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些比黑洞還“黑”的商業模式 該被“判死刑”了

“黑洞紅了,視覺中國黑了”,這兩天,因“霸佔”黑洞圖片版權,視覺中國成功地吸引了公眾的眼球。一通“秀出天際”的操作,迅即引發一場鏈式反應:在“天下苦‘版權碰瓷’久矣”的強烈共鳴下,企業聲討、網友攻伐、媒體批評幾乎是同聲共應,合成了“牆倒眾人推”之勢。國家版權局的發聲、天津市網信辦的約談,則對此作出了監管層面的回響。

比黑洞周圍的“引力漩渦”更具殺傷力的,或許是輿論漩渦。“激怒中國”的視覺中國,大概就體會到了這點。雖然輿論圍攻中不乏侵權者“拿來主義”受阻後夾帶私貨的反擊,但視覺中國遭到“搭車式曝光”,被翻舊账,被扒黑歷史,被萬人錘,更多的是輿情“還債”。而這些“黑歷史”,直指其商業模式的扭曲。

拿版權做生意,本身並無原罪,畢竟“版權制度就是給原創之火澆上利益之油”。圖片網站們以版權代理平台的身份維權,還用“集體代理網絡”之力幫單個版權所有者克服了勢單力薄的維權困境,增強了其議價能力,減少了侵權亂象,客觀上帶動了版權觀念水位的上浮。有些挾“專有授權”高價索賠的景象雖讓人難以接受,但只要是在“合理利用規則”的範疇,那就不必承受“吃相難看”之類的苛責。

問題是,就算以法律視角審視,以視覺中國為代表的很多圖片網站都有很多硬傷。其中最大的兩個問題在於:將沒版權的圖片加個水印就“蓋戳叫賣”;“維權依賴”盈利模式下的版權碰瓷。

就目前看,視覺中國已被證實將許多不在保護之列或版權不屬於自己的圖片歸為己有。無主圖片先佔獲得、將已有權利人的圖片翻拍後取得,是其收錄圖片的兩大路徑,所以才會出現“萬物皆可視覺中國”的打趣和“權利人自己用自己的圖卻被要版權使用費”的情形。

視覺中國事後致歉中將鍋甩給了“供稿人”,稱自己責在審核不嚴,可自己肯靡費巨資建圖片版權追蹤系統以方便維權,卻不對許多圖片來源進行基本審核和版權追溯,這說不過去,而“以侵權手段維權”的指摘也難以回避。要知道,拿沒版權的作品去“維權”,本質就是敲詐。設侵權陷阱則更逾越了底線。

揆諸當下,像視覺中國這樣套路這麽深、玩法這麽粗暴的企業,還真不少。

如這兩天新華社曝光的房產中介公司“我愛我家”,“同一房屋、同一租戶、同一中介”,一年後再續簽,還要再交一遍中介費——中介收中介費的合理性依據是居間信息服務與供需撮合,續租還得再交中介費就算是“格式條款”,那也是霸王條款;又如此前引發聚焦的中國最大學術電子資源集成平台知網,對高校和企業挾高市場份額以頻密漲價,對用戶收取高閱讀費用、設定最低充值額度且拒絕退錢,對論文作者或不支付稿酬或隻給無法兌付的閱讀卡,以至於出現“自己看自己論文還得掏錢”的情況。

從知網到視覺中國再到我愛我家,有些共同點就擺在那:都是各自領域的“頭部”乃至最大企業,都打著版權或房屋租售中介服務的旗號,都佔到了政策性紅利,卻都有些耍流氓式的操作。

某種意義上,它們的有些商業模式是比黑洞還“黑”。現如今,中國商業形態已進化到了“用戶導向”“注重價值觀”的高度市場化階段,商業文明也從啟蒙期的信奉“優勝劣汰”、變革期的“責任覺醒”,過渡到勃興期的“公平為體、效率為用”,這類把用戶當韭菜割、能割一筆是一筆的商業模式,儼然還停留在“中世紀”。

這樣靠“碰瓷”或霸道手段獲利的扭曲商業模式,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源於這些企業恃“獨大”地位賺快錢謀暴利的短視思維,也跟現有的權利傾斜性配置規則的外部效應有關。拿視覺中國來說,“默認有水印則為權利人”、舉證責任倒置和高額賠償等,原本是為了打擊侵權、鼓勵版權維權而采取的規則傾斜,如今卻被視覺中國們鑽了空子。

鑒於此,有必要將那些扭曲的商業模式納入監管視野,也對已不合時宜的規則進行調適。不能讓不公規則成為病態商業模式的“寄生地”。

要知道,這些扭曲的商業模式,的確讓涉事企業大獲其利——像視覺中國自2011年起毛利率就一直維持在55%以上,知網也保持著60%左右的毛利率,我愛我家屢次踩線下2018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10.91%。但這卻損害了許多企業和個人的權益,也傷害了中國經濟的活力,遏製了共享和公平拉動的社會創新能力。

這並非杞人之憂:知網對學術資源傳播市場的強力扭曲,非但損害了各方權益,更抬高了知識傳播的門檻,增加了整個社會的知識獲取成本,進而截住了創新所依賴的智力源頭活水;視覺中國們的版權碰瓷,並沒有將版權秩序導向良序,反而造成了破壞,讓其從“肆意侵權”走向了“傳播受阻”的另一個極端,繼而影響了信息流動。所以說,這種病態商業模式的負外部性不容小覷。

做生意可以,但不能搞“攔路劫財”那套。而那些比黑洞還“黑”的商業模式,也該被“判死刑”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