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千寒易去,一濕難除,一茶二湯助你運脾祛濕,精神百倍

體內濕氣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正常情況下,人體對於外界溫度、濕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響健康。

中醫有句古話:「千寒易去,一濕難除。濕性黏濁,如油入面。」現在很多人都知道,危害健康的頭號殺手就是濕氣!濕氣在中醫裡被稱為濕邪,對人傷害很大,而且十人九濕。

尤其是夏天,陰雨的氣象和多變的氣候導致空氣濕氣濃度變大,這究竟是為什麼?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很多人一過了30歲,每天早上起床就會感覺到疲憊不堪,雙腿乏力,體重上升,肚子變大,滿臉油膩,肌肉鬆弛......到了40歲以後這種感覺更加嚴重。

而有一些人即便40,50歲依然看起來滿面榮光,精力充沛,肌膚細膩白皙,身材苗條,充滿魅力......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巨大的差異?為什麼有人30歲就成了「黃臉婆」,「油膩大叔」,而有些人40歲以上還是不老女神,男神?

答案是:有些人脾虛濕氣重,所以衰老的特別快。

脾虛濕氣重,會對一個人容貌,健康,精神狀態產生巨大的影響。

「祛濕」不「健脾」,濕氣除不盡

中醫認為,多數疾病都跟濕邪密切相關。濕氣作為濕邪的輕度表現,即使沒有嚴重到引起疾病,也會給身體帶來很多煩惱。現實中,很多人犯的一個祛濕誤區是:有濕時隻忙著祛濕,而不懂得健脾,導致舊濕氣走了,新濕氣又來,一直除濕但一直都除不完。

那是因為你忽略了健脾!所以,祛濕最好兼顧到兩點,一是祛濕,一是運脾。祛濕可增強脾的運化功能,而脾運則身體排濕更易,能產生良性循環效果,尤適於久濕不除之證。

健脾祛濕營養原則:宜吃具有補脾氣作用的食物,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溫之物,宜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平補食品。忌吃性質寒涼,易損傷脾氣的水果,忌吃味厚滋膩,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品,忌吃利氣消積,容易耗傷脾氣的食品。

脾虛濕困時,應健脾祛濕,把多餘的水分排出體外(利尿)或者減少、清除引起身體免疫反應的物質,而溫補脾胃是解除濕困的最好途徑。

溫補脾胃可食用健脾的食物,如:鯽魚、胡蘿蔔、蘋果、淮山、蓮子、芡實、豬肚、鴨子等;祛濕食物有赤小豆、薏米、萵筍、扁豆、冬瓜等,或者平時堅持喝治療祛濕飲品。

潮濕往往與「寒」一起來,要注意保暖,不要受涼,也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

膳食「祛濕」法,健康吃出來

淮山藥白扁豆煲雞腳

功效:健脾祛濕、舒筋活絡

材料:淮山藥15克,白扁豆15克,芡實15克,薏苡仁15克,鮮雞腳200克(約10隻),生薑絲少許。

做法:先將雞腳去衣清洗,切掉腳趾甲。將淮山藥、扁豆、芡實、薏苡仁、雞腳和薑片一起放瓦煲內,加水2500ml(約10碗水),武火煲滾後文火煮2小時。煮好後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適應症:湯中雞腳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氣、舒筋強骨的作用,而且雞腳含較多的膠原蛋白,食用能令皮膚光滑而有彈性;

淮山藥具有益氣養陰、補脾肺腎的功效;

扁豆具有健脾化胃的作用;芡實功效健脾除濕、固腎益精;薏苡仁有健脾利水滲濕的作用。

故本湯適宜脾虛有濕,症見體倦乏力、便溏者食用。

注意事項:建議不要用冰凍雞腳,否則會影響湯的鮮味。

蒲公英砂仁茶

主料:蒲公英0.5g、薏苡仁0.3g、梔子0.3g

輔料:砂仁0.2g、赤小豆0.2g、茯苓0.2g、山藥0.2g、甘草0.2g、綠豆0.2g、葛根0.2g、黑豆0.2g、百合0.2g

其他配料:荷葉0.1g、陳皮0.1g、乾薑0.1g、芡實0.1g、冬瓜皮0.1g、淡竹葉0.1g、馬齒莧0.1g、桔梗0.1g、人蔘0.05g、金銀花0.05g、菊花0.05g、紫蘇葉0.05g

以上24種食材,具有健脾、利濕、排毒的功效,其中蒲公英可瀉火除濕,改善濕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濕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薏苡仁可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濕。梔子可清熱祛濕、利水滲濕,健脾止瀉。

砂仁用於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善於化濕行氣,為醒脾和胃的良藥。茯苓可健脾和胃、利水滲濕。赤小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

山藥健脾胃、止瀉痢。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乾薑用於脾胃虛寒、泄瀉清稀無臭味、腸鳴腹痛者。綠豆有健脾、除濕利尿。芡實健脾祛濕、固腎止瀉。冬瓜皮健脾養顏、利尿消腫、清熱祛暑、解毒排膿。

馬齒莧清熱解毒,散血消腫,祛除濕氣、利水消腫。陳皮行氣健脾、降逆止嘔、調中開胃、燥濕化痰。

白朮陳皮豬肚湯

功效:健脾燥濕開胃

材料:陳皮10克,白朮30克,鮮豬肚半個至1個,砂仁6克,生薑5片。

做法: 先將豬肚洗凈飛水。將全部用料放入湯煲內,加水約2500ml,煲滾後改用文火煲約1個半小時。取出豬肚切件,放回鍋內,再煲30分鐘,調味即可。

適應症:白朮功效補氣健脾、燥濕利水;陳皮具有理氣調中、燥濕化痰功效;豬肚甘,溫,功效補虛損,健脾胃。故此湯能健脾開胃,促進食慾,對於腹脹、納食不香、消化不良者尤宜。

注意事項:本湯性溫,陰虛內熱者不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