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的小心肝 小心你的「肝」

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器官,不僅是人體能量代謝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它還是人體內唯一的「解毒」器官。然而近年來,兒童肝臟疾病已是嚴重影響兒童健康的「攔路虎」。如果小兒出現上腹部包塊和腹脹,可以摸到腫大的肝臟,質地堅硬,表面不平滑,局部有觸痛,還伴有發熱、乏力、鼻出血、臉色蒼白、消瘦等癥狀,有時候還會出現右上腹疼痛(多為發作性隱痛)、噁心、嘔吐、腹瀉,這時家長就要注意孩子是否患有肝病,及早到醫院檢查,千萬不可麻痹大意,否則將會延誤孩子的病情,後果不堪設想。

抗生素濫用

威脅兒童肝臟健康

肝臟對來自體內和體外的許多非營養性物質如各種藥物、毒物以及體內某些有毒代謝產物,具有生物轉化作用,通過新陳代謝將它們徹底分解或以原形排出體外,這種作用也被稱作「解毒功能」,近年來,因為家長對安全用藥知識的缺乏,導致退燒藥和抗生素等藥物濫用,已成為威脅兒童肝臟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關專家介紹,引起兒童肝臟損傷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感染,傳統的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病例有下降趨勢,而非嗜肝性病毒引起的肝臟損傷呈上升趨勢;二是非感染性肝臟損傷,由各類遺傳代謝性疾病引起;三是肥胖引起脂肪肝,導致肝臟損傷,也是各類「成人病」的隱患。四是藥物,任何藥物都有可能引起肝臟損傷,臨床上發現,有六類藥物最容易損傷肝臟引發「藥物肝」,包括抗結核葯、降血脂葯、抗生素、腫瘤化療葯、解熱鎮痛葯、安眠藥。

此外,長期大量服用保健品和減肥藥,也可能造成肝臟損傷,除了不要給孩子亂用退燒藥及抗生素,讓孩子嚴格遵從醫囑、規範用藥外,還要將家中常用藥物,尤其是降血脂葯、安眠藥等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盡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服藥,防止孩子盲目模仿誤服。

細心觀察及時體檢

讓肝病不再「沉默」

「一旦對兒童的肝臟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孩子體內的毒素將無法正常分解,健康將面臨重大危機。 」有專家講述,由於肝臟代償功能強,因此肝臟疾病常具有「無反應、無表現、無感覺」的「三無」特點,肝病也因此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早期難以察覺。等到出現乏力、厭食、厭油、食欲不振,及皮膚、鞏膜、尿液發黃等明顯表現時,肝臟已造成了嚴重的甚至不可逆的損傷。專家呼籲,每年進行1到2次肝功能檢查是早期發現肝臟疾病的有效方法。

因為兒童不善於表達自身的不適,需要家長更加留心觀察,而皮膚髮黃,身體酸疼,消化不良,心情不夠穩定,這些都是判斷兒童肝臟好壞時應該關注的細節問題。肝臟的好壞可以由皮膚看出來。皮膚失去光澤,開始變黃;有時還會出現搔癢和變黑的現象。

造血是肝臟的功能之一。一般來說,人體每天晚上11點到凌晨1點是肝臟造血非常重要的時間。如果在這段時間還沒有進行休息,會有損肝臟健康。

家長要格外注意,如果孩子經常出現消化不良的現象,也可能是出現肝臟功能下降。肝臟影響膽汁的分泌,如果肝臟出現問題,會使消化系統無法順利分解,從而出現消化不良、便秘現象。

一些醫療數據顯示,人的情緒和肝臟是有密切關係的,如果生活中壓力過大,心情時常不好,容易發脾氣,心情時好時壞的話,就會使肝臟受到一定傷害。

相關專家建議,日常生活中預防小兒肝病,應該讓孩子堅持運動鍛煉,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科學飲食,注意營養搭配,多補充一些維生素、氨基酸。減少慢性疲勞的出現,注意孩子的心態平和,保護孩子的肝臟。

預防小兒肝炎

應從按時接種疫苗做起

兒童肝病多為病毒性肝炎,是兒童常見病、多發病。在我國,兒童乙型肝炎最多見。小兒B肝病毒感染先引起病毒性肝炎,繼而出現肝硬化,最終導致肝細胞反覆損害形成肝癌。因此,應及時接種B肝疫苗或給予抗病毒治療,對可疑患兒定期檢測甲胎蛋白,結合超音波等影像學檢查,以預防小兒原發性肝癌的發生或達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提高小兒原發性肝癌生存率、延長存活時間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小兒B肝病毒的感染大多由於母嬰垂直傳播所致,很多情況下,小兒肝病是由大人直接傳染的。如果媽媽有大三陽,懷孕時,就可能把B肝病毒傳播給腹中的嬰兒,因此,許多小兒肝癌患者可能在胚胎時期便攜帶了基因,出生後由於某些環境因素刺激才突變發病,其發展有個相對較長的自然病程。因此,新生兒要注意接種B肝疫苗,尤其是父母患有B肝或肝病的孩子。青島市疾控中心專家介紹,雖然B肝可在母嬰間傳播,但只要採取恰當的阻斷措施,B肝女性孕育健康寶寶可以成為現實。記者了解到,早在2011年3月,市第六人民醫院就設立了全市首個「B肝母嬰阻斷門診」,為女性B肝病毒攜帶者提供顧問和治療幫助,通過孕前孕時和孕後的全面監測,將B肝病毒阻斷,目前成功阻斷率達到了90%以上。

近年來戊肝疫情肆虐全球,危害不容小覷。因此,帶孩子外出旅遊尤其是出境遊之前,家長應該要做好萬全準備,最好帶孩子一起接種戊肝疫苗。

早發現、早治療

拆除肝臟「不定時炸彈」

近年來小兒原發性肝癌發病率有增高趨勢,平均發病年齡在10歲左右,且具有家庭聚集性特徵。因為早期無特殊表現,因而小兒肝癌具有「發病急、病期晚、誤診率高、病程短」的特點。可以說,小兒原發性肝癌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早期沒有什麼癥狀,很多家長都毫無察覺,等孩子感覺不適時很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專家特別提出,家長要尤其小心被稱為「兒童肝癌」肝母細胞瘤,這種胚胎性腫瘤,是一種先天性的疾病,多見於3歲以內的嬰幼兒,在小兒惡性腫瘤中所佔的比例較高,肝母細胞瘤發展得很快,其嚴重程度和成人肝癌相近,一旦延誤診治,死亡率很高。

對患有肝母細胞瘤等肝臟腫瘤的孩子來說,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專家建議,患有B肝或其他肝病的父母,在孕期和孩子剛出生時都要及時接受檢查。如果孩子上腹部出現包塊和腹脹,可以摸到腫大、堅硬的肝臟,摸起來疼痛,還伴有發熱、乏力、鼻出血、消瘦等癥狀,家長應十分警惕,立即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細心觀察孩子的其他身體特徵,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本版撰稿 記者 黃飛 見習記者賈晶晶

健康提醒

合理飲食預防肥胖 讓孩子遠離脂肪肝

脂肪肝是中老年肥胖及嗜酒者的常見病。但近年來發現,孩子患脂肪肝的也不在少數。相關專家介紹,此前就曾接診過8歲的重度脂肪肝患者,患兒體重達150斤,從小特別愛吃肉,不喜歡吃青菜,飯量很大,每頓飯比父親吃得都多,平時喜歡吃甜食和油炸食品。兒童患脂肪肝的預後較成人更差,不過不加乾預任其發展,很可能發展成為肝硬化乃至需要肝移植的終末期肝病。

兒童脂肪肝的發生與肥胖程度直接相關,專家建議,從母親妊娠期就應著手預防小兒肥胖,不要營養過度使胎兒和母親體重過重。出生後要母乳餵養,按需哺乳,不要強求小兒過量進食,特別應糾正希望小兒越胖越好的想法,從小養成良好飲食習慣,讓孩子少吃糖果、糕點等甜性零食和乾果類食物,不暴飲暴食,並培養愛好運動的習慣,防止青春發育前期及發育期肥胖。

目前,小兒脂肪肝最常見的病因就是飲食不合理,即營養過剩造成過度肥胖而出現脂肪肝,治療兒童脂肪肝,以合理調整飲食、加強體育鍛煉為主。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飲食結構的合理性,多吃牛奶、魚類、豆製品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盡量少攝取豬肉、牛肉食物,以保護和促使已損傷的肝細胞恢復和再生。還要控制糖類和脂肪的攝入,注意調節供給足量的維生素,尤其是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多吃含糖量低的新鮮蔬菜、瓜果,如芹菜、菠菜、小白菜、黃瓜、冬瓜、番茄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