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恭迎玄奘大師圓寂紀念日 帶你知曉可以瞻仰他舍利的那些寺院

/ 每天早上7點 / 發現美好禪意生活 /

他受唐代太宗皇帝稱讚為:

“超六塵而回出,隻千古而無對”。

他被梁啟超讚譽為:

“千古之一人”

他是魯迅先生口中的

“中華民族脊梁”

他是“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之一”

是聞名中外的一代高僧玄奘大師

西安大慈恩寺紀念玄奘大師(資料圖)

成都文殊院紀念玄奘大師(資料圖)

今天是農歷二月初五

玄奘大師圓寂紀念日

安奉有玄奘大師舍利的

西安大慈恩寺、成都文殊院

會舉辦玄奘大師舍利瞻仰法會

並向大眾開放玄奘大師舍利

瞻仰先賢聖跡 同沾法喜

感受大德精神和風骨

讓我們一起來緬懷玄奘大師

不至天竺不東歸的玄奘大師

“若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唐代玄奘大師不畏艱辛,砥礪前行,前後歷時17年,沿絲綢之路去往印度求法。這段故事已然家喻戶曉,這種為法忘軀、堅毅無畏的精神也不斷被後人歌頌。

而在玄奘大師西行求法前,他的足跡早已遍布大半個中國。在隋唐動蕩時期,年輕的玄奘大師在各地顛沛流離,同樣是為了學習佛法。

隋朝大業八年,玄奘大師時年13歲,偶有一次聽聞《涅槃經》,並受習《攝大乘論》。他的天賦和聰慧受到大理寺卿鄭善果激賞,破格讓他在洛陽淨土寺出家。

然而,隋唐之際,天下大亂,陳家家道中落。玄奘大師無奈與兄弟流散各地。他們過上了尋師訪道的參學生活。

玄奘大師參學訪道

從洛陽出發,經長安抵達成都,他們跨越了中原大地。玄奘大師在成都受戒,並在這裡生活了五年,他與成都的因緣不可謂不深。

正是這段參學訪道的經歷,讓玄奘大師發現當時眾多高僧對佛法見解不一。再加上因印度尚有很多梵本沒有譯為中文,前人所翻譯經論多採用意譯,很多問題無法解答。

為解決這些問題,玄奘大師才發願前往印度尋訪原始梵本經典,探求佛法真義。

玄奘大師西行路線

唐貞觀三年,玄奘大師終於踏上了西行求法的道路。隻身一人歷經艱辛到達印度,前後17年遊歷遍訪印度,遍學大小乘各派學說。

貞觀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玄奘大師返回長安,共帶回佛舍利150余粒、珍貴佛像7尊、經論657部

此後19年時間,玄奘大師未有一日倦怠地從事翻譯佛經工作。其中,他移住西安大慈恩寺翻譯經典長達11年之久,為中國佛教翻譯了經論75部,共1335卷。

玄奘大師舍利奇緣

唐麟德元年,即公元664年,玄奘大師深感身心日衰,絕筆翻譯後,對徒眾預囑後事。正月初九,玄奘大師病勢嚴重,至二月初五夜半圓寂。唐高宗驚聞噩耗,哀傷不已,反覆說:“朕失國寶矣!

公元669年,朝廷為玄奘大師改葬“大唐護國興教寺”,唐肅宗還為其舍利塔親題寫塔額“興教”二字。然而,唐末天下動亂,為了保全玄奘大師舍利,寺僧攜靈骨至終南山紫閣寺安葬。

大慈恩寺玄奘大師舍利(資料圖)

北宋時,南京一寺院僧人到終南山朝山,在廢寺危塔中意外發現了玄奘大師靈骨。不忍見玄奘大師靈骨流落於此,他便千里迢迢迎回南京供奉。

此後數百年光陰,玄奘大師靈骨安奉於南京。直到近代戰火紛飛時,這份佛門至寶被發掘出來,又經政府和許多佛門大德奮力保護,才得以完好保存。

文殊院玄奘大師舍利(資料圖)

現在,玄奘頂骨舍利保存在南京玄奘寺、靈谷寺、成都文殊院、西安大慈恩寺、台北玄奘寺、新竹玄奘大學、日本東京琦玉縣慈恩寺、日本奈良藥師寺中的三藏院、印度那爛陀寺9個地方。

現今供奉在文殊院的玄奘法師頂骨舍利,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在南京報恩寺發現的。因玄奘大師與成都的因緣,便從南京請回頂骨舍利一份供奉。

文殊院僧眾瞻仰玄奘大師舍利(資料圖)

舍利輾轉來到文殊院後,受文殊院上一任方丈寬霖老和尚舍命保護。現在,玄奘大師舍利是文殊院“空林二聖”之一,與“空林二聖”之佛陀舍利齊名。

2003年11月21日,為紀念玄奘誕辰1400周年,西安大慈恩寺又從南京靈谷寺迎請玄奘法師頂骨舍利安奉於新建的玄奘三藏院的大遍覺堂。

可以說,玄奘大師代表了佛弟子百折不撓、砥礪前行的精神。而歷代為了保護玄奘大師舍利而舍身忘己的大德法師同樣有著這樣的風骨。願先賢的精神指引我們的修行之路。

互動時刻

你對玄奘大師有什麽樣的印象

歡迎留言分享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