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歐盟征電踏車高額反傾銷稅 八方電氣未上市先遭猛拳

  作為中國電踏自行車電機最重要的供應商,八方電氣在招股書中公布的業績走勢將受到此次歐盟加征反傾銷稅非常嚴重的影響

  《投資時報》記者  羅藝

  30天,足以發生很多事,甚至將一樁原本滿心歡喜的好事變成一個頭痛不已的“坑”。

  總部位於蘇州的電機廠商八方電氣,現在就面臨這樣的戲劇性轉折——在公布首發上市招股書之後僅僅一個月,其便不得不面對歐盟委員會針對原產中國的電踏自行車作出的“肯定性初裁”,這無疑會給該企業帶來不小的麻煩。

  據悉,歐盟方面已宣布,自7月19日起加征中國出口歐洲電踏自行車27.5%至83.6%的高額反傾銷稅。在國內電踏車市場陷入滯漲、短期內無法進一步拉動需求的背景下,這一關稅變動,對於那些愈發依靠出口以維持營收和產能的中國電踏自行車工廠,無異於“內外交困”。

  作為中國電踏自行車電機配件最重要的供應商,八方電氣在招股書中公布的業績走勢都將受到此次歐盟加征反傾銷稅的影響。《投資時報》記者日前致函八方電氣,該公司表示,目前公司處於上市緘默期,無法回復相關問題。

  下遊客戶多在徵收關稅名單內 

  八方電氣是一家從事電踏車電機及配套電氣系統的企業,終端產品主要銷售地集中在歐美市場,其客戶為國外電踏車品牌商以及國內外從事電踏車組裝業務的整車裝配商。

  八方電氣初期曾研發和生產傳統電動車電機,但隨著傳統電動車市場趨於飽和,該公司從2017年開始專注於做電踏車電機及配套電氣系統,且相應砍掉了傳統電動車電機業務。

  受益於歐洲電踏車市場快速發展,八方電氣近三年業績增長迅速。招股書數據顯示,2015—2017年(下稱報告期),該公司營業收入分別實現2.73億元、3.92億元和6.15億元,後兩年年均增長43%和56%;淨利潤則分別實現4146.83萬元、8933.91萬元和1.03億元,後兩年分別增長1.15倍和15%。

  這其中,近三年直接出口銷售額分別為1.22億元、1.79億元和2.68億元,佔同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4.99%、45.92%和43.71%。雖然直接出口佔比較高,但從招股書公布的數據可知,八方電氣近三年對國內客戶的銷售額也頗為可觀。報告期內,該部分營業收入分別實現1.51億元、2.13億元和3.47億元。

  而歐盟最新作出的對原產於中國的電踏自行車的“肯定性初裁”,將對八方電氣的國內客戶帶來巨大影響,從而間接影響八方電氣的業績。

  根據2017年數據,八方電氣前五名客戶分別為Europort DHS S.A.及其關聯公司、CYCLEUROPE INDUSTRIES SAS及其關聯公司、Inter-Union Technohandel GmbH、寶島車業集團有限公司以及南通天緣自行車有限公司,佔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11.46%、7.68%、5.01%、4.83%和3.6%。

  根據歐盟7月18日發布的加征中國電踏自行車關稅檔案,自公告發布次日起,對涉案企業將徵收為期6個月的臨時反傾銷稅。八方電氣排名前5的客戶中,寶島車業集團將被徵收77.6%的關稅,南通天緣將被徵收37%的關稅。而與八方合作的其它在國內設廠的國際知名品牌如Giant和迪卡儂,也將被徵收反傾銷稅。

  歐盟關於原產於中國電踏自行車反傾銷調查始於2017年10月,此次決定對中國產電踏自行車徵收21.8%至83.6%不等的反傾銷關稅,將嚴重削弱此前中國產電踏自行車在歐洲市場上的價格優勢。業內相關人士表示,該政策對主要依賴於出口的中國電踏自行車工廠帶來“毀滅性打擊”。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八方電氣也連帶受到巨大影響。

  另有消息顯示,臨時反傾銷關稅實施後,上述調查將持續至2019年1月,屆時,歐盟將作出最終決定是否正式徵收時長5年的高額關稅。

  被歐盟反傾銷調查“點名” 

  歐盟對中國自行車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的做法由來已久。上世紀末,歐盟就曾依靠貿易保護手段,使來自中國的普通自行車產品多年來被課以重稅,進而影響了相關產品的出口業務。

  隨著電踏自行車的更新時代來臨,歐盟的“關稅壁壘”亦與時俱進。一份歐盟發布針對中國自行車的投訴調查檔案顯示,歐洲自行車製造商協會代表歐洲的自行車生產商以及歐盟零組件製造商,如著名電機制造商博世(Bosch),要求歐盟對來自中國的電踏自行車進行反傾銷調查。

  據記者了解,在這份檔案中,至少提及八方電氣十次以上。

  八方電氣在當時作出的官方聲明中否認了相關指責,稱早在歐洲著名電踏自行車零組件製造商進入市場之前,即已進入自動電動車行業,並於2003年推出了自己的品牌。

  根據歐洲自行車製造商協會數據,歐洲自行車市場每年銷售約2000萬台,其中約10%是電踏自行車,預計5年內這一市場將增長至25%,即500萬台。數據顯示,過去4年,歐盟電踏車市場總值18億歐元,進口佔據近5.1歐元,其中2.95億歐元來自中國。

  國內市場尚處起步階段 

  八方電氣在招股書“風險因素”一項中,也提及了貿易政策風險。

  該公司稱,“若歐委會確定對國內的電踏車采取反傾銷措施,短期內將可能影響發行人對境內電踏車整車裝配商的銷售,進而影響到公司整體的盈利水準。”

  作為主要以出口為主,以及以出口裝配商為主要客戶的八方電氣,中國本土市場或許是其緩解此次歐盟反傾銷風波的依靠。不過,中國雖然是自行車騎行大國,但因電踏車產品所必需的傳感器技術壁壘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進行研發,所以以人力為主、機械力為輔的電踏車一直未能成為國家產業引導重點。

  身處其中的企業自然希望尋求突破,特別是隨著“共享單車”風潮興起,國內一些公司也開始嘗試推廣價格較傳統電動車高不少的電踏車。2015年10月,輕客發布其第一款電踏車產品TSINOVA;2016年6月,小米發布了其第一款電踏車產品“米家騎記”,並加入了可折疊功能;2017年5月,倍速出行(PESU)展出中置電機山地電踏車和通勤旅行款電踏車;2017年5月,永久出行發布“永久電踏車”,隨後又在上海浦東新區和揚州進行“共享電踏車”項目嘗試,並於2018年1月獲得1億元天使輪投資。

  但高昂的生產成本始終構成一個瓶頸。據八方電氣公布的數據,其中置電機2015—2017年平均售價為1204.84元、1468.95元和1546.25元。該價位已與傳統電動車整車價格相當。據新日股份(603787.SH)披露,“2016年度,其簡易款電動車平均售價為1453.52元,豪華款的電動自行車平均售價為2126.05元。”而電踏車目前市場零售價基本都在500歐元以上,中置電機電踏車售價更高達1800歐元以上。平均逾萬元人民幣的售價顯然不利於該產品大規模推廣。

  有意味的是,包括摩拜在內的擁有巨大用戶群的創業公司雖然認可電踏車技術的先進性,但這些得到BAT資金支持的獨角獸們也不敢輕舉妄動。對於包括八方電氣在內的以電踏車為主業的公司,想靠國內市場來填平歐盟此次針對電踏車徵收反傾銷稅帶來的損失,短期內並不容易實現。

責任編輯:郭春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