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端午節,那些必須要知道的事,想起了童年,有多久沒在家過一次端午了?

文章來源/網路整理

導讀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氣象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

端午節起源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長期以來眾說紛紜,尚未得出確切的結論,民間流傳比較廣泛的紀念先人的說法廣為流傳:

1、紀念屈原說戰國時期,屈原實行政治改革的主張未能實現更是被削職流放,楚國亡國後屈原內心痛苦,於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人們在每年這一天競龍舟、吃粽子來紀念屈原。

2、紀念伍子胥說伍子胥助吳伐楚,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吳王夫差不聽。子胥便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3、紀念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

端午節習俗

端午食粽

佩香囊

賽龍舟

懸鐘馗像

懸艾

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

點雄黃酒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 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劃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準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今日評論互動主題#

我們家鄉用柞樹葉子包粽子

我印象裡的粽子是帶著柞樹清香的

小時候手腕帶彩色繩

發大水扔進河裡

你的家鄉有什麼特殊習俗嗎?

(歡迎大家在下方積極留言)

——END——

推薦閱讀

?版權申明: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點擊「閱讀原文」29元體驗瘋狂中醫基礎班!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