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聽王雷泉教授講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2019年5月10日,王雷泉教授應上海玉佛禪寺覺群人間佛教研究中心的邀請,來寺繼續講解《金剛經》。第二講的主旨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體證真實與究竟解脫。

三輪體空,無住行善

《金剛經》妙行無住分第四

複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經中的“複次”,是對前文的補充與申明。在上一講中,王雷泉教授講解了“佛說菩薩應離相發度一切眾生的大願”,有願必有行,為了圓滿所願,就有了度生的方法——以無住心而修布施等六度萬行。

“住”即為“執著”,眾生處處執著,而佛陀便在這裡當頭棒喝,不要對事相有所執著。

應無所住,而行布施

王教授結合鳩摩羅什、玄奘、義淨三位法師所翻譯的《金剛經》為聽眾做了分析。

在羅什譯本中,佛陀對須菩提說“菩薩於法應無所住”。“法”字包羅萬象,囊括了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一切境相,也即一切事物,不論眼見耳聞,亦或是心念所想,都可以稱之為“法”;

而在玄奘、義淨譯本中,佛陀對須菩提說“不住於事”,“事”是指修大乘菩薩道的一切事行,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的六度萬行。

綜上所述,“無所住”,即不執著於“相”——不執著於做了布施這一行為(事),也不執著於眼見耳聞、心念所及的一切主客觀場景(法),要做到三輪體空、離我人眾生壽者四相。

而“行於布施”,則是不執著於“空”,將度生真正落到實處。王教授解說道,只有在布施後,能將布施的我、受布施的人以及布施的財物這三者都不存於心,也即用這種“三輪體空”的精神,不落空有二邊的中道來修布施等菩薩六度萬行,才可說是無住相修一切善。

進而言之,我與一切眾生既是同此法身,本來同體,一體之中,誰能度?誰是所度?所以說“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終日度生,終日無度。沒有執著度眾生的相,故終生都在度眾生的菩薩實踐之中。

《金剛經》妙行無住分第四

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福德”,即福慧雙修。若不修福,當以後修行成了佛菩薩去度眾生時,未必能度剛強的眾生,因此未成佛果先結人緣。故本經處處說修福,而實行則隻說布施,即令人福慧雙修。

但按前述所說,如果以三輪體空的精神,來行布施,那麽能否獲得相應的福報?又如何衡量所獲的福報呢?佛陀要消除須菩提心中的疑問,因此便說離相之福更大,使他能夠真正安心。

《金剛經》妙行無住分第四

須菩提,於意雲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如果只是局限於為求世間福報而行布施,則心已執著於求福之相,而世間之相,都是可限量、不長久的,縱能獲福,畢竟有限。因此在《壇經》中,惠能大師才說就算梁武帝造寺度僧、布施設齋,也實無功德。

那麽梁武帝渴望而不可得的功德到底是什麽呢?王教授解釋道,若菩薩能不住相布施,則得出世間菩提之果,其所施為皆為無漏。故佛陀以四方四維上下等十方之虛空廣大,譬喻無相布施所生之福德,猶如虛空無有邊際,不可分辯思量,而這種福德便是《壇經》中所說的功德。

《金剛經》妙行無住分第四

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複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金剛經》第二品中,須菩提乞請佛陀開示“應雲何住?雲何降服其心?”佛陀在此處便做了回答——

-“雲何降伏其心?”

-心“無住相”。

-“應雲何住?”

-“但應如所教住”,即指應無所住而行布施等菩薩六度萬行。

但“應無所住”的“空”並非撥無因果,否定修證的實踐,為此王教授解釋道,般若言空,只是空掉眾生分別執著的知見。

只有以般若空慧,舍去一切執著,心量大到如虛空無量無邊,既不著相,亦不著非相,廣修六度萬行,直至因圓果滿,才是如佛所教而住,以不住空有二邊之住而住。

如來色身與法身

《金剛經》如理實見分第五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前面佛告訴須菩提:菩薩離相發菩提心,無住修六度萬行,得福之大不可思量,但如果有人因此懷疑若菩薩是為了不可思量的福德,才去修離相布施,如此有求之相又豈能證得佛果莊嚴的身相?

《如理實見分第五》中,佛以自己做為對象回答了這個疑問:法身無相,不可執取佛之三十二相等幻相身。

連佛的三十二相都不要執著,這世上還有什麽相可以執著的?從不住相布施,到法身無相,佛陀進一步闡述了唯有徹底破除對一切法相及非法相的執著,才能真正見到如來的智慧法身。

隨後王教授又通過《正信希有分第六》著重闡述了我法二執俱空、三相並寂的原理:對法相、非法相皆不可取,若取著就墮空有二邊;並引《無得無說分第七》和《依法出生分第八》,說明了大小乘一切賢聖果位,皆以所證空性的深淺而呈現差別。

本次講座,用三個多小時,講述了四個方面的內容:一、三輪體空,無住行善;二、如來色身與法身;三、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四、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在接下來幾次的覺群人生講壇中,王雷泉教授還將繼續為大家帶來《金剛經》的精彩導讀,敬請關注!

《金剛經》導讀

大乘佛法要義

《金剛經》第一講內容回顧

2019年5月10日 19:00--21:00

2019年5月22日 19:00--21:00

2019年6月5 日 19:00--21:00

主講人:王雷泉教授

現為複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宗教學原理、佛教哲學史、佛學原著選讀、中國佛教史專題、禪學研究等課程。

著譯有《摩訶止觀釋譯》《中國學術名著提要?宗教卷》《二十世紀中國社會科學?宗教卷》《禪與西方思想》《禪宗與精神分析》《中國佛教的複興》等書。

編輯 | 遠山

攝影 | 曉峰

責編 | 二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