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合拍”容易,可拍好合拍片很難

也許是巧合,五月份的國內影院迎來了一股合拍片的小風潮。

這其中包含了中外合拍片,比如上周末登場的“金磚五國”合拍的第二部作品《半邊天》,本周即將登陸影院的中國與哈薩克首部合拍片《音樂家》。

同時,國外的合拍電影也在熱映中。比如美國與日本聯合製作的《大偵探皮卡丘》,在國內票房口碑雙收的《何以為家》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聯袂製作,藝聯專線發行的《羅馬》也是如此,由美國和墨西哥共同製造。

還有下周,伊朗電影大師馬吉德·馬基迪執導的印度和伊朗合拍片《雲端之上》也將在國內上映。

由此可見,合拍片早已是全球電影市場一種不可逆勢的潮流。越來越多的合拍電影正出現在國內的大銀幕上。但是,它們的表現又怎樣呢?

內地&香港合拍片最夯

拋開國外各地區間的合作拍攝,僅就中方參與的合拍片而言,發展最紅火的莫屬於內地&香港合拍片了。

在2019剛過去的頭四個月裡,內地&香港合拍片的表現最突出。《新喜劇之王》《廉政風雲》兩部影片躋身賀歲檔,《反貪風暴4》更是在4月份逆襲,票房飄紅。《無雙》一片更是從去年紅到了今年金像獎。

加之四月份中旬,中央新政放寬內地&香港合拍片的限制。

五項利好措施中不僅在參與製作的雙方人員數量上不設限,取消了對合拍片的申報費用,香港電影人可以報名參評內地獎項,甚至香港企業推廣合拍片,還可申請內地提供的獎勵。

一切的行政推動,正是為了兩地合拍片的蓬勃發展打氣。因為越來越多的投資、好的項目和兩地優秀的電影人聚集在一起,比如前不久定檔明年春節的《中國女排》,陳可辛與鞏俐的組合任誰都會期待滿滿。

內地&香港的合拍片之路,經歷過80年代的粗放階段。那一時期內地方面的主要工作是協拍,提供場景和資源。

2003年香港與內地簽署CEPA協定,港產片不再受引進片的數量限制,加上香港金融危機嚴重,不少電影人紛紛北上,合拍片經歷了一個不斷摸索和試錯的炮製大片階段。

林超賢導演(中)《緊急救援》

而至如今,15年過去了。CEPA開啟的兩地合拍片熱潮發展至現在到了另一個新的階段。

樂意北上的香港電影人在內地摸爬滾打已能從這個語境出發進行創作,比如徐克、陳可辛、林超賢、劉偉強;同時香港電影人亦利用其類型創作的優勢,慢慢在內地院線培養起一批新港片迷,比如“麥莊”、林德祿等。

內地&香港合拍片的欣欣向榮,總有代價。

這個代價或許是香港本土電影份額的萎靡,但這正是市場的殘酷所在,畢竟香港連年票房前十均被好萊塢電影、韓國電影佔據。相較之,有著600億甚至千億票房容量的內地市場,其姿態是包容且開放的。

中美合拍依舊處摸索期,

日韓水土不服,印度按捺不住

如果不說明,今年年初火爆一時的動畫電影《白蛇:緣起》是中美合拍,大概沒人能想象這樣一個古典題材動畫與美國華納兄弟有著怎樣的聯繫。

《白蛇:緣起》是華納兄弟在中國的第一部合拍動畫片,這也是華納兄弟繼去年與中國合拍了在內地與北美均受歡迎的《巨齒鯊》後,接連取得的第二次成功。中方與華納兄弟的合拍片經驗,似乎為一直被視為爛片的中美合拍片帶來了些許轉機。

合拍片對於中美雙方而言均是一門好生意。

對於美方來說,合拍片可以跳脫出每年最多進口34部影片的限制,享受國片待遇;這同時也意味著,合拍片片方的分账佔比可以從進口片的25%提升至國產片的43%。一旦影片成功,對美方而言是隻賺不賠的買賣。

對於中方來說,最大的需求便是借此機會學習好萊塢的製作。雙方共同投資製作、影片中需中國元素、主創團隊中至少有一名中國演員,這樣的三條規定事實上有利於中國文化和電影人進入好萊塢。

只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中方的電影參與人員,比如說演員僅出現在“特供版”裡刷臉,《長城》更是落得國內外均不討好的結果。強行在不同的語境中出現,只會格格不入。

《巨齒鯊》和《白蛇:緣起》的成功,分別提供了兩種經驗。

一種是選準好適宜的類型,比如《絕鯊島》《巨齒鯊》此類與自然相關的驚悚片,雖算不上好萊塢的主流A片,但在內地市場有其一定份額,不突兀的人設,同時給華語演員發揮演技的空間也很重要。一種就是合作動畫片,主做投資和技術支持,動畫電影的票房潛力不輸於真人電影。

至於這兩點經驗能否複製,則要看未來中美合拍片的狀況。同屬東亞文化圈的日本、韓國在與中國的合拍片之路上,反而沒有美國走的順利。

因為,中國大銀幕發展的這二十年,也是大眾養成觀看好萊塢電影口味的二十年。不得不說,國內觀眾的觀影審美與好萊塢是趨同的、是主流的。而日韓電影對國內觀眾的影響顯得更亞文化和小眾許多。

五年前,內地曾掀起過中韓合拍的小高潮。2014年,《中韓合拍協議》簽署。那幾年,不少韓國導演進軍中國電影市場。除了操刀《筆仙》系列的安兵基、拍《危險關係》的許秦豪等先驅外,2014年後更多普通的韓國類型電影創作者來到中國。

可惜的是,脫離了韓國電影的語境,這些導演紛紛折戟。即便是為了照顧各自市場的本土化而采取的“一本兩拍”策略,也未奏效,比如《龍蝦刑警》與《極限職業》在中韓兩國的表現天壤之別。

本周即將上映的《雙生》甚至曾有“一本三拍”(中、日、韓)的打算,只不過,在2016年韓國導演金振成完成了中國版後,另外兩部片子遲遲沒有下文。

陷入僵局的不止中韓合拍片,還有開始不久的中日合拍片。雖然在去年中日合拍政策頒布前,雙方已經合作了《妖貓傳》、《追捕》等片,但就近一年來《你好,之華》、《在乎你》在國內市場的表現來說,並不算好。

《你好,之華》未破億的成績似乎佐證了日本真人電影在國內市場是有天花板的,畢竟表現最好的《小偷家族》也未破億。中日合拍片的轉機能否寄希望於動畫電影,也很難說,因為日本動畫在國內的表現也不穩定。

與日、韓的合拍片尚未找到出路相比,中印合拍片已經虎視眈眈。上個月在北京國際電影節上,公布了中印合拍片項目。

其中阿米爾·汗主演的《地球上的星星》要出中國版,他本人擔任監製,由中方任導演;而另一部《阿辛哥的奇妙之旅》則由另一位“三大汗”卡爾比·汗製作。

中印雙方看重的必是近兩年印度電影在中國的成功。至於結果如何,還得等待。

結語

合拍片是一種市場行為的同時,不得不說也是一種政策上的需求和文化策略。

試想,如果不是金磚四國間在經濟文化上的緊密關係,也就不會有賈樟柯與兩部金磚四國合拍片的結緣。

又比如“一帶一路”催生出了絲綢之路電影節,中方與絲路沿線國家電影交流的方式必定有合拍片這一項,所以中哈合拍片《音樂家》的出現生逢其時。

如今,內地已經和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合作製片。每年立項的合拍片有時多至近百個,在合拍片變得越發主流的當下,找到合拍的最佳方式,從內容出發或許是最緊要的事情。

-FIN-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