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常被誤解的產品經理屬於:MVP—“最小可行性產品”

創業時面臨的第一個設計上的挑戰,就是要實現產品最初的版本。即便你已經想出了出色的點子,也對真實的客戶進行了驗證,你也要耐住性子,把自己鎖在房間裡,花上一年時間去設計,才可能做出完美的產品。但是請記住,產品並不僅僅是一個點子,而是新的問題、新的想法和執行的不斷循環。執行是昂貴的,所以你需要盡可能低成本、快速地向客戶驗證你遇到的每一個新問題和想法。最好的方法就是實現所謂的最簡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或者叫MVP。

MVP是一個經常會被誤解的術語。“最簡”(minimum)通常會被誤讀為“要盡你所能快速發布任何東西”;“可行”(viable)通常會被誤解為“足夠讓產品起作用的功能”,這樣會誤導人們實現很多沒有必要的功能,卻忽略了實際上要緊的東西;而“產品”(product)則錯誤地暗示了MVP必須是一個產品,所以人們經常忽略對一些更簡單、成本更低的點子實現MVP。

MVP這個術語是通過Eric Ries的《精益創業》一書普及開來的,他在書中給出了一個恰當的定義:MVP是“新產品的某一個版本,團隊可以利用它以最小的付出去最大程度上、驗證性地了解客戶”。MVP的關鍵就是從中學習,其目的就是找到成本最低的方式去驗證對真實客戶的假設。

MVP中的“最簡”意味著所有對當前假設的驗證沒有直接幫助的東西都應該被排除。例如,當37signals最早推出他們的項目管理工具Basecamp時,他們的MVP並不具備要求客戶支付的功能。他們所要驗證的假設是客戶會注冊使用一個基於網頁的、具有簡單用戶界面的項目管理工具。而支付系統對於這樣的驗證並沒有幫助,所以只能從MVP中排除出去,後續再添加(如果客戶在實際中開始注冊的話)。

換句話說,他們把時間花在找出既整潔又簡單的MVP設計上,因為那是他們所要測試的基本假設。MVP中的“可行”意味著MVP能夠讓客戶接受它。MVP也許有bug,也許還缺少某些功能,也可能外觀不怎麽好看,甚至和最終實現的產品根本就不一樣,但是它解決了客戶所關心的問題。上圖很好地展示了不可行的MVP和可行的MVP之間的差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