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回購並非壞事,美政客尋求立法阻止回購是舍本逐末

騰訊證券2月27日訊,2018年當中,美國企業宣布,他們正在回購超過1兆美元的自家股票。《彭博商業周刊》近日刊文稱,這一金融工程學史上創紀錄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也與川普稅改後海外利潤的歸國浪潮有關。加上這一最新數字,金融危機之後的十年間,美國企業用在股票回購上的資金總量已經超過了4兆美元。日益高漲的回購浪潮,其影響力已經開始漫出金融世界之外,激起了政治反響。

紐約州民主黨參議員舒默(Charles Schumer)和佛蒙特州獨立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目前正在推動立法,目標就是,阻止企業在滿足一系列證明他們的員工業已受到公平對待的條件之前回購自己的股票。在《紐約時報》的專欄文章當中,兩位參議員指出,這種“企業自我放縱”正在損害勞動者的利益,並最終損害經濟的長期增長前景。

兩位參議員已經高度接近一個關鍵性問題,後者可以解釋資本主義為何正在被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所不信任,以及是如何使得財富不均問題愈演愈烈的。遺憾的是,在這樣的邏輯鏈條當中,回購或許是引起高度不適感的一環,但是舒默和桑德斯恐怕不會真正去解決最根本的問題(經常被稱為“長期性停滯”),而只是對這最明顯的症狀之一下手。

過去十年的大多數時間裡,企業都是處於股票淨購入狀況之下。事實上,企業界2008年危機以來用於購買自己股票的資金總投入甚至超過了聯儲同期之內在量化寬鬆計劃之下購買債券的總投入。不必說,這兩者都推高了資產價格。

在批評家們看來,股票回購是一種冷血的金融策略,是犧牲所有其他利益相關各方,尤其是員工來為股東謀求好處。企業通過回購減少了流通在外的股票數量,拉高了每股盈利,這樣也就起到了人為推高股價的作用——很多企業管理層成員的薪酬當中都有相當部分是以股票形式發放,他們顯然有充分的理由這麽做。與此同時,當這些資金用於股票回購,自然也就不可能再投資於企業本身了。只不過,這些批評家們卻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企業回購自己的股票,自然要把相應的現金交給賣家——幾乎總是那些大機構投資者。接下來,這些大機構就會將資金投入其他的地方。

當下,美國經濟不溫不火,想要讓營收再進一步著實不易,與此同時,企業界已經大幅度提升了效率和利潤率,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想要在自己公司當中找到合適的投資領域其實已經非常困難了。於是乎,他們選擇了將資金交還給投資者,讓後者自己去尋找更好的投資對象。從這個角度說來,股票回購並不能稱作是“自我放縱”,相反倒可以視作是企業具有高度責任感的證據。管理層比其他人更清楚自己公司的情況。如果他們認為沒有成長機會,那麽對股東和經濟最負責的做法就是回購股票。

回購交易本身並不是什麽有害的事情。只是,當前的回購大潮當中,可以看出兩個根本性的問題,一是許多管理者都無法在自己的企業當中找到富有生產效率的資金使用標的,一是拿到這些資金的投資者也無法在其他地方找到足夠多和足夠好的投資機會。事實上,自從危機以來,經濟學家們困惑不已,也圍繞著它展開了無數次熱烈討論的一個主題就是——資本主義是否已經失去了創造出持續和繁榮增長的能力。要真正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拿出更深層次的補救措施,面對更艱難的選擇。

桑德斯和舒默對回購開火的另外一個問題在於,他們現在乾這件事很可能已經太遲了。其實,市場本身已經開始厭倦這種策略了。去年的兆大回購刺激並不足以阻止股市下跌,就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據。標普的標普500回購指數(S&P 500 Buyback Index)是以標普500股票當中回購佔比最高的100隻組成的。2008年之後的最初幾年當中,這一指數的表現要明顯好於大盤,但是最近兩年,它卻神奇不再。當股票價格已經變得很昂貴,使用股東的錢去買這些高價股票,就不再是一樁理想的交易。換言之,在當前周期裡,回購現象可能已經高度接近自然死亡,根本無須兩位議員過多操心。 (費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