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探訪自貢圖書館館藏古籍 從詩集一窺自貢鹽商的博學

自貢產鹽,在清朝和民國時期,自貢鹽業曾有過一段繁榮發展的時期,也誕生了一批擅長經營的自貢鹽商,他們通過捐資捐物等為抗戰做出過重要貢獻。

如今,在自貢市圖書館裡,就館藏著一批與鹽商相關的文獻典籍,見證了那個特殊的時代和人物。據自貢市圖書館副館長王毅介紹,自貢市圖書館成立於1959年,現有館藏古籍3.1萬餘冊,大多來自早年的私家藏書等,其中包括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珍貴文獻。

珍本:《松所詩冊》

看點:自貢四大鹽商之一“胡慎怡堂”最後當家人手稿

自貢市圖書館副研究員閆渝娟介紹,在館藏中,有大量本土文獻,其中有近百萬字的手稿。最有特點的,是清末民國初期自貢四大鹽商之“胡慎怡堂”的最後一位“堂主”胡鐵華的手稿詩集《松所詩冊》。

胡鐵華生於1881年,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學識淵廣、博涉文史,工書法、喜繪畫、擅詩詞,是當時自貢地區著名書法名人,也是近世四川詩壇的名士之一,並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曾參加過同盟會。

閆渝娟介紹,胡氏家族規模龐大,在當時政壇和商界都頗有影響力,家風嚴謹、教育嚴格,與諸多名流名士都頗有往來。在“胡慎怡堂”宅後,有一片成林的松樹,梁啟超為胡宅題名“大山松所”,因此胡鐵華將自己的詩集命名為《松所詩冊》。

《松所詩冊》手稿,共4冊,收錄了胡鐵華創作的詩歌百餘首,形式和內容豐富,包括詠物詩、感懷詩、寫景詩和田園詩等。所用紙本十分講究,是專門定製的,其中一本在版心上印有“松所詩冊”。閆渝娟說,從手書上來看,這本手稿書寫十分精美,足以看出胡鐵華在書法方面的造詣;從內容上來講,胡鐵華的文學造詣也很高,在一些詩歌中,也有對當時社會動蕩、人民生活困苦的描寫,體現了他的理想和抱負,感情豐富。

這本手稿,一直被胡鐵華後人保存,2004年,其子胡昭麒將其捐贈給自貢市圖書館,並附上一頁捐贈說明書。在說明書中,胡昭麒概述了父親拜師求學、結交名士、熱心社會事務等經歷,從中可窺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

珍本:《文苑英華》

看點:北宋四大部書之一,館藏為明隆慶刻本,存世不多

除了地方特色文獻之外,自貢市圖書館也館藏著不少明清時期的珍貴善本,其中包括明代隆慶時期刻本《文苑英華》。據了解,這是北宋時期四大部書之一,是古代詩文總集,明代隆慶刻本現存不多,後人的各種翻印本也多出自此本。

資料記載,《文苑英華》收文上起南朝梁末,下迄五代,以唐代作品為多,全書一千卷,收錄了2000多人的約2萬篇作品,分賦、詩等數十種類,各類中又分若乾門目。清朝纂修《全唐詩》《全唐文》和《四庫全書》時,都曾用它作參考。

據了解,此版本是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任福建道監察禦史的胡維新,在福州、泉州兩府招募刻工,並親自督校,還得到了當時福建巡撫塗澤民、總兵戚繼光等熱心讚助,歷經數月,在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才刻成出版。閆渝娟介紹,館藏《文苑英華》雖然不全,但共有650多卷,體量非常大,保存得較好。

據了解,隆慶年號只存在6年,在此期間刻本較少,保存下來的則更少。閆渝娟介紹,這套《文苑英華》與明朝中晚期刻印風格一致,字體娟秀瘦長。

“在《文苑英華》中收錄了200多首李白的詩歌,包括一些流傳不太廣泛的詩作,後人在研究李白作品時,也常常以其為資料進行研究。”閆渝娟說。曾有專家對《文苑英華》中收錄的李白詩歌與唐代選本進行比較發現,對李白詩歌的選擇有很大不同,大部分以“清新雅適”風格的詩歌為主,而很多充分體現李白“豪邁雄渾”詩風的作品卻並未入選,體現了宋初對李白詩歌的審美認知和當時的宋朝詩壇風尚。

來源:四川日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