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打過B肝疫苗後並不能「一勞永逸」,注射疫苗產生的抗體也是有壽命的?

編者按:長春長生狂犬病疫苗事件,使大家對疫苗的信心重挫。小編也常接到關於B肝疫苗的諮詢,疑問最多的是為什麼按要求注射疫苗卻沒有產生抗體?難道B肝疫苗也造假?小編想說,不要對所有的疫苗都失去信心,今天就跟大家科普一下B肝疫苗。

接種B肝疫苗是預防感染B肝病毒的有效途徑。B肝疫苗是用來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的,接種疫苗產生表面抗體者,可以有效抵抗B肝病毒感染,一旦病毒出現,抗體會立刻發揮作用將之清除。

但要認識到,打過疫苗後並不能「一勞永逸」,注射疫苗產生的抗體也是有壽命的,根據體質不同,抗體保護效果會逐漸減弱,有的甚至三四年抗體就會消失,所以定期檢查B肝五項非常重要,建議一年一次,一旦表面抗體消失,可以再次注射疫苗。

一般注射疫苗要遵守「016」原則,即從你注射第一針B肝疫苗後,隔一個月注射第二針,隔半年注射第三針,對於寶寶和成人都是如此。如果想要效果更好,可以使用B肝免疫球蛋白聯合疫苗使用。

為什麼注射了疫苗不產生?

注射疫苗後不產生抗體的原因比較複雜,大概有以下幾種情況:

(1)檢測方法不精確: 實際已產生抗體,但因檢測方法不精確而致結果陰性。這時應當用最靈敏的方法,如酶聯免疫法或放射免疫法來重新檢測。因為有的地方檢測方法不先進或不靈敏而得出假陰性結果。

(2)免疫反應太弱 :機體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太弱,隻產生微量的抗體,以至用先進的檢測方法仍未能發現表面抗體的蹤跡。這時可加大B肝疫苗的劑量(每次10微克),每月注射1次,共3次。同時,注射B肝疫苗合用其他免疫刺激藥物,如豬苓多糖、卡介苗等,被認為可以提高免疫效果。

(3)已發生隱匿性感染: 如按規定時間接種後仍不產生表面抗體,則可應用PCR(體外核酸擴增技術)方法檢測被接種者血清中的B肝病毒核酸(HBV—DNA)。因為,有少數病人實際上已感染了B肝病毒,但其B肝表面抗原(HBsAg)的量很少,用現有的檢測方法查不出來,或者B肝病毒已經發生變異,與普通試劑不發生反應,另外還可能有其他原因。這些病人雖然已感染了B肝病毒,但不產生免疫反應而機體呈免疫耐受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再注射B肝疫苗,也不會產生表面抗體。或可檢測其他肝病毒標誌物,如核心抗體(抗HBc)、e抗體、e抗原等是否為陽性。如果為陽性則說明感染了病毒,在這種情況下,再注射B肝疫苗也可能不會產生抗—HBs。

(4)有B肝家族史:或經常和B肝患者接觸的人,應特別注意B肝疫苗的接種效果。B肝家庭成員感染B肝病毒的幾率極高,有一些成員感染B肝病毒後,出現隱匿狀態。B肝患者所生的子女,在出生後一定要及時注射B肝疫苗,這樣可以阻斷大部分B肝病毒的傳播。但是,即便是及時注射B肝疫苗,仍會有極少數新生兒免疫接種失敗,這可能與母體孕期宮內感染B肝病毒和遺傳因素有關。對此家長不必大驚小怪,也不要亂用藥;定期複查,注意肝功能變化至關重要。

(5)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缺陷者:有類似情況的人不易產生抗體,如晚期腎病、器官移植後、愛滋病感染者等。

(6)B肝病毒發生變異:變異後的病毒,其生物特性有了新的變化,可使B肝疫苗無法發揮作用。另外,一些B肝病毒感染者,B肝病毒表面抗原的亞型有所不同。亞型種類有多種,B肝疫苗是針對主要的病毒亞型而設,所以難免有顧及不到的亞型,如果是較為罕見的病毒亞型,B肝疫苗也不會有保護作用。

(7)另外部分人即使接種全程B肝疫苗,也有5%~10%接種者不產生B肝抗體或隻產生低滴度的抗體,對這些無應答或低應答的兒童應多次接種B肝疫苗直至抗體產生。

打了B肝疫苗不產生抗體者,可以加打一個療程;如果還不產生抗體,應注意排除是否為隱匿性或低水準B肝病毒感染者,以及是否存在B肝病毒變異情況。以後的複查工作須在水準較高的正規醫院進行。

做了檢查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B肝?

B肝五項包括B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B肝病毒表面抗體(抗-HBs)、B肝病毒e抗原(HBeAg)、B肝病毒e抗體(抗-HBe)、B肝核心抗體(抗-HBc)。

B肝五項指標結果及其代表含義

B肝五項中的指標呈陽性時,可以表現為多種不同的組合形式,每種組合的臨床意義也各不相同。但是究竟是不是B肝患者,還需要結合病史、肝功能化驗以及超音波檢查等進一步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B肝兩對半有多重組合模式,其不同的組合模式臨床意義各有不同。中華檢驗醫學網曾對B肝兩對半血清學檢測結果32中模式的臨床意義做了一個表格,如下:

1B肝「大三陽」

即B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體(抗-HBc)同時陽性。這是B肝病毒完整存在的經典模式。e抗原陽性說明B肝病毒在體內複製活躍,傳染性強。此時檢查肝功,如果轉氨酶(ALT、AST)升高,或做肝穿刺檢查,證實有肝細胞炎症存在,則表示肝炎呈活動狀態,必須治療。

2B肝「小三陽」

即B肝表面抗原(HBsAg)、e抗體(抗-HBe)、核心抗體(抗-HBc)同時陽性,常是由B肝「大三陽」轉變而來,過去曾認為 「小三陽」患者的傳染性低於「大三陽」,病毒複製程度較低。

但近來發現部分B肝「小三陽」的患者,肝功能持續反覆異常,同時伴有B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 (HBV-DNA)陽性,病情反而較重,更易向肝硬化轉變。因此,B肝「小三陽」不一定預後就好,形成「小三陽」與B肝病毒變異(B肝病毒前C區基因改變)有關。

判斷B肝「小三陽」是好是壞的方法是:如果肝功能始終正常,B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呈陰性,說明是好現象,不必治療;如果HBV-DNA呈陽性,肝功能異常,則為壞現象,必須治療。

3B肝「小二陽」

即B肝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體(抗-HBc)同時陽性,其臨床意義基本同B肝「小三陽」,「小三陽」和「小二陽」有時可以互相轉變。「小二陽」並不比「小三陽」輕,「小二陽」的HBV-DNA的陽性率甚至高於「小三陽」。

4單項核心抗體陽性

核心抗體(抗-HBc)陽性表示B肝病毒既往感染或現症感染,區別的標準是進一步檢查核心抗體的兩個分型:抗-HBc IgM和抗-HBc IgG。

高滴度的抗-HBc IgM是急性B肝或近期感染B肝病毒的重要指標,在急、慢性肝炎時多呈陽性,標誌著B肝病毒複製活躍,有傳染性。而抗-HBc IgG陽性提示肝炎恢復期或既往感染,可持續數年至數十年,表示傳染性弱,很少同時伴發肝炎活動。

5單項表面抗體陽性

健康人接種B肝疫苗後產生抗-HBs屬正常反應,表示對B肝病毒已經產生了免疫力,一般不會得B肝。即使沒有接種過B肝疫苗,一部分人也會在感染B肝病毒後,自動產生抗-HBs,這是個好消息,抗-HBs是B肝五項指標中唯一的一個保護性抗體。

血液中的抗-HBs滴度越高,保護力越強,持續時間也越長(3-5年或更久)。90%以上的健康人接種B肝疫苗後可以出現抗-HBs陽轉。極少數情況下表面抗原和抗體同時陽性,常見於不同亞型的B肝病毒感染。

6多項抗體同時陽性

表現為表面抗體(抗-HBs)、e抗體(抗-HBe)、核心抗體(抗-HBc)同時陽性,或表面抗體(抗-HBs)和核心抗體(抗 -HBc)同時陽性,這兩種組合都提示以往曾經感染過B肝病毒,目前已基本沒有傳染性。但是也有個別患者,也會在這種情況下合併肝功能異常, HBV-DNA呈陽性,這與B肝病毒變異有關。

特別提醒

因為肝臟的是一個沉默型器官,它沒有痛感神經末梢,所以很多B肝患者檢查出來就是晚期,像肝硬化,早期沒有明顯癥狀,如果出現乏力、小便發黃,甚至蜘蛛痣等,就是肝硬化晚期或者肝癌晚期了。

所以肝臟定期體檢非常重要,體檢的話可以查一查B肝五項、肝功能和肝臟彩超。B肝五項可以查出來是否感染B肝病毒;肝功能能查出肝功能是否異常;肝膽彩超可以看出肝臟的狀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