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新型核潛艇遭焊接技術“卡脖子”

“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想象圖

   據美防務新聞網站8月7日報導,美海軍“哥倫比亞”級彈道飛彈核潛艇供應組件方面出現問題,共同彈道飛彈發射艙段在焊接過程中發現大量誤差,嚴重影響“哥倫比亞”級核潛艇項目進度。

 “哥倫比亞”級核潛艇是美國新展開的第五代彈道飛彈核潛艇計劃,作為美海軍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潛艇,被列為美國近年來最優先、耗資最為龐大的造艦項目,將用於替代“俄亥俄”級核潛艇,承擔美國未來重要的水下核威脅任務。《中外艦聞》主編、軍事評論員呂田豐告訴記者,“哥倫比亞”級核潛艇應用了諸多先進技術設計,其艇長為171米,耐壓殼直徑13.1米,潛航排水量約2.1萬噸,較“俄亥俄”級增加約2000噸,並採用了全新設計的核反應堆、推進系統和彈道飛彈發射系統。

 “美國海軍希望為整個‘哥倫比亞’級彈道飛彈核潛艇的研發和建造獲得共計約1200億美元的預算。”呂田豐指出,其中12艘“哥倫比亞”級的建造預算為約960億美元,在不計研發成本的情況下,“哥倫比亞”級單艇平均造價將達到80億美元,甚至與三艘“海狼”級或四艘“弗吉尼亞”級造價相當。美海軍要求為“哥倫比亞”級研發全新的核反應堆,新反應堆在其42年的服役期內無需進行反應料的更換,從而節約出在港時間,使美海軍能夠用12艘“哥倫比亞”級維持14艘“俄亥俄”級的出勤能力,這是“哥倫比亞”級“天價預算”的主要部分。推進系統則採用了核能—電力推進技術,核反應堆先帶動發電機發電,整合全艇電力分配,然後再由電動機帶動螺旋槳推動潛艇,通過電動機靈活控制推進效率,這樣一來就省卻了齒輪箱,極大地提高了潛艇的靜音性。彈道飛彈發射系統方面則採用共同彈道飛彈發射艙段,這是一種模塊化設計的通用飛彈發射艙段,也是“哥倫比亞”級彈道飛彈核潛艇的主要創新技術之一。模塊化設計的艙段集成了飛彈的運儲、發射、電源、冷卻、控制等部件,並可容納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兩種不同類型規格的彈種,相比零散布置這些設備的“俄亥俄”級,“哥倫比亞”級整體工作效率明顯提升。

“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戰術飛彈艙

    美國會對“哥倫比亞”級核潛艇項目一直存在質疑,認為該項目進展過於倉促,很多關鍵技術尚未驗證成熟。但美海軍認為該計劃延期恐難以及時替換掉老舊的“俄亥俄”級,仍然冒險宣布論證結束,進入細節設計階段並提前申請預算,甚至不惜以延後“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第四批次的建造作為妥協代價。

    果然“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美弗吉尼亞州BWXT原子能技術公司在共同彈道飛彈發射艙段生產過程中發現艙段的焊接縫存在偏差,此前已交付的組件中也同樣存在大量規格誤差。為何美會在焊接技術上陰溝翻船?“看似平凡的焊接工作實際上是世界各國潛艇建造領域面臨的最大難點,絲毫不亞於潛艇耐壓鋼材的冶煉。”呂田豐表示,潛艇艇體焊接分為殼體焊接和支撐殼體的“肋骨”焊接兩部分,殼體焊接的最大難點是難以保證不同殼體焊接後能達到要求精度極高的平整性,“肋骨”焊接最大難點是難以保證焊接之後達到同樣要求精度極高的垂直性。同時,對於厚度極高的潛艇殼體而言,如何在保證無損的情況下焊透殼體,這一技術難點極大考驗著船廠和工人的技術水準與資歷經驗。

 “本次美海軍發生問題的共同彈道飛彈發射艙段可能採用了嵌入厚板與飛彈發射筒一體成形的焊接技術,該技術需要極高的焊接精度,而當其作為潛艇組成的一個艙段時,精度要求勢必更高。”呂田豐認為,美造船廠目前也面臨成熟工人不足和人才流失問題,此類問題在世界範圍內並非個例。(來源:人民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