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馬斯克挖了一條boring的隧道,馬上就要開通了

當我們還在為通勤和交通苦惱時,馬斯克宣布——他在洛杉磯挖的地底隧道,馬上就要完工了,12月10日正式開放。

這個“隧道”指的正是馬斯克 2016 年發推文提到的,從自己辦公桌下挖到洛杉磯機場地下的大洞。而這條可以自動傳送汽車的隧道,傳送時速最高可達到250公里每小時。

這條隧道來源於馬斯克自己的堵車經歷——2016 年,因為在洛杉磯開車的時候被堵在了路上,他發了一條Twitter:“沒有隧道,我們全都得在堵車這個破事兒上煩一輩子。對於堵車這種摧毀靈魂的事兒,咱只能挖坑解決,而且隧道要至少挖出30層才夠用。”

馬斯克說,這家公司應該取名為Boring Company,一度被當成冷笑話,沒人把它當回事兒。沒想到半年之後,突然有一位 SpaceX 員工在自己的 Facebook 主頁上發圖,圖上赫然是一個印著“Boring Company”字樣的特大鑽孔挖掘機,隧道挖掘工程正式開啟。

馬斯克有很多個公司,這個名叫“Boring Company”的隧道公司應該是最少被人知道的。

有人這樣形容鋼鐵俠馬斯克的經歷:馬斯克想要個新的支付方式,所以整了一個PayPal;馬斯克想要開電動車,就創立了特斯拉;馬斯克想要太空站便宜點,就自己建立了Space X發射火箭;馬斯克想要交通快點,就挖起了隧道。

雖然大家對他的質疑很多,但這也很埃隆·馬斯克。他是個瘋子。但我們這個世界,如果沒有這樣的瘋子,也挺無聊的。以下,Enjoy:

要不是給出了具體時間,誰還敢相信馬斯克的Twitter?

之前,敢想敢乾的伊隆·馬斯克,發起了一家“入地”公司Boring。

相比特斯拉的“加速世界向可再生能源轉換”,SpaceX的星辰宇宙,Boring無聊得就隻像個地鐵。

不過,現在至少邁出了實質性第一步:首條隧道鑽探即將完工——Almost.

近日,馬斯克輕描淡寫地發了兩條Twitter。

第一條是,“第一條隧道就要完工了。”

第二條更加勁爆:“12月10日開放。”

儘管馬斯克顯得情緒毫無波動(甚至還想笑),也沒有過多解釋,但吃瓜群眾們立刻就沸騰了。

因為真正的粉絲一看就知道,這個“隧道”指的正是馬斯克 2016 年發推文提到的,從自己辦公桌下挖到洛杉磯機場地下的大洞!

大洞內部

時速250公里

首條隧道位於洛杉磯霍桑,那裡也是SpaceX的總部所在地。

這條可以自動傳送汽車的隧道,傳送時速最高可達到250公里每小時。

如果隧道真的開通,那麽馬斯克只需要5-10分鐘,就能從自己的辦公室“咻——”地一下被傳送到洛杉磯機場。而早晚高峰狀態下,這段路會花掉山雞村人民半個多小時。

在馬斯克的設想中,這個洞將成為全新的地下封閉式軌道交通系統的一部分,實現全自動駕駛,全電力驅動。

至於隧道內部的樣子,也有不少人曾經質疑“過於狹窄無法通車”。甚至有人曾調侃道,這麽窄的直徑,車子肯定得在裡面滾來滾去吧。

像這樣

而在昨天,一位粉絲發圖說,“隧道裡有這麽酷麽!”

馬斯克回復道,“嗯,隧道裡就跟你發的圖差不多。”

如果馬斯克這次(謝天謝地)不跳票的話,洛杉磯鄉民們就有福了!

10分鐘從市中心到機場

更早之前,馬斯克也在訪談中透露過一些細節。

比如首條隧道,長度在2.7英裡≈4.3公里,會先拿市中心到機場的路段試水,目標是10分鐘內從洛杉磯市中心(道奇體育場)到洛杉磯國際機場。

而且每人每次隻收1美元≈7元——北京單程地鐵最高價。

可能你也聽過,馬斯克還摻和了另一家類似的公司:Hyperloop,主打超級高鐵,也有挖隧道的任務。

但不同的是,Boring更傾向於是一個地下綜合運輸系統,可以運人,也能運車。

反正,在地下重造一個交通系統,但不堵車,最大程度自動駕駛,減少現實交通中的煩擾。

值得一提的是,首條隧道開挖後,Boring就拿到了商業訂單。

他們跟芝加哥市簽訂了合約,為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建設一個環路。

Boring完整方案

最後,再完整介紹下Boring的方案。

Boring今年3月調整後,方向更為明確:

構建一套運行在地下隧封閉道內,時速240公里,自動駕駛,電力驅動的城市公交系統。

這套系統,主要服務行人和騎行者,將在市內會建立1000個小型車站,佔地不過是一個車位般大小,距離市民出行目的地更近。

毫無疑問,這對現有的地鐵,是一種顛覆。

馬斯克還放出了一段演示示意。

這些展示裡,清晰地反應了無人駕駛的小型巴士,承載了多名乘客,從地面垂直降入地下,然後自動駛入地下隧道的主乾線上。

當然,跟之前相比,這是一個根本性的方向調整。

馬斯克的Boring(既有無聊之意,也有鑽洞之意)公司,之前的計劃是構建地下隧道網絡,然後通過電動滑板將汽車高速運送到各地。

顯然調整後的新方向,能夠惠及更多的人,而不只是開車出行的人。

之前的解決的方案是這樣的:

可以看到,之前馬斯克的出發點,是為了解決城市擁堵的問題,讓自己的特斯拉電動車能夠鑽入地下,瀟灑的穿過堵車的路段。

在這個展示中,無人巴士作為配角隻出現了一下下。

現在這個配角,成為主角了。當然,馬斯克也補充說這套系統仍然會運送汽車,但前提是滿足大眾出行需求之後。

馬斯克在推特上言之鑿鑿,這個未來感十足的隧道將在今年 12 月 10 日就會面向公眾開放長達兩英裡的測試路段,讓大家都可以免費體驗。而整條路線的起點就是馬斯克的另外一家公司SpaceX的停車場。

“冷笑話”挖洞公司

建造了這個隧道的挖洞公司,到底是何方神聖?

說來好笑,挖洞公司一度被當成馬斯克的一句冷笑話,沒人把它當回事兒。

2016 年,因為在洛杉磯開車的時候被堵在了路上,馬斯克發了一條Twitter:

“沒有隧道,我們全都得在堵車這個破事兒上煩一輩子。對於堵車這種摧毀靈魂的事兒,咱只能挖坑解決,而且隧道要至少挖出30層才夠用。”

那個時候,他說他要開一家“Boring Company”——Boring既有無聊的意思,也有鑽孔的意思,結果搞得全世界人民誰也猜不透馬斯克到底是真想挖洞,還是只是隨便說了一個無聊的想法。

沒想到半年之後,突然有一位 SpaceX 員工在自己的 Facebook 主頁上發圖,圖上赫然是一個印著“Boring Company”字樣的特大鑽孔挖掘機。而且這位員工還繼續玩雙關梗,配文說道:“又一個無聊(挖洞)的工作日”。

直到這時,大家才醒悟馬斯克這個挖洞公司不是一句冷笑話,而是真實存在並且已經開工了的。

對於這條隧道,馬斯克還是在不經意間親口透露過很多細節的。

他曾經表示這條隧道會從他在洛杉磯 Space X 辦公桌下開始挖起,挖到 105號公路距離洛杉磯機場只有 5 分鐘的地方。

馬斯克認為,對於已經高度發展的城市,我們很難再去拓寬高架橋和高速路,建立更多層高架橋只會讓城市變得更醜。

而隧道交通不僅做起來簡單,還能大大緩解交通擁堵,而且不同的隧道交通系統完全可以在不同深度並行。到那時,高密度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

挖洞公司的未來

從馬斯克發推文宣布成立挖洞公司不過才兩年,這個 SpaceX 旗下的公司手上已經有好幾個正在進行的大工程了。

今年六月,挖洞公司接手了一條造價幾十億的從芝加哥城區到奧黑爾國際機場的地下隧道。這條隧道將穿過芝加哥最擁堵的路段,為城市公共交通和路面交通系統減負。

與此同時,今年八月,挖洞公司宣布洛杉磯的第二條地下隧道已經開始籌建。這條隧道將連通洛杉磯道奇隊主場和洛斯費利茲(或者是東好萊塢),而洛杉磯道奇隊主場周邊是塞車最嚴重的區域之一。完工後,可以讓球迷們能在 4 分鐘內到達球場,而且車票只需1美元。

去年,馬斯克還說,自己想修一條連通紐約和華盛頓特區的地下隧道,而且川普總統已經同意了這個計劃。

挖洞公司究竟是城市交通的救星,還是馬斯克畫的又一張餅?

雖然不少人也在質疑馬斯克“大躍進式”的工程速度,但不可否認的是,馬斯克確實有一個人掰成幾瓣用的超能力。在眾人都已經淡忘挖洞公司這茬時,馬斯克突然又宣布,自己不是說說而已,這個洞已經快挖好了。

可以,這很馬斯克!

灣區交通無解難題:在灣區通勤,不勇敢怎麽行,未來說不定真的會被這家挖洞公司解決呢!

一些擔心

公路上的升降滑板是否會造成交通二次擁堵?

從Boring公布的動畫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車和人都需要通過公路上停放的滑板和升降電梯進入隧道。

一輛車開到電動滑板上固定好,通過升降系統進入隧道,隨後通過加速路段將速度增加到150英裡/小時,並入主路段,到達目的地後通過升降系統升到路面,解除電動滑板與汽車之間的鎖定,汽車離開電動滑板。之後下一輛汽車才能夠使用該滑板,重複之前的流程。

對於行人來說,一輛pod最多只能容納16名乘客,相比之下,中國的地鐵一列車可以容納1860人,這意味著一趟地鐵列車可以運輸的人數,隧道專用升降梯需要連續運作117個來回才能保證所有人坐上pod艙。

如果在車流高峰期,那麽放置電動滑板的路段可能會完全成為排隊路段,不再具有交通功能,這意味著擠佔正常的交通太空,同時如果升降電梯不能達到非常高的運轉效率或者沒有足夠多的升降電梯,最終結果就是造成交通的二次擁堵。

車輛和行人可否同時兼顧?

運輸車輛的滑板和運輸乘客的滑板不同,一種是要自動配適不同的汽車,另一種要在滑板上嵌入容納16人的Pod座艙,並且據馬斯克介紹,座艙不僅可以載人,還可以攜帶自行車進入。

因此從體積上來講,運輸乘客的滑板會比運輸汽車的滑板更大;從設計上來講,運輸汽車的滑板要求能夠配適不同的車型;從載荷方面,運輸汽車的滑板可能需要更大的承重能力。

汽車專用電動滑板

乘客專用帶pod電動滑板

同時這種設計和接入方式的不同,會導致車輛和乘客不能共用一套升降系統,首先會造成成本的上升,其次不同的升降系統、不同的接入口位置以及考慮到車輛和乘客的需求不同,對調度方案有很高的要求,如果調度不好,很容易出現安全事故。

對此我們採訪了中國南車的隧道工程專家肖梯,肖梯告訴我們從理論層面是可以通過一定的預估計算得到帶Pod艙和不帶Pod艙的滑板的比例,並為其設定虛擬軌道,保證調度正常,只是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在極端情況下比如調度算法出錯導致兩者相撞,那麽勢必帶Pod艙的乘客受到的傷害更大,因為Pod艙一定沒有汽車抗撞擊能力強,如果真的能把Pod艙的結構和材料做到最好,勢必又會增加成本,這是一個比較糾結的地方。

三十層隧道,靠譜嗎?

馬斯克曾經表示,這個地下隧道網絡將包括多達30層隧道,既可傳輸汽車,也可以傳輸超級列車。其實,這並不是馬斯克突然冒出的怪想法。早在2012年,針對膠囊高鐵車廂的設計大賽演講中,馬斯克就已經透露了自己的想法。

我希望更多的人去做這樣一件事情:建設更多隧道。因為這樣的地下管道很棒,而且做起來不難,只是在地上鑽個洞。但是如果城市裡有更多地下管道,將大大緩解交通擁堵。同時你還可以在不同的地質層開鑿地下管道——30層都不為過,那時,將可以完全解決高密度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所以我強烈推薦隧道。”

馬斯克的隧道暢想圖

新隧道相對於傳統公交或者地鐵的一個優點,被認為是點對點的高效直達。3個站點需要3條隧道,但是30個站點需要435條隧道。隨著站點數目線性增長,隧道數目會呈現指數性增長,如何在保證高效直達的情況下,壓縮隧道數目,對馬斯克來說是個巨大的設計挑戰。

此外,要在地底修建30層隧道,是否會對地面產生很大的影響呢。隧道及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張成平通過調查北京地鐵隧道施工44起安全事故發現,地面塌陷事故佔16起,佔總事故的36%,所佔比例較高。塌陷原因主要是管線滲漏和不良地質。

而洛杉磯頻繁發生地震活動,這個因素必須被考慮在內。此外,這座城市也坐落在甲烷口袋、焦油沉積物和其他複雜的環境上。

在中國北京,最大最深的地下工程也不過5層,而作為地震活動頻繁、地質不良的洛杉磯,要修建30層地下隧道,讓人不得不懷疑隧道的可靠性。

總的來說,這很埃隆馬斯克。

雖然對於隧道工程,社會質疑聲音頗多。但從積極的角度來看,馬斯克做的哪件事不是飽受爭議呢!?

有人這樣形容鋼鐵俠馬斯克的經歷:

馬斯克想要個新的支付方式,所以整了一個PayPal;

馬斯克想要開電動車,就創立了特斯拉;

馬斯克想要太空站便宜點,就自己建立了Space X發射火箭;

馬斯克想要交通快點,就“開發”了能把人“發射”出去的Hyperloop。

總的來說,質疑很多,但也很埃隆·馬斯克!

他是個瘋子。

但我們這個世界,如果沒有這樣的瘋子,也挺無聊的。

題圖及內文圖片來源均為boring company官網和馬斯克本人Twitter,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處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