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季播劇如何實現“長壽”?

導 語

因為種種原因,季播劇在國內依舊處於水土不服的窘境。但縱觀這些年試水的季播劇,其實不乏值得借鑒的成功案例。

作者|方雁橙

來源|劇研社

前幾天南派三叔發微博表示,《盜墓筆記》與歡瑞世紀長達6年的版權到期,恰好趕上了《盜墓筆記怒海潛沙》播出。

沒了《盜墓筆記》版權對歡瑞世紀意味著什麽

6年的時間,《盜墓筆記》為歡瑞世紀帶來了巨大的營收。6年前,歡瑞世紀花500萬從南派三叔手中購得了《盜墓筆記》1-9部的版權,自此走上了改編之路。2015年李易峰、楊洋、唐嫣主演的《盜墓筆記》第一部播出,使愛奇藝新增會員超過260萬。2017年愛奇藝從歡瑞世紀手中以2.88億購得了《盜墓筆記3》獨家版權。

《盜墓筆記》的影視改編權確實給歡瑞世紀帶來了巨額收益。有文章指出,2017年電視劇《盜墓筆記之、、 、 》給歡瑞世紀帶來了6792萬元的收入,佔當年公司總營收的4.33%。2018年,電視劇《盜墓筆記》第二季給歡瑞世紀帶來的營收為2.36億元,佔當年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17.75%,讓前三季度扭虧為盈。

儘管作品質量見仁見智,但憑借《盜墓筆記》本身的IP效應,每個版本上線後都能引發關注。2016年井柏然、鹿晗主演的電影版《盜墓筆記》票房突破10.02億,豆瓣評分達到突破10萬。李易峰、楊洋主演的《盜墓筆記》第一部以28.81億創下網劇播放量新紀錄。《盜墓筆記》讀者遍布大江南北,是名副其實的超級IP,但也正是如此,它每次的影視化道路都備受關注。

“自古名利兩難全”這句話在《盜墓筆記》這裡得到了印證。這些年平台和片方借助《盜墓筆記》這個超級IP,或實現會員拉新,或增加收入。但《盜墓筆記》IP本身的價值也正在被消耗,各個版本的《盜墓筆記》中,豆瓣評分最高的《沙海》也未突破7分。觀眾總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書粉們熱切的期待換來的是一次次的失望。

《盜墓筆記》系列層出不窮的改編,越來越讓人困惑。有業內人士表示,“除了版權方的零售,各自為政的選角和劇本,都傷害了‘盜墓宇宙’的完整性。一人割一塊豬肉回去,有紅燒的、有剁餡的、有爆炒的,各自為政,各自消耗。對比人家整體運營的漫威宇宙,真是好不淒涼。”

不過也有人認為電視劇製作本身就是嚴格的B2B生意,片方將劇集出售給視頻平台和衛視,由後者負責最終變現。因此若不能先取得“賣出去”的保證,誰也不會啟動大型劇集項目。這時候,專業的團隊,合適的演員就顯得至關重要。

季播劇盛行背後的尷尬處境

事實上,《盜墓筆記》系列劇的市場反饋,也進一步證實了季播劇的艱難處境。版權的零售,各自為政的選角,削弱了每季故事之間的聯繫,不同的創作團隊也帶來了故事風格的巨大差異。《盜墓筆記》的尷尬處境,不僅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也是國內季播劇存在的普遍性。

近年來隨著國產劇對季播市場的新一輪探索,各類季播劇更是層出不窮。懸疑刑偵劇、都市情感劇、甜寵愛情劇……各個類型都在試水季播劇。

《心理罪》播出後,收獲了不俗的市場表現和觀眾反饋。《心理罪2》即便邀請了陳若軒,王瀧正,但更換了製造公司、導演和編劇的《心理罪2》已無法重現第一季的輝煌。

另外最初反饋良好的《無心法師》《大軍師司馬懿》《畫江湖之不良人》《鬼失敗》等劇後續都沒能逃脫口碑和熱度下滑的窘境。搜狐和唐人影視聯合出品的《無心法師》第一部成績喜人,豆瓣評分高達8.3。製作也頗為走心,3000多萬的製作費,特效部分就花了800萬左右。時隔兩年後《無心法師2》播出,新增了企鵝影視,更換了導演團隊,邀請第一部的部分主演。但節奏拖遝,劇情也不及第一部精彩,豆瓣評分剛剛及格。

事實上,很多所謂的季播劇都是第一季取得成功後的乘勝追擊,並不是有計劃的製作和播出。第一季的成功往往會吸引更多的投資,但參與的人多了,話語權分散,作品質量自然也會受到影響。有製片人表示“在盈利方面,大家都會有私心。第一季打口碑,第二季多賺廣告費。”《歡樂頌》大獲成功後,品牌主紛紛投來橄欖枝,品牌植入從第一季的30個增加到了62個,據透露這還是拒絕了一半數量的結果。

還有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是,隨著首部劇集的出圈,演員片酬也會隨之上漲。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般會采取更換主演或更換製作團隊對解決方案。“爆款劇集演員的片酬在第二季肯定會漲,而為了盡可能的保證原班人馬,在劇本的投入就會減少,甚至會出現更換編劇團隊的情況。“但由於第一部作品已經深入人心,觀眾對角色已經形成了先入為主的印象,新的演員必然會被比較。

“首先,就題材而言,需要選擇具有延展性的故事;其次,就演員來說,演員片酬一周一個價,季播劇若是過分依賴演員,後期操作可能會飽受困擾”,製片人何靜認為以故事情節來吸引人,形成閱聽人黏性,從前期就想好規避演員變更的影響也許更為實際。

見賢思齊,季播劇的破局之道

因為種種原因,季播劇在國內依舊處於水土不服的窘境。但縱觀這些年試水的季播劇,其實不乏值得借鑒的成功案例。

已經播出了11季的《鄉村愛情》便是其中之一。從2006年播出至今,這部長壽劇已經走過了13個年頭,播出集數超過500集。《鄉村愛情》第一部播出後,收視率一路絕塵。隨著視頻網站的興起,《鄉村愛情》開始轉戰互聯網,擁抱年輕觀眾。《鄉村愛情8》在騰訊視頻的播量達到20億,《鄉村愛情10》播放量突破40億。

13年,主演依舊是最初的那批人,對觀眾而言看《鄉村愛情》已經成了一種情懷。除了延續原班人馬、保證製作水準,接地氣的故事風格,鮮明的人物形象,與時俱進的故事內容和好玩有趣的梗都是《鄉村愛情》能夠被認可的原因。

“《鄉村愛情》系列的成功證明了從國外借鑒來的季播模式在中國並非水土不服,然而,季播模式想要真正有所作為,還得不斷提升和完善中國電視劇的類型化、工業化程度。”沈哲彥表示。

除此之外《家有兒女》《屌絲男士》《余罪》都是季播劇較為成功的例子。《家有兒女》第一部和第二部豆瓣評分均為8.6,第三部和第四部中小雪的扮演者由楊紫換成了丹琳,這次主角的更換嚴重影響到了觀劇體驗,作品口碑和觀眾反饋都受到了影響,不過就整體內容來看,依然能保持在及格線以上。

走過4季的《屌絲男士》最初源於“屌絲文化”在中國的刮起的現象級春風。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情景喜劇,有固定時長和單一場景,以及簡單的生活細節,其中大鵬刻畫的“屌絲”形象最為網民津津樂道,《屌絲男士》系列劇也成為網劇發展初期的重要代表作。

目前季播劇尚處於摸索階段,但從這些成功的案例不難看出,季播劇作為一種新電視劇播出模式,有其獨到的優勢。優質的故事內容,原班人馬的加盟,統一的主創班底,都是季播劇能夠被大眾認可的關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