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腦起搏器」如何治療帕金森病?

播放GIF

這位大爺在表演空手數鈔票?不,事實上,他的手已經不聽他的「使喚」了。

如果身邊有親友的拇指與其他手指彎曲,不斷地做出像數鈔票或搓丸子的動作時,那可能要注意了,這是帕金森病的徵兆。

在我國,帕金森病患者有250萬人。55歲以上人群,每100人中就有1人是帕金森病患者。帕金森病是一種退行性的、不可逆的疾病,又有「不死的癌症」之稱,而治療帕金森病的「金標準」藥物左旋多巴存在「蜜月期」後藥效遞減的問題,因而,許多患者和家屬感到「鴨梨山大」。

對於這一類患者,「腦起搏器」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我們採訪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帕金森治療團隊的胡傑、鄔劍軍兩位教授。讓他們來「解密」這個「硬核」科技吧。

01

帕金森病用藥「蜜月期」,是怎回事?

「蜜月期」是指帕金森病治療初始療效良好階段。

如今,補充左旋多巴類藥物為代表的外源性多巴胺,仍然是治療帕金森病的「金標準」。對於不少帕金森病患者來說,左旋多巴類藥物的使用,會有一個「蜜月期」,起初服藥後癥狀控制得很好,可以基本恢復正常,但隨著時間推移,藥效會遞減,必須要不斷增大劑量或者服藥次數才能控制癥狀。從需要加大服藥劑量或頻度開始,說明已經過了藥物的「蜜月期」。

過了「蜜月期」後,藥物的效果會進入不穩定期。此時,藥效就變得時好時壞,如同坐過山車一般出現上上下下的波動,這會給患者帶來很多負面的體驗。而隨著藥物劑量的增大,藥物的副作用也開始不斷顯現:可能出現手舞足蹈般的異動,嚴重時大汗淋漓甚至會虛脫。

播放GIF

02

「腦起搏器」是啥「黑科技」?

1987年,法國醫生Benabid教授開創了腦深部電刺激術,俗稱「腦起搏器」(DBS),它的出現降低了帕金森病外科治療的風險。

治療原理

通過腦部相關神經核團的電刺激,能調節腦功能,使其恢復平衡,這便是DBS治療帕金森病的原理。

系統結構

DBS系統由兩根電極、一個刺激器和一個程式控制儀構成。將兩根直徑為1.3毫米、比火柴棒還細的電極,精準植入到丘腦底核或內側蒼白球團等帕金森病相關腦神經核團;電極的另一端通過延伸導線與一個火柴盒大小的刺激器相連。延伸導線和刺激器被植入皮下,刺激器位於鎖骨下方的皮下囊袋中。醫生通過程式控制儀控制刺激器,便能實現對腦內電極電刺激的調控。

治療流程

DBS的治療概括起來簡單,但是真正分解到手術中,包括了200多個步驟,每一步都很重要,一步出錯,就可能嚴重影響手術效果或產生嚴重的併發症。整個手術過程,都圍繞著一個核心:精準定位。

首先,術前,患者需要拍攝高清晰度的頭顱磁共振片。其次,術中應用立體定向技術和電生理技術定位。定位的偏差保持在0.2~0.3毫米,一般控制在0.5毫米以下。再次,術中測試,進一步矯正電極的位置。請神經內科醫生一起參與,通過術中電刺激,觀察癥狀改善的效果,並適時予以調整。最後,術中頭顱CT檢查,最終核實確定位置。以上步驟均確認無誤後,為患者實施全身麻醉,將電極通過延伸導線與刺激器相連接,長期植入患者體內。

03

「腦起搏器」有哪些優勢?

DBS與腦損毀術相比

與早期帕金森病的腦損毀術相比,DBS治療有諸多無可比擬的優勢:創傷更小,治療可逆(損毀術是不可逆的),電刺激強度、刺激時間等可調節、控制,可實現24小時持續刺激。

DBS與藥物相比

左旋多巴等藥物有1.5小時左右的半衰期,血葯濃度的波動會引起癥狀的相應波動,隨著所服用藥物劑量的增加,有時還會引起異動和開關現象等不良反應。

相比藥物服用,DBS擁有持續不間斷刺激、療效持久、控制異動和運動波動癥狀效果好等優勢,可使左旋多巴的用藥量明顯下降,從而使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大幅度提高。

04

「腦起搏器」適用於哪些人群?

一般來說,有過左旋多巴類藥物「蜜月期」,而且最近出現各種治療相關問題的帕金森病患者是符合DBS手術指征的患者。

最終能否接受治療,還需要經過一系列的測試和評估。

比如通過左旋多巴衝擊試驗以及對認知、步態及運動障礙進行量表測試,並經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醫生之間充分討論後,對患者進行打分。如果預計術後改善程度能超過30%以上,那麼這位患者就是適合做DBS手術的。

作為國內頂尖的神經系統疾病診療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大夫充分融合,成立帕金森病DBS治療小組,想方設法給予帕金森病患者最好、最恰當的治療。這個診斷小組的醫生,由來自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的帕金森病專病診療專家組成,無論患者最先進入到神經內科還是神經外科,最終都會匯總到帕金森病DBS診斷小組處,在治療小組充分討論後,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1

在腦子上動手術,聽起來總是有些嚇人。那麼,DBS手術是不是不到萬不得已才去做呢?

播放GIF

鄔劍軍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

不是。疾病進入不穩定期就可考慮手術。

如果真的等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才考慮去做DBS手術,往往錯過了最佳治療的時機,有些患者即便做了手術也於事無補,甚至狀況不如術前。

很多患者對手術存在恐懼;另外,對手術療效的不確信以及對手術不良反應的擔心,也讓患者猶豫不決。

其實,帕金森病患者在治療「蜜月期」過後,療效變得不穩定就應該考慮接受DBS治療。如果等到進入疾病晚期,多種精神行為問題紛紛出現就為時已晚了。

2

植入了「腦起搏器」之後,原來的左旋多巴類藥物是否就可以不用再吃了?

播放GIF

這樣理解並不正確,帕金森病治療是終身的。

患者植入DBS後,並非萬事大吉,絕大多數患者還是需要服用多巴胺能藥物,只不過在用藥劑量或品種可以明顯減少,從而降低藥物的副作用。

對術後出現的新情況需要進行針對性治療,此外,患者要達到理想的生活狀態,康復運動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這需要在專業的康復醫生指導下完成。

播放GIF

另外,如打太極拳、五禽戲等傳統養生功法,對於「帕友」的運動功能改善也是大有幫助的。

最後,所有的內外科治療、康復,最終的目的就是一個:讓患者重新回歸社會。所以,患者應該用正確心態來看待自己,不要閉門宅家,要為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而努力,多參加團體活動,與他人多交流溝通,改善自身的精神和情緒狀態。這才是真正實現了從醫學到社會、從生理到心理的完整治療和康復。

3

裝了「腦起搏器」是不是很麻煩?要經常換電池,還不能做磁共振?

播放GIF

早期DBS的電池使用壽命為5年左右,到期後需要做一個小手術,打開鎖骨下皮膚切口更換電池(植入腦中的電極無需更換)。新一代DBS電池為可充電式的,充電方法類似於手機無線充電,電池質保時間已經延長至最長20年,可反覆充電6萬次。

傳統的DBS,如果受到高場強磁場干擾,可導致患者出現嚴重不良後果,因此植入了該設備後不能進行高場強磁共振檢查。能夠克服這一不足的新一代DBS設備,即將進入臨床應用。

新一代DBS將能實現自適應刺激,這種刺激模式類似於智能感應模式,例如,患者的震顫不是每時每刻都存在的,當患者沒有震顫時,其實並不需要放電刺激。有了自適應刺激,DBS就會「自我學習」患者何時會震顫,僅在必要時進行刺激,這樣可以使電刺激更加有的放矢,從而提高療效和減少可能的不良反應。

新一代DBS程序控制,還可以實現遠程調控。比如遠在雲南邊區的患者,在家中就可以接受來自上海醫生對設備程序的調控,從而避免了患者長途奔波之苦。

聲明:

部分圖文來源於互聯網及公眾平台,內容僅供學習參考,如有侵犯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及時刪除。

戳這兒,把健康帶回家!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