劉備的:“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這個評價是非常中肯的,劉備有儒家之仁,卻沒有儒家之腐,所以能夠在亂世之中立足,開拓了一個蜀漢王朝。這樣的形象跟《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形象有很大的差距。

一般來說,人們一提到劉備,都會說他的天下是哭出來的,這跟曹操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然這其中也有羅貫中故意引起兩人對立的成分在裡面。整體而言,正史上的劉備是感性且堅韌的,與曹操的霸氣、豪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劉備是歷史上稍有的將仁德和霸業共同並重的人物。追隨曹操的人基本上都是看中曹操的才情,看中曹操唯才是舉一覽天下的霸氣。而追隨劉備的人則是感動於劉備的感性,感動於劉備為了振興漢室而做出的努力,感動於劉備與下屬之間親如兄弟的感情。所謂天下三分,曹操佔據天時,孫權佔據地利,而劉備佔據人和,指的就是具備“仁德”這樣的特徵。這樣的特徵在那個動蕩的年代,為了爭權奪利可以不要名節的時期,更顯得難能可貴。

參考資料:《三國志》、《漢晉春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