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看螢幕多長時間為宜?與其糾結於看多久,不如關注看什麼、怎麼看

重要的是品質,而不是數量……與其糾結於看螢幕的時長,不如想想看的是什麼。

在數字時代,很多父母嫌孩子盯著螢幕和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太長,導致他們與子女發生爭吵,鬧得家宅不寧,心情鬱悶。而且,他們很難知道多長時間才算過量。

不管是因為iPad被拿走而發脾氣的3歲寶寶,通宵達旦看YouTube影片的7歲幼童,要求擁有自己手機的9歲孩子,玩18禁電子遊戲的11歲小學生,還是社交應用Instagram從不離手的14歲少年,如今,童年和青春期的每個階段都伴隨著為人父母的新挑戰。

幾年前,育兒建議認為,兒童每天對著螢幕的時間不應超過兩小時,否則就會有害無益。

現在,美國兒科學會仍然建議,6歲以下兒童每天最多隻觀看一小時的「高品質節目」,並鼓勵父母「對使用媒體的時長施加一以貫之的限制」,同時,應安排沒有任何螢幕的親子活動時間。

不知道這是否意味著可以在周日打4個小時的電子遊戲,或者是否意味著應該分三次玩iPad,每次玩20分鐘,而不是連續玩一個小時。此外,讓一歲半寶寶在晚飯前看幾集《趣趣知知鳥》卡通片,這種做法真的那麼糟糕嗎?

對於小孩來說,最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是否一起玩電子遊戲、觀看節目或者瀏覽網路

最近的研究表明,重要的不是看多久,而是看什麼,無論是被動地關注電視或社交媒體,主動地打電子遊戲,通過WhatsApp進行社交,還是用iMovie進行影片編輯,都是如此。聽到這一研究結果後,很多父母可能會鬆一口氣。

專門研究「數字營養」概念的心理學家喬斯林·布魯爾(Jocelyn Brewer)把媒體內容比作盤中食物:與其計算卡路裡(螢幕觀看時間),不如想想你吃的是什麼。

「這不只是關乎你是否吃了數字垃圾食品,還關乎你和技術的關係,以及技術在你的家庭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布魯爾說,「我們知道,利用螢幕安撫兒童會導致過於依賴電子產品來平息兒童(或者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心情,以此轉移他們對不愉快經歷或不適情緒的注意力。所以,我們希望避免利用螢幕來平息怒氣,就像我們不希望通過吃『零食』來平息情緒風暴一樣。」

對於小孩來說,最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是否一起玩電子遊戲、觀看節目或瀏覽網路。

去年底,牛津互聯網學院和卡迪夫大學公布了一項針對2萬名父母的研究結果。他們發現,限制電子產品的使用與兒童的健康之間沒有關聯。這項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安德魯·普裡茲比斯基(Andrew Pryzbylski)說,「我們發現,與純粹的觀看時長相比,更重要的是家庭整體氛圍,父母如何就觀看時長制定規矩,以及父母是否積極地跟孩子一起探索數字世界。」

去年12月,密歇根大學對4至11歲小孩進行的另一項研究也發現:「就螢幕成癮造成的情緒或社交問題而言,最有力的預測指標是兒童如何使用電子產品,而不是他們在電子產品上花了多少時間。」但論文作者們表示,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擔心並非杞人憂天,因為這會導致不良行為、失去對家庭和社會生活中其他活動的興趣、孤僻或者欺騙。

互聯網和電子遊戲可以是有趣和社會性的,可以為孩子們提供一種新的創造途徑

大多數研究都認為,雖然對螢幕觀看時間的具體限制已經過時,但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確實會造成負面影響,對睡眠、健康和情緒都不利。今年1月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電子通訊上花費少量時間的青少年,其幸福感是最高的」,但在任何一個青少年的家長看來,該研究建議青少年每天觀看螢幕的時間不應超過一小時,這也不太現實。

一說起孩子和技術的關係,結論往往是負面的,但事實未必如此。互聯網和電子遊戲可以是有趣和社會性的,可以為孩子們提供一種新的創造途徑。「從數字和社交媒體的使用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有根有據的好處,包括早期學習、獲取新想法和新知識、增加與社會接觸以及獲得社會支持的機會。」美國兒科學會說。

電子產品本身是沒有壞處的,合理的限制並非一成不變,要根據孩子的行為和個性而定,這一點已經成為共識。糾結於孩子每天花多少時間在螢幕上,是沒有意義的。父母應該盡量確保孩子觀看、玩耍和閱讀的東西是高品質、適齡和安全的,並儘可能地加入其中。

「線上和線下、休閑和學習之間應該保持平衡,這很重要。至於如何實現這種平衡,沒有普遍適用的『藥方』,因為孩子的年齡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也不同。」布魯爾說,「研究表明,完全不接觸數字世界,也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所以,關鍵是綜合考慮,找到一個正確的度。」

翻譯:於波

校對:Lily

編輯:穎仔

來源:The Guardian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台,發現最有創造力的思想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