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按揉穴位可緩解聽覺異常

耳鳴是聽覺異常的一種臨床癥狀,病人自覺一側或兩側耳朵聽到一種聲響,或如蟬鳴,或如水漲潮聲等,聲時大時小或不變,有礙正常聽力。臨床中多種疾病均可出現此症,實際上此種聲音不存在的,只是病人的一種自覺癥狀,在安靜環境中感覺更明顯。

耳鳴的臨床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有颳風似的呼呼聲,有機器響似的隆隆聲,有蟬鳴般的唧唧聲,或有的似蟲鳴、鳥叫、流水聲,以及哨聲、鈴聲等。耳鳴有的發生在一側耳,稱為單耳鳴;有的發生在雙側耳,稱為雙耳鳴。有的耳鳴斷斷續續,稱為間歇性耳鳴;有的耳嗚晝夜不停,稱為持續性耳鳴。輕者安靜時可昕到,重者無論工作、學習時都可以聽到。本病臨床上分虛實兩型。虛證癥狀耳鳴伴有頭暈、目眩、腰痛等症。(2)定位肝俞:在背部,當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腎俞:在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聽宮:位於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後方,張口時呈凹陷處。聽會:耳屏間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狀突的後緣,張El有凹陷處。耳門:位於面部,當耳屏上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狀突後緣,張口凹陷處。太溪: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三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刮拭順序先刮頭部耳門、聽宮、聽會,再刮背部肝俞至腎俞,然後刮下肢內側三陰交,最後刮太溪。刮拭方法瀉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頭部耳門、聽宮、聽會,因為面部出痧影響美觀,因此手法要輕柔,以不出痧為度,且面部不需塗抹活血劑,通常用補法,忌用重力大面積刮拭,方向由內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再刮拭背部肝俞至腎俞穴,宜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應一次到位,中間不要停頓,出痧為度。然後刮下肢內側三陰交穴,由上至下,中間不宜停頓,至皮膚髮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最後重刮足部太溪穴,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出痧。實證癥狀臨床特點為耳中暴鳴如鐘鼓。

治法(1)選穴耳門、聽宮、聽會、翳風、外關、風池、曲池、合谷。

(2)定位聽宮:位於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後方,張口時呈凹陷處。聽會:耳屏問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狀突的後緣,張口有凹陷處。耳門:位於面部,當耳屏上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狀突後緣,張口有凹陷處。翳風:在耳垂後,當乳突與下頜骨之間凹陷處。外關:在手背腕橫紋上2寸,尺橈骨之間,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風池: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問的凹陷處。曲池: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合谷: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刮拭順序先刮面部耳門、聽宮、聽會,再刮頭部翳風、風池,然後刮前臂曲池至外關,最後刮合谷。刮拭方法補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面部耳門、聽宮、聽會,因為面部出痧影響美觀,因此手法要輕柔,以不出痧為度,且面部不需塗抹活血劑,通常用補法,忌用重力大面積刮拭,方向由內向外按肌肉走向刮拭,可每天1次。再刮拭頸後部翳風穴至風池穴,可重刮,出痧為度。重刮上肢外側曲池穴至外關穴,由上至下,中間不宜停頓,一次刮完,至皮膚髮紅、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為止。最後重刮手部合谷穴,30次,可不出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