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恆指30000點爭奪戰,盈利復甦,仙股扎堆,牛市仍在路上

本周,恆生指數史上第三次站上了30000點大關,延續了強勁的反彈勢頭。今年以來,恆生指數已累計上漲16.54%,漲幅在全球主要市場指數中排名前列。

恆生指數前兩次站上30000點要分別追溯至2007年10月18日和2018年1月2日。與前兩次相比,當前恆生指數30000點的點位之下,市場形態、估值、結構、市場資金等方面呈現出了八大不同。

差異一市場形態不同

與A股不同,恆生指數具有牛長熊短的特點。根據券商統計,過去50多年中,恆生指數約有80%的時間處於牛市之中,而在A股近30年的歷史中,震蕩市佔據了主導。

恆生指數歷史上共有三次向上突破30000點大關,分別發生在2007年10月18日,2018年1月2日和2019年4月8日。2007年和2018年恆生指數向上突破30000點時,港股已分別走過了四年半和兩年的長牛行情,指數自底部分別上漲了260%和64%,點位逼近當輪行情的頂點。而本輪行情下指數自底部拉升的時間僅有三個月。

若以指數自最高點的最大回撤幅度超過30%為一輪牛市行情的終點,2007年恆生指數站上30000點後迅速步入熊市,一年內指數的最大回撤超過60%。而在2018年1月28日恆生指數創下33484點的歷史高位後,指數雖然有所下跌,但自行情頂點的最大回撤幅度僅有25.8%,未突破設定的牛市行情結束的邊界值,上輪牛市並未確認結束。

從上漲行情所處的階段來看,今年一月以來恆生指數的反攻並不是新一輪牛市行情的起點,而是上一輪牛市行情經調整後的延續,市場形態與前兩次相比有所不同。

差異二估值不同

2002年以來,恆生指數的平均滾動市盈率為12.97倍,長期低於上證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市盈率水準。

以2011年8月為分界線,恆生指數在2002年至2011年8月期間的平均滾動市盈率為15.36倍,其後恆生指數估值進入低位震蕩態勢,市盈率長期運行在10倍之下,直到2016年的行情啟動時才逐步恢復。

當前恆生指數的滾動市盈率為11.25倍,相比於2007年恆指30000點時的市盈率22.67倍腰斬,同時低於2018年年初13.1倍的市盈率水準。當前恆生指數市淨率為1.24倍,同樣低於前兩次恆指運行至30000點時的市淨率水準3.54倍和1.33倍。

2007年末由金融危機引發的股市估值下降風暴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均未能幸免。上證指數的市盈率由2007年10月的52.54倍降至當前的14.35倍,降幅高達73%,遠超恆生指數市盈率的降幅。由於A股估值的大幅下滑,AH溢價空間也在收窄。當前恆生AH股溢價指數低於前兩次滬指突破30000點時的水準,較2007年10月下降了15%。

差異三基本面不同

港股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長期來看,推動恆生指數長期處於牛市階段的核心因素在於基本面狀況的不斷改善。同時,恆生指數的牛熊切換也與基本面狀況的變化密切相關。

2003年至2007年的牛市期間,恆生指數淨利潤年增長率均維持在20%以上,高增長特徵明顯。2008年後恆生指數淨利潤增速有所下滑,2008年和2015年港股步入熊市,同期恆生指數淨利潤出現負增長。2016年後恆生指數成份股利潤水準逐步改善,指數再次走強。

整體來看,與2007年恆生指數首次突破30000點相比,當前恆生指數的業績增速放緩但處於逐步復甦的階段。

近十多年來,中資股在港股中的市值佔比超過60%,淨利潤貢獻率超過50%,港股基本面的變化也受到了內地經濟形勢的影響。2003至2007年間,中國GDP始終保持兩位數增長,宏觀經濟的持續向好催生了當輪牛市。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經濟結構面臨轉型,內部結構逐步優化,企業盈利逐步好轉,經濟轉型催生了新一輪牛市的到來。

差異四市場情緒不同

與2007年向上恆指突破30000點時候的牛市相比,本輪港股牛市下市場交易情緒有所緩和。

2002年以來,恆生指數的月均換手率為4.82%,七成月份的換手率在5%以下。2007年下半年,恆生指數換手率急速飆升,在指數突破30000點的10月指數換手率高達11.38%,創下了2002年以來的歷史第二高。

2016年2月新一輪牛市行情開啟以來,恆生指數月均換手率為4.36%,2018年1月指數突破30000點達到歷史最高點時的月換手率為7.65%,市場情緒大幅低於上輪牛市水準。

差異五權重股分布不同

2007年恆生指數共有40隻權重股,金融股11隻,市值在權重股中佔比56.7%。當前,恆生指數權重股數量擴充至50隻,金融股市值雖然仍居各行業之首,但市值佔比已降至43.8%。

得益於騰訊控股的市值攀升,資訊科技業在恆生指數中的市值佔比由2007年的0.77%上升至當前的14.35%,漲幅最大。內房股的長期牛市同樣帶來了地產建築業市值的上漲,市值佔比由上輪牛市的4.7%上升至當前的9.52%。過去十二年中,電訊業在恆生指數市值佔比萎縮得最為明顯,由18%降至7.45%,成份股數量由4隻減少為兩隻。

從權重股集中度來看,2007年恆生指數前三大權重股流通市值合計佔指數總流通股市值的47.64%,當前這一比例已下降至35.42%,權重股過於集中的情況所有緩解。

差異六市場結構不同

從市場結構來看,恆生指數三次突破30000點時股票的市場分布出現了變化,一元以下“仙股”數量佔比增加,千億元以上大市值企業佔比減少。

2007年10月,港股千億港元市值以上企業有37家,佔比3.25%,而當前港股千億港元市值以上的企業為60家,佔比降至2.55%,減少了0.7個百分點。一億元以下小市值的個股數量佔比較2007年略有上升。

2007年恆生指數突破30000點時,股價在1元以下的港股數量有460家,佔比40.42%,2018年1月2日這一比例上升至44.7%,而4月8日恆生指數再次向上突破30000點時,1元以下個股已佔比過半。

從中資股構成來看,雖然當前中資股的市值佔比與2007年大致相當,但H股和紅籌股的市值佔比卻由2007年的51.5%降至當前的37.5%,下降了14個百分點,與之相對應,近年來隨著赴港上市民營企業數量的增加和規模的擴大,中資民營股的市值佔比大幅提升。

差異七與內地市場關聯程度不同

過去十多年來,港股走勢與A股的關聯程度不斷提升。從過去三輪恆生指數突破30000點的上漲周期來看,恆生指數與上證指數走勢的相關係數由2007年牛市期間的0.19上升至2018年牛市期間的0.42,今年以來的相關係數更是高達0.66。

與A股相反,三輪上漲期間恆生指數與美股的相關性逐漸減弱。2007年牛市期間恆生指數與隔夜美股的相關係數為0.45,相關性遠超過上證指數,而今年以來二者的相關係數已降至0.29,僅為弱相關。

港股與內地市場的關聯度不僅體現在市值佔比超過60%的中資股上,也體現在互聯互通開通後不斷流入港股市場的南向資金的話語權不斷提升上。

互聯互通開通以來,內地資金已累計淨買入港股規模超過8000億港元,最新持倉市值超過9400億港元。2015年初,南向資金月成交金額在市場總成交中的佔比僅為1%左右,隨後這一比例不斷擴大,2018年1月恆生指數突破3000點時佔比已升值12.8%,隨後一直維持在10%上下波動。本輪恆生指數再次突破30000點時,南向資金月成交佔比再次回至12.5%。

差異八領漲行業不同

除了市場特徵外,三輪上漲行情中領漲的行業和個股也不盡相同。2003至2007年的牛市中,原材料、能源和電信業的漲幅最大,恆生原材料業指數累計漲幅超過10倍,領漲行業與當輪A股行情的領漲行業重合度較高。

2016至2018年初的牛市行情中,資訊科技業以147.7%的漲幅領漲所有行業指數,原材料業、地產建築業漲幅緊隨其後。今年的反彈行情中,消費品製造業、地產建築業和工業漲幅最高。這兩輪行情的領漲行業與A股同期相比出現了明顯變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