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生之年!畢鑫業開寫《一起同過窗3》劇本了

號脈影像經絡,洞悉娛樂風潮

又一部“有生之年”系列要更新了。

7月23日,青年導演畢鑫業在微博上宣布,即日起開始寫《一起同過窗3》的劇本。他語帶調侃道:“沒看過的去看一下一二季,沒看完的去看完,沒安利成功的別努力了,我也知道它是安利黑洞。”

不久,《一起同過窗》前兩部的編劇之一梅瓊宇也轉發了這條微博,寫道“言簡意賅,我倆開始寫《同窗3》了。”這意味著,第三季的編劇依然是畢鑫業與梅瓊宇二人。前兩部的主演們也紛紛前來導演微博集結,與劇迷們一起催更劇本。

豆瓣爆得大名,為何陷入“安利黑洞”?

《一起同過窗》原名《我的大學流水账》,講述了一所藝術院校廣播電視攝影系一個班學生的大學生活。在前兩季中,每一季拍一學年的故事,第二季剛好拍到大二結束。2017年《一起同過窗2》播出之後,這個系列的後續就杳無音訊了。

儘管青春劇層出不窮,《一起同過窗》系列依然有很強的存在感。

沒有人氣明星,導演名不見經傳,還沒有原著IP,故事話題性一般……儘管如此,《一起同過窗》播出之後,憑借不俗的口碑獲得豆瓣2016年“評分最高大陸劇集”的美譽。2017年,豆瓣這個榜單細分為電視劇和網劇兩大板塊,《一起同過窗2》依然在網劇板塊位居第二。

經過3年沉澱,《一起同過窗》在豆瓣上的評分已經從8.7提升為9.0,這應該是目前口碑最高的青春劇。但是,豆瓣上的好口碑並沒有轉化成點擊率,第二季的播出並沒有讓它突破圈層,甚至在青春劇領域,它的傳播和擴散也極為有限——這依然是一部高冷的“小眾劇”。

青春劇已經成為網劇一大門類,也是容易出口碑的類型。與其他“爆款”青春劇相比,《一起同過窗》最大的特點是平地起高樓——這是個原創故事,而不是改編自小說。

限制《一起同過窗》傳播很大一個原因是類型。在我們文化評價體系中,飲食男女、風花雪月這樣的小情小愛難登大雅之堂。而時代精神、歷史洪流、文化訴求等宏大敘事方可“藏之名山”,即便是強情節的懸疑劇,也會因為“燒腦”“美劇質感”而被更多人關注。

相比之下,青春劇毫無話語權優勢,它一直被認為是給特定人群看的。與同時進入豆瓣榜單的《無證之罪》《河神》《余罪》等劇相比,《一起同過窗》過於“內秀”了,很難抓人眼球,成為社交網站中的“小透明”。

然而,即便是在“特定人群”中,《一起同過窗》也沒能打響。由於人物關係複雜,沒看過第一季的觀眾直接看第二季,完全沒法體會出其中的精妙。《一起同過窗》儘管在豆瓣爆得大名,第一季的到達率也十分有限,這限制了它後續的傳播。這便是畢鑫業在微博中自嘲的“安利黑洞”。

《一起同過窗3》會“發糖”嗎?

事實上,儘管是一部青春劇,《一起同過窗》在編劇技巧上卻十分嫻熟。

畢鑫業曾表示很喜歡美劇《實習醫生格蕾》,《一起同過窗》無處不在的OS(人物獨白)就借鑒了這部美劇。他曾表示,“所謂OS,就是這些話永遠不會跟當事人講,是自己的總結陳詞,它永遠是首尾呼應的。《一起同過窗》是一個群戲,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篇章,OS確立這一集核心人物是誰。”

除了鮮活的人物形象和真實的大學生活,《一起同過窗》最令劇迷稱道的還有複雜的人物關係。李殊詞—肖海洋—鍾白—路橋川—林洛雪—畢十三—顧一心,擺成了一字長蛇陣,這種組合在網上被人戲稱為“食物鏈”。

而到了第二季中,“一字長蛇陣”升級為“奧運五環”。在劇中,有一個畢鑫業精心設計的畫面,人物走位其實每相鄰三個都是一組三角戀,這個“彩蛋”在播出時也被劇迷發現了。

口碑爆棚,點擊率卻上不去——而且也不是因為題材過於嚴肅,這讓畢鑫業十分苦惱。《一起同過窗2》播出之後,畢鑫業也曾十分糾結:到底是該重新拍一個系列,還是先把這個坑填完?沉寂兩年之後,他終於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對於《一起同過窗3》,劇迷最大的期待自然是原班人馬出演,但其中有很多變數。不像其他爆款青春劇,這部劇因為過於小眾而沒有捧紅演員,某種意義上講,豆瓣封神的《一起同過窗》是所有演員從藝以來的高光時刻,他們對於這部劇也很有情懷。

演員李川在微博上寫道,“這幾年陸續會有些演老師的角色找到我,我都會婉言謝絕,給出的理由都是我在《一起同過窗》裡還是一個大二的學生,我不想破壞大家對戲的認知。”但是和4年前第一季開拍時相比,這些演員的事業發展還是更進一步,假如劇本寫好之後,也不一定能湊齊所有人的檔期。

從2015年到2019年,《一起同過窗》拍了兩季,但《權力的遊戲》已經更新了4季。大製作的美劇可以每年一季順利播出,小成本的國產網劇卻遲遲難產,這也暴露了一個問題:《一起同過窗》是一部個人色彩濃厚的劇集,它不是一部典型的類型劇;在創作上,它也是一種類似手工作坊的生產方式,不夠工業化。

當然,這也是它的優點和特色。在電視劇快餐化已成常態的當下,《一起同過窗》實現了編劇、導演、剪輯都由畢鑫業一人主導的操作模式。這種強迫症和控制欲即便在電影創作也不多見,卻保證了這部劇的“匠人精神”。

畢鑫業在2017年學到了一個新詞——“發糖”。朋友跟他解釋:就是一個高冷的男主,從來不搭理女主,女主天天花癡,有一天這個男的摸了一下女的頭,哇,好甜……畢鑫業聽完的第一反應是:“這不就是養狗嗎?”但現在大家都這麽玩,觀眾對那一刻特別喜歡。

在《一起同過窗3》中,畢鑫業也會迎合觀眾“發糖”嗎?目前來看,這個答案還要等很久。

【文/楊文山】

The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