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帶你走近神秘的海軍潛艇部隊 探秘潛艇兵的日常生活

來源:解放軍報記者部微信公眾號

1970年我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正式下水,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四國後,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同時,人民海軍的第一支核潛艇部隊也隨之誕生。作為海軍的殺手鐧部隊,他們身上一直都保持著神秘的色彩。直到2013年,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的艇員隊伍才首度對外解密,展示了它的真容。

帶您一起走近神秘的海軍潛艇部隊。

從無到強 核潛艇的發展之路

我國核潛艇的研究開始於上世紀60年代,1968年首艘核潛艇長征一號開工建造,兩年後正式下水,人民海軍的第一支核潛艇部隊也隨之誕生。首支核潛艇部隊的艇員由36名海軍戰士組成,他們也是中國核潛艇的第一代潛艇兵。

程文兆是當時的36名接艇官兵之一,當年只有18歲的他從常規潛艇抽調到核潛艇部隊,從水面到淺水再到深海,程文兆和他的戰友們與核潛艇一起試航多達200多次,被稱為36棵青松。

艇員們從零基礎開始,克服了難以想象的艱苦環境,在高溫、高濕、高噪音的狹小艙室裡拿著圖紙摸管路,夜以繼日的翻閱技術資料,了解核潛艇的裝備性能。

首艘核潛艇也為培養核潛艇艇員,加快核潛艇部隊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1982年10月,中國進行了首次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的試驗,取得圓滿成功。1988年9月,飛彈核潛艇水下發射彈道飛彈取得成功,這標誌著當時中國軍隊的海基戰略防禦力量初步形成。

在1994年,他們出色完成了核潛艇90晝夜最大自給力的考核試驗,當時艇上不少設備是70年代的產品,故障多,穩定性低,並不完全具備長航試驗的條件。這一創舉也打破了當時美國核潛艇海神號連續航行84天的記錄,創造了潛艇航行時間最長,航程最大,水下平均航速最高和一次潛航時間最長的記錄。

2009年,在中國海軍成立60周年之際舉行的多國海上閱兵式上,長征6號和長征3號兩艘核動力潛艇接受檢閱,這也是海軍核潛艇首次公開亮相。

遭遇“水下斷崖” 372艇面臨生死考驗

我國潛艇部隊不但擁有世界先進水準的潛艇,更擁有訓練有素的潛艇兵。二戰以來,各國海軍出現過多次潛艇遭遇水下斷崖失事的情況,據公開報導成功自救的,只有我國的372艇。從潛艇掉深進水到安全脫險,372艇的官兵把握住了最關鍵的3分鐘。這次險情的成功處置堪稱是世界潛艇史上的奇跡。

駕馭潛艇是世界上公認的高風險職業,下潛深度每增加一米,危險就增添一分,加上水下複雜多變的水文環境,給潛艇航行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所以也有著艇動三分險,生死一瞬間的說法。

水下潛航分不清白天黑夜,當時372潛艇的艙內一切都顯得井然有序。此刻誰也不知道,危險正在一步步逼近。

午夜時分,潛艇的深度計指針突然向下大幅度跳動,艇體開始急速下沉。官兵迅速進行增加航速等一系列應急處置措施,但潛艇還是加速下墜。

遇到海水斷崖是潛艇水下航行最危險的情況,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控制,失去浮力的潛艇就會急速沉向3000多米深的海底,造成不可挽回的結果。幾乎在指揮員下令的同時,應急供氣閥門打開,所有水櫃開始供氣,應急浮起。

海軍372潛艇艦務技師 練仕才:

我就盯住這個壓力表,顯示各種的壓力。那個時候深度比較大,建立壓力反應過程時間長一點,心裡很急,壓力表已經兩百多了,這個艇還沒往回走,還沒有往上面浮。

就在此刻,更大的危險接踵而來。由於壓力陡然增大,主機艙一根管路突然破裂,大量海水瞬間湧進艙室。一旦電氣設備受損,潛艇的動力就會癱瘓,潛艇將加速下沉。

海軍372潛艇電工技師 陳祖軍:

二十幾個壓力,水從這下面縫隙裡面打上來的話,這上面都成霧狀已經看不到了。我第一個反應就是把電機給停掉了,這麽大的水,我又跟他們下令,讓封閉艙室。

海軍372艇舵信技師 趙滿星:

把自己封閉,然後在裡邊處置情況,保證了主電機還能用,沒起火沒爆炸,不至於整個艇完掉。

面對生死考驗,官兵沒有一人退縮,個個衝鋒在前。1分鐘內,上百個閥門關閉,數十種電器設備關停;2分鐘後,全艇各艙室封艙完畢。

3分鐘後,潛艇終於停止了下沉。此時,潛艇離極限工作深度只差幾米。緊接著,官兵小心謹慎控制潛艇快速上浮,並成功浮出水面。

海上指揮員 某潛艇支隊支隊長 王紅理:

從潛艇掉深到安全脫險,我們把握住了最關鍵的3分鐘。在關鍵的時刻,一個動作不到位,一個配合的不默契,都將會造成艇毀人亡的災難性後果。

潛艇雖然成功脫險,但裝備受損嚴重。經過10多個小時的連續奮戰,控制箱、滑油泵等主要設備故障被相繼修複,潛艇的水下航行能力得到了基本恢復。

探秘潛艇兵的日常生活

手握強大武器,潛行於百米深海之下,潛艇兵的日常生活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在深深的海洋裡,陽光、空氣、水,吃喝與作息,這些我們日常生活裡最常見的基本需要,對他們來說又意味著什麽呢?

潛艇出港之後並不會馬上下潛,而是抵達預定海域之後才潛入海底銷聲匿跡。隨著航速提高,潛艇猶如一頭鋼鐵巨鯨,在遼闊的大海上破浪前行,正是如此,人們也經常用騎鯨蹈海來形容潛艇兵的英姿。

離開艦橋進入艙內,狹窄的過道,密密麻麻的儀表盤和閥門,令人眼花繚亂。這個充滿了機器轟鳴聲的地方,是潛艇的柴油機艙。在這裡潛艇兵需要佩戴耳罩,雖然阻隔了一部分噪音,但還是會感覺到五髒六腑都在劇烈震動。

長期在這裡工作的戰士們,早已有了默契, 一個手勢,一個眼神就能明白彼此的意思。

柴油機艙旁邊就是潛艇的廚房,廚師陳輝已經在這裡忙碌了兩個小時了。廚房空間狹小,普通身高在這裡連腰都直不起來。這還不是最令人難受的,因為有四個電灶烘烤,所以這裡的溫度可能鋼彈四十度。

潛艇裡一艇有四季,廚房、柴油機艙等艙室溫度猶如盛夏。而一踏入魚雷艙就立刻進入了冬天。

相比之下,電工兵工作的地方就狹小的多了。這是蓄電池室,潛艇在水下航行時所需的動力就來自這裡。這是一個高度不足半米的夾層,電工兵張峰工作時要趴在滑車上檢查身下整齊排列的蓄電池,確保它們正常工作。

電工兵 張峰:

溫度比較高,氣味比較嗆人,然後就是這個酸接觸皮膚,皮膚容易脫皮。我身體還不能挨在匯流條上,挨到容易觸電。

在潛艇裡沒有最狹小,只有更狹小。為了節省空間,床鋪多是可拆卸的吊床,艇員們就像工作三班倒一樣,睡覺也是輪流進行的。在海底,人會慢慢淡忘晝夜的更替,導致生物鍾出現紊亂,整個艙內只有這個特殊的鍾能告訴大家此時是白天還是黑夜。

每天晚飯後參與“水兵之聲”廣播是艇員們最快樂的時候。由於要堅守自己的戰位,有時候遠航數十天艇首和艇尾的人連面都見不上,通過“水兵之聲”大家可以互動、交流。戰士們的快樂就是如此簡單,笑聲背後是他們對這種寂寞生活的執著堅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