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智庫解讀】國開行小鎮信貸投放支持,鄉村將爆發兆康養產業

中國投資協會副會長、國開行原信貸局局長 袁英華

袁英華表示,自己在開發銀行工作了24年,主要工作就在信貸領域。開發銀行在特色小鎮的信貸投放態度上是一貫明確的、堅定的,「像烏鎮等等,這些恰巧都是從我手上走過的,看到這些特色小鎮建設成功,我也感到非常高興」。

但他也表示,有些特色小鎮的信貸申請只要兩三個月就可以完成,但有些兩三年也無法發放,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四項審批」——批土地、批環評、批規劃、批立項。「要把這些前期工作做好,到我這兒來的時候,你都落實了,很容易就批了。

國開行發改委簽署1.5兆 支持田園休閑度假養生康老建設

國開行發改委簽署1.5兆

支持田園休閑度假養生康老建設

導讀

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第五次會議期間,林念修副主任與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王用生共同簽署了《關於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戰略合作協定》。按照協定,「十三五」期間,國家開發銀行將安排不低於1.5兆元融資總量,重點支持實施《「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21項重大工程和創新平台建設,並通過投貸聯動等創新模式,加大對創新型中小企業支持力度。根據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上述1.5兆元融資應主要使用到:「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分享經濟發展,建立適應分享經濟發展的監管方式,促進交通、旅遊、養老、人力資源、日用品消費等領域共享平台企業規範發展,營造分享經濟文化氛圍」等重點領域。

從旅遊向旅居過渡

自從人們解決了生存問題後,就學會了旅行。古代的旅行只是少數人的權利,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窮苦人是談不上旅行的,一沒條件,二沒情懷,頂多是走出十幾裡地,串個親戚。

到了現代社會,生活殷實了,便有了大眾旅遊,這種旅遊即是在旅行中遊玩。初始階段的旅遊當然是觀光,從非景區化旅行,到景區化旅遊,經歷了一個人造景區的階段,這是市場導向,也是經營者的利益驅使。這個階段,許多單純為了賣門票而生存的景區湧現出來,其典型表現就是一味地去人造景觀,而不肯拐個彎兒,尋個差異化和互補性,搞點業態型產品。須知,景觀吸引力和業態吸引力同是一種旅遊產品。

及至出現休閑和度假旅遊,業態變成了重要產品,且從業態延伸到了夜態。這就需要閑下來和慢下來,從旅遊向旅居過度。

康養:提升生命的品質

康養旅遊乃社會發展使然。著名文旅專家王鈞凱認為:如果說休閑度假是一種生活品質的訴求,那麼康養無疑是生命品質的提高訴求。

由此看來,康養對於旅遊已經上升到一個很高的層次,如果說旅行是為了觀光,無所謂景區與否;那麼旅遊就對應著休閑,旅居對應著度假,而康養應該是度假旅遊的一個重要產品,而且很可能會成為一個核心產品,因為康養是物質生活已經滿足條件下,而衍生出來的精神層面的深度體驗,乃至享受,與休閑比,已經不是生活品質提高問題,而是生命品質提升問題。

創新發展模式

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聯合發布《關於促進帳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更是將分享經濟的發展推上了快車道!在健康養老領域,包括智慧養老、生態養老、旅遊養老、旅居養老、遊學養老等多種形式養老服務,將在分享經濟的影響下,積極創新商業模式,以創新推動行業發展,同時通過創新,讓分享經濟這種新經濟發展方式,真正融入到健康養老產業中,旅遊、養老等領域共享企業平台的發展,將引領行業,形成全新的發展模式!

田園休閑養生度假

因而,諸多業內人士逐漸將目光轉向鄉村,將康體養生帶入田園,賦予休閑農業新的功能,開拓休閑農業發展的新途徑,於是,田園養生開始出現在人們視線。

田園養生,是以鄉村田園為生活空間,以農作、農事、農活為生活內容,以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為生活目標,達到回歸自然、修身養性、康體療養等的目的一種生活休閑方式。

康養旅遊

康養旅遊,顧名思義為健康養生類旅遊,國際上,一般被稱為醫療健康旅遊。近兩年,康養旅遊作為新興旅遊產品,越來越受青睞。目前,世界上有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健康旅遊,2013年全球健康旅遊產業規模約為4386億美元,約佔全球14%的旅遊產業總體規模經濟。2017年產生6785億美元的收入,佔世界旅遊收入的16%。

《大健康十大投資熱點市場規模預測》顯示,在2018年,我國大健康產業的規模將近43兆元,居全球第一位。預計到2020年,大健康產業總規模將超過8兆元。

康養旅遊:正處於爆發的前夜

然而,包括養生旅遊在內的一些細分領域還是一片藍海。據統計,養生旅遊佔旅遊交易總規模的1%左右,2015年中國旅遊市場總交易規模為41300億元,養生旅遊的交易規模約為400億元。

現階段,養生旅遊市場擁有良好的市場環境,發展空間巨大。未來5年,養生旅遊的市場規模將呈快速增長態勢,年複合增長率有望達到20%。2020年市場規模將在1000億元左右。養生旅遊作為大健康產業和旅遊產業的複合型產業,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健康、愉快、長壽

當下,隨著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對「健康、愉快、長壽」的慾望越來越強烈,而單純的養生已難以滿足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融合時下發展迅猛的休閑旅遊,養生旅遊迎來重大發展機遇。同時,進入21世紀,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中國現有老齡人口已超過2億,且每年以近800萬的速度增加。到2050年,中國老齡人口將達到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而老齡人口更傾向於養生旅遊。

養生餐飲

預測分析稱,從地域角度來看,以珠三角地域養生市場為主,異塵餘生海外華人及亞洲市場;從年齡角度來看,以中老年人群為主,中年為輔,中老年市場的休閑度假消費數量較大,消費訴求為醫療、延年益壽;從性別角度來看,以女性市場為主,養生保健消費較大,其養生商品的購買力較強;從商務市場看,養生保健消費量大,對養生餐飲消費要求較高;消費者較為注重生態養生場所的等級規格,消費額較高

鄉村旅遊養生的建設要點

養生項目的建設講究品質和品位,沒有品質非凡的旅遊環境、沒有奇趣自然的體驗項目,很難達到「休閑養生」的目的。想要做出品質和品位來,就要在開發過程中注重多種要素的相互融合:

1、將鄉村與田園融合

農業養生,以鄉村為載體,分為田園、村莊和自然三大板塊。在鄉村這一載體中,應以田園為主,以村莊為次,以自然為補充,做到田園的村莊化和村莊的田園化,將村莊和田園融合成一個整體,特別是將住宅建到田園中不宜耕作的地方,將田園變成住宅的庭院。比如在山嶺梯田種植作物,山頂建房造屋,建設村莊。

2、將自然與藝術貫通

自然與藝術的融合,就是儘可能保持原貌,儘可能減少人為的改造,體現鄉村的自然性。同時,使田園、村莊和自然環境的設計更符合美學規律,符合養生者的審美需求,使其更具有藝術氣息,更有品質。

3、將養生與生產結合

通過農作、農事和農活等方式,在實現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這一目標中,實現養生的目的。因此,在養生的過程中,將生產同時進行下去。將生產與養生融合,才是真正的農業養生,達到養生與農業齊發展的目的。

田園養生的形式:

1、休閑度假,「 靜 」 養

遠離燈紅酒綠,尋找一片凈土常常是旅遊者選擇田園休閑度假的主要動機。因此農業休養項目的規劃中要注重度假項目、空間、氛圍以及建築風格的「靜」,同時在視覺上也不宜用太熱烈的顏色。

2、農業體驗,「 動 」 養

農耕體驗是農業養生與近郊休閑旅遊結合的主要形式。田園農耕不僅包含鄉村農耕勞作活動,更重要的是挖掘一系列體現生命本源的生活方式和元素,結合出「以動養生」的概念,打造區別於周邊景區的田園意象以及參與性高、趣味性強的休閑養生項目,愉悅身心。

3、文化熏陶,「 和 」 養

「與世無爭、自給自足」是農業文化的精髓,相關項目的規劃開發必須圍繞田園文化這根主線,塑造完整的鄉村文脈、凝聚本土文化個性、拓展文化空間,從鄉村建築、旅遊服務設施、服務項目、旅遊商品等方面體現田園文化、鄉土文化的精髓,使之與養生主題更好地融為一體。

4、將趣味與勞動結合

田園養生,就是要做到生活和勞動的結合。採茶作為勞動,講究的是採茶的速度、數量和品質;而作為生活,則是在保持一定的速度、數量和品質的基礎上,追求對採茶知識的認識、勞動的鍛煉、技能的掌握、樂趣的獲得,這便是一種生活化的勞動。了解更多請關注農業先驅者。因此勞動的場景中要融入生活的元素,如將田園設計成景觀化的田園,將工具設計成玩具式的工具等。

田園養生、休閑農業

田園養生是新時代休閑農業開發的一種新的思路和管道。這一管道迎合了當代人注重養生的心理,同時充分利用了鄉村田園良好的自然環境,是未來休閑農業發展的一個良好的途徑。而要通過這一途徑發展休閑農業,則需要注重項目的品質,將多種元素進行融合,通過對外在的景觀、物產、設施等的打造,以及農耕的體驗、文化的發掘等做起,從根本上提升項目的內涵,如此才能達到吸引遊客,提升休閑農業項目價值的目的。

第五,與休閑農業相結合打造健康飲食養生:葯食同源,是東方食養的一大特色。因此美食養生可以說是健康旅遊中至關重要的一項內容。健康食品的開發,可以與休閑農業相結合,通過發展綠色種植業、生態養殖業,開發適宜於特定人群、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生態健康食品,同時結合生態觀光、農事體驗、食品加工體驗、餐飲製作體驗等活動,推動健康食品產業鏈的綜合發展。

第六,與中醫藥及現代醫學相結合打造康療養生:康療養生產品的構成主要是以中醫、西醫、營養學、心理學等理論知識為指導,結合人體生理行為特徵進行的以藥物康復、藥物治療為主要手段,配合一定的休閑活動進行的康復養生旅遊產品,包括康體檢查類產品。它是醫療旅遊開發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第七,與度假居住相結合打造居住養生:居住養生是以健康養生為理念,以度假地產開發為主導而形成的一種健康養生方式。這種養生居住社區向人們提供的不僅僅是居住空間,更重要的是一種健康生活方式。除建築生態、環境良好、食品健康等特點外,它還提供全方位的康療及養生設施及服務,並為人們提供冥想靜思的空間與環境,達到在恬靜的氣氛中修身養性的目的。

康養小鎮

「康養+旅遊+地產」的模式未來必火

康養小鎮以健康產業為核心,將健康、養生、養老、休閑、旅遊等多元化功能融為一體,形成的生態環境較好的特色小鎮。國務院在2016年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指出,應積極促進健康與養老、旅遊、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1、資源優勢

適宜創建發展康健小鎮的地區,一般應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這是實現健康生活的一個重要基礎條件。在這個基礎條件上,根據當地不同資源,結合市場需求特點,可以發展融合不同產業體系的康健小鎮。

如擁有宗教文化、長壽文化、溫泉資源、醫藥產業資源等等。可依託項目地良好的氣候及生態環境,構建生態體驗、度假養生、溫泉水療養生、森林養生、高山避暑養生、海島避寒養生、湖泊養生、礦物質養生、田園養生等養生業態,打造休閑農莊、養生度假區、養生谷、溫泉度假區、生態酒店/民宿等產品,形成生態養生健康小鎮產業體系。

2、產業特色

康養小鎮的產業應該是以健康為主的, 如養老產業、休閑農業產業、度假休閑、健康食品產業、體育產業等。

3、功能明確

康養小鎮不同於一般的小鎮,它的功能性更強。以體育產業為例,依託山地、峽谷、水體等地形地貌及資源,發展山地運動、水上運動、戶外拓展、戶外露營、戶外體育運動、定向運動、養生運動、極限運動、傳統體育運動、徒步旅行、探險等戶外康體養生產品,推動體育、旅遊、度假、健身、賽事等業態的深度融合發展。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