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重陽節又至,該如何養生?老人的這些飲食習慣要改變!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老人節。老年人的健康、養生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話題,小編為網友梳理了老年人秋季飲食起居等方面的注意事項,幫助老年人預防疾病、延年益壽。


飲食禁忌篇

老年人的飲食跟年輕人不一樣,老人吃飯得有講究,不僅僅是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更重要的是老人在一餐中,先吃什麼,後吃什麼,這些也會影響他們食慾的。那麼到底老年人應該如何正確選擇吃飯的順序呢?

1.先吃點新鮮蔬菜或豆製品。比如清炒白菜、菠菜,涼拌黃瓜、豆腐絲等。這些菜比較清淡,吃後不會影響消化,反而由於清淡,更有了食慾。

2.再吃一些味道稍重的燉菜和炒菜。比如說宮爆雞丁、麻婆豆腐、魚香肉絲等。由於開始吃得比較清淡,這時候吃點味重的東西,更能增加食慾。

3.然後是主食。五穀雜糧含各種營養,是人體必需的食物,每餐都應該適當攝入。老年人不宜吃得過多,過多增加飽脹感,對腸胃不好。

4.最後來點甜品(如甜湯、點心等)作為餐桌上的調劑。它們放在最後吃,一則可以起到爽口的作用,二則可以幫助開胃。但甜品也不宜吃得過多,適當幾口就好了,一定要讓胃留出一點「太空」來。以上吃飯順序不僅能讓老人們吃得多一點、吃得香一點,更能讓我們的老年朋友們吃得健康。


老年人飲食宜掌握以下十個原則:

蔬果宜鮮:新鮮、有色的蔬果類,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水果中還含有豐富的有機酸,有刺激食慾增加和維持體液酸鹼平衡的作用。

數量宜少:若要身體安,三分飢和寒。老人要吃多種食物,但每種食物數量不宜過多,每餐七八分飽。

品質宜高:品質高不意味著價格高,如豆製品、蛋、奶等都是品質高的食品,老人應當經常食用。還要注意多吃魚,少吃肉。糖的主要來源是主食和蔬果,盡量減少白糖、紅糖、砂糖等精製糖的食用。

食物宜雜:沒有一種食物能包含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因此,每天都要吃穀類、蔬果、菌藻等多種食物,還要注意葷素搭配,粗細搭配,色澤搭配,口味搭配,乾稀搭配。

質地宜軟:老人對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好,所以,飯菜質地以軟爛為好,可採用蒸、煮、燉、燴等的烹調方法。選擇的食物盡量避免纖維較粗、不宜咀嚼的食品,如肉類可多選擇纖維短,肉質細嫩的魚肉;牛奶、雞蛋、豆製品都是最佳選擇食物。

飲食宜淡:菜品要清淡,口味忌重。建議每日食鹽量不超過6克。建議老人一日的食物組成:穀類150-250克,魚蝦類及瘦肉100克,豆類及其製品50克,新鮮蔬菜300克左右,新鮮水果250克左右,牛奶250克,烹調用油30克,食鹽6克,食糖25克,少飲酒,喝足夠的水分。

速度宜緩:細嚼慢咽有利於消化、吸收。尤其在吃魚時更要注意。魚肉由於肉質鬆軟、細嫩,容易咀嚼、消化和吸收;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等優點,是老人的首選食品。但由於魚刺的問題,限制了許多老人的食用。解決好這一問題,首先要選魚刺較少的魚類,吃魚時,最好不要與米飯、饅頭同時吃。

飯菜宜香:老人食慾降低,在食品的製作方面要更加精心,注意色、香、味、形的調配。此外,優雅、安靜、整潔的就餐環境;集體或結伴就餐的形式,都可提高老人的就餐興趣。

飲水宜多:老人對口渴的感覺不像年輕人那麼敏感,因此,要自覺多喝水,可選擇淡茶或白開水。千萬不要等到口渴再喝,以免缺水。缺水會引起老人便秘和體內代謝失調。

溫度宜熱:食物的最佳消化吸收過程是在接近體溫的溫度下進行的。老人對寒冷抵抗能力較差,一旦食用生、冷、硬的食品,就會影響到消化、吸收,甚至引起腸道疾病。因此,老人的食物以溫熱為主。

另外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飽食容易導致老人老年癡呆,據醫生介紹,老人進食過飽營養過剩後,大腦中被稱為「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會明顯增加。如果長期飽食的話,則會引起腦動脈硬化,出現大腦早衰、智力減退等現象。往往人們在飽食之後就會有種想睡覺,或者特別困的感覺,主要原因是全身的能量集中在消化食物身上,而大腦也處在一個需要能量運轉來維護的一種狀況,當大腦沒有能量運轉時,其智力也會受到影響。

專家提出,老年癡呆症與維生素B12和葉酸的缺乏有密切關係。飲食的調理可有助於防止老年癡呆,因為從食物中攝入B12和葉酸既有效且安全。富含B12的食物有:雛菊、香菇、大豆、雞蛋、牛奶、動物腎臟以及各種發酵的豆製品等;葉酸豐富的食物是:綠葉蔬菜、柑橘、蕃茄、菜花、西瓜、菌類、酵母、牛肉、肝臟和腎臟。經常、適量地攝入上述食物,對預防老年癡呆症有一定作用。


生活習慣篇

生活中一些不被重視的細節,恰恰是延年益壽的關鍵所在。美國「福克斯新聞網」近日刊文介紹生活中對老人健康有益的8件小事。

一、看喜劇電影。有不少人認為嚴肅的戲劇和扣人心弦的電影才有教育意義,但美國馬裡蘭大學醫學院一項新研究發現:喜劇對健康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研究者讓一些受試者分別在兩天裡看了《情迷瑪麗》和《拯救大兵瑞恩》的電影后發現:看喜劇電影會讓血管得到擴張,而看戰爭片會導致血管收縮,血液流量減少。

二、每次隻做一件事。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神經科學家亞當?格茲利博士認為,電子媒體的多樣性要求人們在同一時間處理多項任務,這實際上對大腦健康非常不利,進入老年後這種效應就顯現了出來。

三、吃巧克力。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上的研究顯示:每周吃45克以上的巧克力(相當於兩塊糖果大小)會讓人們患上中風的可能性下降20%。

四、喝啤酒。義大利學者發表在《歐洲流行病學期刊》上的研究顯示,適度飲用啤酒的人患上心臟病的可能性會下降31%。啤酒對健康的好處和危害類似於葡萄酒,即少量或適度飲用能發揮最大的健康功效;一旦過量,健康功效立刻消失。

五、坐立不安。在公共場合坐立不安會讓周圍人感到不愉快,但發表在《運動與鍛煉醫學科學期刊》的最新研究顯示,坐立不安實際上有助於增加人們每天的體育活動量,促進心肺功能健康。在工作場合,人們可以走到同事身旁進行交談;在家裡可以來回走動做一些零星的雜活。

六、性生活。性生活不僅能給你帶來幸福感,還能讓夫妻關係更融洽。在美國老年醫學會年會上公布的一項報告顯示,性生活會讓老年夫妻覺得婚姻更令人滿足和愉快;而且性生活越頻繁,這種效應就越明顯。

七、發燒。人們都知道發燒的滋味不好受,但羅斯韋爾帕克癌症學會的學者發現發燒在增加人體免疫系統的抵禦功能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發表在《白細胞生物學期刊》上的研究顯示:體溫稍微升高,有助於免疫系統更好的發揮和調動其抵禦被感染細胞的功能。

八、慢點吃飯。發表在《美國飲食協會期刊》上的研究顯示,吃飯速度慢實際上有益健康,吃飯速度快的人比吃飯速度慢的人更容易患上肥胖症。

特別指出的是,老人不要輕易放棄性愛,生活中,很多老年人認為性是年輕人的事,一過60歲,就不再需要性生活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觀點,老年人同樣需要性愛,年紀大了也不能輕易放棄性生活。

適當的性生活能幫助老年人保持身體健康,研究表明,在70歲的人群中,50%的男性和40%的女性有性生活需求。性生活過程中,男女雙方身體和精神得到全面興奮,身體同時會分泌相關激素,這能鍛煉心臟、美容養顏、促進睡眠。國外研究資料表明,與沒有性生活的老人相比,性生活積極的老人記憶力更強。

性愛還能有效延長壽命。與沒有性生活的男性相比,有規律性生活的男性壽命要長15—20年,性生活不和諧的女性平均壽命會縮短6年。

不過,由於身體衰老等因素,老年人的性生活不同於年輕人,應做出適當調整。在次數上應適當減少,時間不宜過長,強度不宜過大,注重情感需求,切忌一味追求感官刺激。千萬不要亂用「補藥」,以免傷害身體健康。


健身鍛煉篇

近年來,喜歡體育鍛煉的中老年人越來越多, 一項調查顯示,每10個7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7個飽受退化性關節炎之苦。這些現象說明一個問題,不正確的鍛煉方法可導致許多疾病,特別是軟組織損傷。因為中老年軟組織退化較快,且損傷後不易恢復,所以參加體育鍛煉時,科學運動十分重要。

過重請減肥。過重的身體會增加各關節所承受的壓力,減重就是為關節減壓。

少做蹲、跪等姿勢。有研究認為,日本人生活裡習慣跪姿、印度人常跪拜及蹲著如廁,和他們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比例偏高有關。因此,盡量少做蹲、跪等傷害關節的姿勢。

多做有益關節的運動。運動可以使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韌帶強壯有彈性,加強支撐、維持關節穩定的力量。長期臥床不動,肌肉力量會以每天3%的速度削弱;不運動,肌肉關節越僵硬越容易生鏽。延緩關節退化的運動,首推健走、游泳、水中運動、騎車。走路、騎車對關節壓力較小,而且還可以增進心肺功能及骨密度,幫助肌肉關節攝取營養,增進柔軟度和平衡能力,使人不易踉蹌跌倒。如果不會游泳,可以做些水中運動,例如在水中走路,對關節特別好。因為身體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可以減輕關節壓力,且提供強化肌力的阻力。

需要提醒的是,若關節曾受傷,要避免慢跑、登山、球類運動等增加關節負荷的運動。如果是中年後才決定培養運動習慣,不要一開始就選長途慢跑,否則關節會受不了。不管做哪種運動,都要持之以恆,運動的頻率與時間比運動強度重要。

中老年人健身有四大誤區,一是飯後運動,不少老人把「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句古話當做健身格言。其實,飯後百步走並不科學。因為剛吃過飯,胃腸道開始消化食物,如果飯後立即開始運動,特別是劇烈的運動,就不能使食物充分與消化液接觸而被消化利用,會造成消化不良。而且,大量血液進入胃腸道導致腦部供血減少,會使人有困意。因此,需要適當靜止休息,充分消化食物。而且,吃飯後老年人的心臟負荷增加,餐後運動對心血管系統有明顯的負面作用。所以,老年人應該避免在飽餐後兩個小時內進行運動鍛煉。

二是晨練過早,很多人認為早晨空氣好,適合鍛煉。其實,太陽出來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較高,空氣品質較差,所以晨練應安排在太陽出來後1小時,並且不宜在車流較多的馬路旁、樹木密集的地方晨練,因為這些地方聚集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無益於健康。同時,有霧的氣象不宜晨練;空腹不易晨練,因為空腹鍛煉容易造成低血糖。

三是劇烈運動,老年人骨質疏鬆,劇烈的運動容易造成骨折。他們的關節一般不太靈活,太劇烈的運動也容易造成關節脫位等情況。老年人最好選擇緩慢的運動,上樓梯的運動是不可取的,因為上樓梯很容易損壞老年人的膝關節,導致關節炎的發生。而且,太過劇烈的運動會造成心肺超負荷運轉,對於有心腦血管病的老人來說危險性很大。一般來說,散步、太極拳、體操等柔和的運動比較合適老年人。

四是過度運動,許多老年人認為運動越多越好,越勞累就越有效果。但其實,運動的目的並不是讓人感到疲勞,而是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肌肉和心臟的能力。如果過度運動,則會促使身體釋放大量激素來分解蛋白產生能量補充過度運動的需要,造成身體組織的過多消耗,加快器官的衰老。而且過度運動會加重心臟的過度使用,超出其負荷能力。長期下去,會造成心臟功能衰退,反而有害於身體。


心理健康篇

人老了以後,隨著身體上的衰老,工作的退休,就會產生各種心理上的問題,諸如多疑、自卑、不安全感等。需要子女在生活中多加關注和關心,嚴重的要去醫院進行就診。

根據中國部分地區調查,60歲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癡呆患病率為4.2%。 老年心理問題從性別結構來看,男女患者比例約為6:4。從疾病種類來看,記憶障礙、睡眠障礙佔50%左右;心境障礙、情緒問題約佔25%;人際交往、子女教育、軀體疾病引發的精神障礙佔20%。而且很多患者是幾個問題合併在一起,共同導致精神心理疾病。

有關專家指出,老齡是人生經歷的最終階段,生理和心理特點都與青壯年不同,老年人自身要調整心態,認同年齡增長伴隨的變化,要保持家庭和睦,學習新知識,培養興趣愛好,多參加社區活動,建立新的人際交往圈。要關心自身身心健康,積極覺察身體、情緒等異常變化,及時發現和治療精神疾病。當老年人在短期內出現明顯的記憶力減退、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等現象時,要及早就醫。

美國根據一項對1500名1910年左右出生的人進行長達80年的跟蹤調查,發現了人們的6個心理因素有利於健康長壽。

1、經常參加社交活動

經常與親朋好友聯絡的人更長壽。在交往過程中給予他人幫助,有益長壽。如果你朋友不多,建議多參加社會組織或者志願工作。

2、愛操心不是壞事

如果你是個愛操心的人,那或許是件好事。很多實例證明適當憂慮有益健康,尤其是對於男性而言。當你為某件事擔憂的時候,自然會考慮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情況,並且製訂相應的預案。這時候,操心就是有益無害的。

3、不要把寵物當成最好的朋友

養寵物的確有益健康,但是寵物畢竟無法代替人與人之間的接觸。研究發現,養寵物的人並不比其他人群更長壽。相反以寵物取代人際交往的人,壽命更短。

4、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

儘管健身有益,但研究發現,一些長壽者在二十多歲的時候並不怎麼鍛煉,反而是通過多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讓自己活動起來更能長壽,比如種花、種菜、做木匠活等。

5、防止過度樂觀

過度樂觀的人往往沒有那些小心謹慎的人細心。為了保持健康,小心謹慎的人更懂得自我防護,更少從事高風險活動,比如,抽煙、酗酒、吸毒或者飆車等。這些人也會遠離有不良嗜好的人群。

6、「好壓力」有益健康

如果你討厭所從事的工作,那麼工作壓力就是有害健康的「壞壓力」;如果你熱愛自己的事業,因力爭在事業上有所成就而產生的壓力,就是有益健康長壽的「好壓力」。關鍵一點是,工作必須是你的最愛,而且能讓你產生成就感。

需要指出的一點是, 很多老人由於個人性格關係,喜歡高聲說話,並且一著急,就會大喊大叫。這對老人健康也是危害極大。

語速太快很容易使老人情緒激動,焦躁的情緒既傷肝傷肺又傷脾,還會影響到人體內分泌及機體組織的正常運轉,對健康造成傷害。低緩的講話,如同講故事,給聽者以和藹可親之感,令聽者愉悅,反饋給說者的情緒也是正面的。低聲細語的人通常比較中庸,這類人容易隨遇而安,受環境影響較小,長壽的可能性因此就更大些。

不僅如此,低聲慢速說話有利於刺激大腦細胞興奮,減緩大腦衰退,對預防老年癡呆有一定作用,還可以鍛煉語言能力,消除孤獨煩悶,促進互相交流,增進友情和親情,延緩衰老。老人不妨和親朋好友多說話,同時隨時提醒自己心平氣和、語速放慢、聲調降低,以保持冷靜的情緒和清晰的思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