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陳從周:張大千先生入室弟子,綴秀軒中的老夫子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同濟大學建築系古建築、園林學家陳從周教授因為學問廣博、德高望重,而被建築系的師生尊稱為老夫子。

老夫子為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入室弟子,工詩文書畫。晚年多寫蘭竹應世,畫風清健雅逸,書卷氣濃,為典型的文人畫,頗為時人所重。早年習文史,曾撰有《徐志摩年譜》,為國內外研究徐志摩必讀之作。後致力於研究古建築、園林藝術,治學充滿人生藝術化意趣。已梓行的有《蘇州園林》《揚州園林》《園林談叢》等專著,尤以《說園》五卷在國內外學術界影響最大。

一九八五年,在老夫子等人的力倡下,同濟大學建築系在文遠樓成立了書畫裝裱室,在當時的上海高校中屬於首創,老夫子功不可沒。此室由老夫子賜名綴秀軒,意為連結美好清秀之小屋,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倡導文理相通,此軒實為全校愛好書畫者之小沙龍。綴秀軒三字由老夫子題字,古樸遒勁,為書法上品。由我任裝裱師,擔負起建築系及全校師生書畫裝裱工作。

由於我從小在同濟新村村字樓長大,家父與老夫子為建築系的同事,二家相鄰,過往甚密。老夫子視我為子侄,對我一直關愛有加,我也經常為老夫子辦事。老夫子乃性情中人,我親眼見證了老夫子在綴秀軒中的幾件軼事,可知其文人學者之本色。

老夫子每日從家中步行至建築系,通常先不入辦公室而至綴秀軒中,我則每天已泡好一杯好茶侍候,其細品慢啜,然後至系辦公室取書信雜誌,或至教研室指導研究生學業,再回綴秀軒中處理回復書信等諸事。一俟完成,便看壁間裱件,評論幽默到位,言不多而意自深。曾有材料系諸培南教授所畫山水請老夫子指正,老夫子細品畫作,連讚:“不俗、不俗。”老夫子說不俗的,都是高雅之作,我自然不肯放過,認真拜讀。在老夫子的影響下,我的書畫鑒賞能力於潛移默化中得到很大提高。

有一年夏日,酷熱難耐。其建築系老同事吳一清教授至綴秀軒中,出示所作國畫《西瓜蔥油餅》,畫中有黃瓤、紅瓤西瓜數片,蔥油餅二隻,鮮香誘人,吳老自言大得意,囑托裱上壁。越日,老夫子駕臨,一見大喜,言此二物為我喜啖之物,囑筆墨侍候,援筆立題於畫上:西瓜蔥油餅,夏日最宜人。老友出妙筆,大名吳一清。為之叫好者陳從周也。題畢笑道:“裱好後,到我家蓋章。”說完負手離去,活脫脫一個當代鄭板橋。不一時,吳一清先生來綴秀軒中看到題字,豎一大拇指說:“還是陳從周了解我的心思。”說罷哈哈大笑。二老情分,盡在不言中。

老夫子有一印曰:天涯握手盡文人。家兄陳龍(原上海美術館副館長)有指畫《蒼松雙鴨圖》上壁,畫上繪一蒼松,飽經風霜而生機勃勃,下畫二水鴨,相依相偎,生動有致。老夫子一見大喜,提筆直接在畫上題:春江水未暖,雙鴨已先知。龍侄寫成,梓翁陳從周戲題之。題畢對我說:“此畫經我題過,畫中有詩,立意高了。”老夫子提攜後輩之意,令人感動。老夫子擅詩文,畫中題句多自撰,其畫如無題,則畫作多存疑了,此亦鑒定老夫子畫真偽之一法也。

1990年,建築系青年美術教師徐建華赴澳洲舉辦江南水鄉情寫生畫展,請老夫子在綴秀軒題詞。原擬題句:水情、橋情、鄉情。老夫子見後,在宣紙上題:水情、橋情、柔情。旁人道:“怎麽變一柔情了?”老夫子莞爾一笑:“水情、橋情已含鄉情,加一柔情,與江南多妥帖呀!再說人生怎麽可以沒有柔情?”題詞增“柔情”二字,立意既高,複增韻味!老夫子早年國畫以題“一絲柳一寸柔情”而著稱,柔情,實為老夫子專利也。

今年為老夫子誕辰一百周年,綴秀軒卻早已不存,我也只能默默地看看老夫子的題匾了……

(感謝好友周鍾鳴先生對本文的幫助——作者注。)(陳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